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德國企業“五連投”的背後 為何看中中國市場?
央視網消息:開年以來,外資加速布局中國。北京的一家德國企業(ye) ,新一年的投資正在落地,而在過去的三年裏,這家企業(ye) 已連續四次增資中國。企業(ye) 都投資了什麽(me) ?為(wei) 何要這樣做?來看今天(2月13日)的《一線調研 實幹見聞》。
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產(chan) 壓縮機的德國企業(ye) 比澤爾正在召開新一年的投資討論會(hui) 。
企業(ye) 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他們(men) 計劃投資3億(yi) 元新建中國研發中心,同時升級智能工廠,而這已經是企業(ye) 三年多來的第五次增資。
總台央視記者 董彬:我們(men) 現在看到的這張是比澤爾2020—2023年的在華再投資趨勢圖。在圖上我們(men) 看到,2020—2022年三年的四輪投資已經完成,投資的成果逐步在中國落地見效。2023年的投資正在進行中,而且數額也較之前有了更大程度的增加。
從(cong) 這張趨勢圖就能看出來,企業(ye) 投資在提速。三年多時間,五輪增資,累計金額近4億(yi) 元人民幣。
從(cong) 前期培訓到中間生產(chan) 再到後期服務,比澤爾可以說是全環節布局了中國市場。對於(yu) 為(wei) 什麽(me) 持續加碼中國?馮(feng) 飆說,他們(men) 必須要快起來。
比澤爾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 馮(feng) 飆:中國是一個(ge) 發展速度非常快的市場,我們(men) 必須得適應這個(ge) 市場的速度。你不能說按照歐洲研發的周期,我十年幹出來一個(ge) 產(chan) 品,在咱這,那可能以後不適用了。必須加大在中國本土的研發能力和研發的核心,把它變成我們(men) 在中國的核心競爭(zheng) 力。
加碼中國市場 德企看中了什麽(me) ?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中國日益完善的產(chan) 業(ye) 鏈、越來越廣闊的市場需求給這家德國企業(ye) 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也讓他們(men) 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
一大早,技術經理徐彬就來到客戶剛投產(chan) 一個(ge) 多月的冷庫進行回訪,采用了新型環保製冷設備的冷庫實際運行情況如何是她最關(guan) 心的事情。
北京快行線冷鏈創始人 劉培軍(jun) :設備運行非常平穩,節能上也非常有優(you) 勢,操作也非常簡單,希望在二期設備的選擇型號中,能給我們(men) 提出一些更好更優(you) 化的方案。
比澤爾中國應用市場及技術解決(jue) 方案經理 徐彬:肯定沒問題,二期的話,冷庫規模就更大了,我們(men) 也有更大型號的環保的設備。
在采訪中,徐彬告訴記者,2021年底,中國《“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出台,明確將大力推動冷鏈物流行業(ye) 高質量發展,這給企業(ye) 帶來了很多新機遇,也讓她越來越忙碌。
不僅(jin) 是市場需求在增長,中國完備的產(chan) 業(ye) 配套能力讓他們(men) 對深耕中國市場有了更大的信心。
比澤爾中國采購經理 張生學:過去,我們(men) 80%的零部件配套都是從(cong) 歐洲進口,目前,我們(men) 80%的(零件配套) 都轉到國內(nei) (采購),關(guan) 鍵零部件的采購(供貨)周期也從(cong) 原來的半年縮短到一個(ge) 月之內(nei) 。
營商環境便利開放 企業(ye) 投下“信任票”
一方麵是發展機遇越來越多,另一方麵是投資環境更加開放便利,讓企業(ye) 更堅定地投下了“信任票”。
在財務主管白金蕊的手機裏,記者發現了他的“秘密”。
比澤爾中國財務主管 白金蕊:通訊錄裏麵有很多稅務局的人,我隨時都可以聯係到他們(men) ,涉稅的工作基本上能夠全覆蓋,給我的感覺就是他們(men) 現在又像網友,又像管家一樣。
投資環境更便利的同時,一係列鼓勵外資企業(ye) 發展的政策落實落地,也更加堅定了企業(ye) 持續加碼中國市場的決(jue) 心。
比澤爾中國財務總監 房玉燕:3年,我們(men) 在國內(nei) (使用利潤)再投資8400萬(wan) 元,(企業(ye) 所得稅)5%緩交,這就是420萬(wan) 元左右,所以就給我們(men) 帶來了更多的營運資金。
國家稅務總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稅務局總經濟師 韓傑靈:對於(yu) 外資企業(ye) 來說,其實對於(yu) 我們(men) 的訴求就是一個(ge) 一流的營商環境,一個(ge) 公平的、穩定的、可預知的前途。
隨著綠色發展理念在中國深入人心,2023年,比澤爾開啟了他們(men) 在中國的新一輪發展規劃。
比澤爾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 馮(feng) 飆:我們(men) 要在中國智造、綠色生產(chan) 上麵加大投入,我們(men) 也很有信心,這些投入都是值得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