《狂飆》:掃黑除惡題材創作的新探索
近年來,掃黑除惡題材的警匪劇成為(wei) 影視劇創作熱點。以《掃黑風暴》《對決(jue) 》《罰罪》等為(wei) 代表的這類作品,故事情節曲折精彩,英雄群像生動鮮明,呼應了人民群眾(zhong) 對公平正義(yi) 的要求,引發熱烈的社會(hui) 反響。近期,電視劇《狂飆》以掃黑除惡常態化和政法係統教育整頓為(wei) 政策背景,展現了京海市公安幹警與(yu) 黑惡勢力20年正邪交鋒的曆程,彰顯了人民警察的堅韌不拔和犧牲精神,在題材和手法上都有所創新。
《狂飆》在敘事上的最大特色是采用雙線交叉敘事,一條線聚焦當下時空,以正敘的方式展現了省委派出教育整頓指導組下沉到京海市開展督查,突破重重阻礙,徹查當地黑惡勢力“保護傘(san) ”的過程;另一條采用倒敘手法,通過警察安欣的視角揭露強盛集團頭目高啟強等的黑社會(hui) 犯罪活動。應該說,這種敘事方式具有一定的觀劇門檻,但從(cong) 實際效果看,起到了讓人耳目一新的效果:一方麵帶有較強的時代感,作品以一個(ge) 衰落的工業(ye) 廠區——舊廠街為(wei) 敘事起點,將黑白交鋒置於(yu) 大時代背景中表現;另一方麵又體(ti) 現了一種思辨性,指導組組長徐忠等回望曆史,考察正反兩(liang) 方人物命運軌跡,發出靈魂叩問:為(wei) 何有的人會(hui) 走向犯罪深淵?為(wei) 何有的人會(hui) 變成黑惡勢力的“保護傘(san) ”?意味深長的叩問帶有很強的警示效果。
對警匪劇來說,人物塑造是創作的核心與(yu) 難點,容易陷入模式化、臉譜化的窠臼。《狂飆》中的人物塑造,從(cong) 時代背景落筆,更注重角色內(nei) 心的刻畫。比如對主角安欣的塑造,采用了對比反差的方法。他出場時不是熱血莽撞的愣頭青,而是頂著一頭與(yu) 年齡極不相符的白發,20年越混越“差”,仿佛與(yu) 時代逆向而行,與(yu) 當初那個(ge) 風華正茂、敢言敢幹的刑警形成強烈反差。他本可以靠公安局上層的照顧安享大好前程,但為(wei) 了堅守理想,打掉黑惡勢力,他多次麵臨(lin) 生死考驗。劇中對反派人物高啟強的塑造獨具匠心,他的出場不是傳(chuan) 統的“一臉橫肉的黑幫老大”形象,而是身著中山裝,看似堂堂正正,再通過鏡頭轉換,還原了他發家之前曾是一名卑微的魚販,後來在大時代的縫隙中上下鑽營、左右逢源,其表現具有極強的偽(wei) 裝性和迷惑性。
在當下融媒體(ti) 環境中,警匪劇的類型創作如何更加貼近市場和觀眾(zhong) ,進一步增強吸引力,正考驗著創作者的智慧。《狂飆》在手法上突出類型融合,展現了國產(chan) 劇中少有的警察與(yu) 黑惡勢力及其“保護傘(san) ”的激烈鬥爭(zheng) 。特別是安欣與(yu) 高啟強之間的“貓鼠遊戲”,在相互試探和交手的過程中,充滿了緊張感。此外,這部劇在構圖運鏡上頗有特色,一方麵,借鑒黑色電影中常見的明暗對比影像,刻畫人物性格,喻示人物命運,比如陳書(shu) 婷從(cong) 樓梯上出現的仰拍鏡頭,表現了人物性格和身份;另一方麵,該劇常用隱喻手法表現人物處境與(yu) 命運,比如當安欣和高啟強摸清對方底細後決(jue) 然分手的左右行走運鏡,包括後續劇情中兩(liang) 人多次相遇的空中俯拍鏡頭,都寓意兩(liang) 人將徹底背道而馳。
《狂飆》強化創新意識,突出社會(hui) 學視角,從(cong) 整體(ti) 上把握掃黑除惡常態化與(yu) 政法係統教育整頓相結合的時代特征,增強故事化、類型化的藝術表達,是警匪劇類型創作的又一次成功探索。
人民日報海外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