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檢:五年來我國刑事犯罪結構出現明顯變化
最高人民檢察院今天(15日)召開新聞發布會(hui) ,通報近五年來刑事檢察工作相關(guan) 情況。五年來,檢察機關(guan) 堅決(jue) 貫徹總體(ti) 國家安全觀,努力把平安中國建設落實到履行職責的各個(ge) 環節,依法及時批捕起訴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黑惡犯罪和殺人、重傷(shang) 害、強奸、搶劫、爆炸等各種嚴(yan) 重暴力犯罪。2018年至2022年底,共追訴刑事犯罪583萬(wan) 餘(yu) 件,比前五年上升9.5%。總體(ti) 看,嚴(yan) 重暴力犯罪在數量上和占犯罪總數比例上都呈減少和下降趨勢,相比前五年起訴人數下降27.8%。2022年起訴殺人、搶劫、綁架等暴力犯罪人數為(wei) 近二十年來最低,嚴(yan) 重暴力犯罪起訴人數占比由1999年25%下降至2022年3.9%。各種犯罪中,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以下的輕罪案件占85.5%。人民群眾(zhong) 安全感指數由2012年的87.5%上升至2021年的98.6%,我國已成為(wei) 世界上犯罪率最低、安全感最高的國家之一。
在追訴普通刑事犯罪方麵,檢察機關(guan) 全麵貫徹寬嚴(yan) 相濟刑事政策,落實認罪認罰從(cong) 寬製度。在該逮捕的及時逮捕的前提下,堅持可捕可不捕的不捕,盡可能減少逮捕人數。對於(yu) 雖然構成犯罪,但罪行較輕,沒有逃跑、自殺、毀滅證據等妨害追訴活動和社會(hui) 危險性的,依法不采取逮捕措施。五年來,訴前羈押率逐年下降,2018年提起公訴前被羈押人數占起訴人數的54.9%,2020年占42.2%,2022年占26.7%。
最高檢副檢察長孫謙介紹,五年來,刑事犯罪出現了一些新變化:一是犯罪結構變化明顯,嚴(yan) 重暴力犯罪發案減少。在被追訴的刑事案件中,超過85%是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以及不起訴的輕罪案件。二是在發案和追訴數量上,四十多年來一直占發案和被追訴第一位的盜竊罪,2019年開始退到第二位,被危險駕駛罪(醉駕)取代。2022年危險駕駛罪占被起訴總數的18.2%,盜竊罪占13%。三是網絡犯罪危害日益嚴(yan) 重。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上升明顯,2022年起訴此類犯罪12.9萬(wan) 餘(yu) 人,起訴數量已經占到第三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近年來持續高發多發,2022年起訴3萬(wan) 餘(yu) 人,但受害人數眾(zhong) 多,給人民群眾(zhong) 的財產(chan) 安全帶來了極大危害,也成為(wei) 刑事檢察追訴的重點。四是金融證券犯罪嚴(yan) 重危害國家經濟、金融安全,五年來,檢察機關(guan) 共起訴此類犯罪18.5萬(wan) 餘(yu) 人,比前五年上升28.2%,其中包括“明天係”“安邦係”“泛亞(ya) ”“康美藥業(ye) ”等一批特別重大案件。
另據了解,五年來,檢察機關(guan) 共起訴國家工作人員貪汙受賄等職務犯罪7.8萬(wan) 餘(yu) 人,其中對孫政才、趙正永、孫力軍(jun) 、傅政華等100餘(yu) 名原省部級以上幹部提起公訴。對50餘(yu) 件貪汙賄賂案件(犯罪人逃匿、死亡的)適用違法所得沒收程序,首次適用缺席審判程序對外逃貪汙犯罪嫌疑人程三昌提起公訴。落實黨(dang) 中央“受賄行賄一起查”的部署,依法懲治行賄犯罪,把“圍獵”國家工作人員、通過行賄牟取非法利益、向多人行賄或多次行賄、行賄數額巨大作為(wei) 懲治的重點,五年來共起訴行賄犯罪1.1萬(wan) 餘(yu) 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