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高蹺酸妮”火出圈,千嬌百媚的“她”竟是小夥
中新網北京2月23日電(記者邢蕊)2月21日是農(nong) 曆二月初二,也是“龍抬頭”的日子,象征著春回大地、萬(wan) 物複蘇。濟南西關(guan) 高蹺隊也在這一天結束了2023年春節的最後一場演出。隊員韓義(yi) 淩晨3點鍾起床,開始妝扮自己。
他先用食指將粉底拍在臉上,緊接著就是塗腮紅、畫眼線、抹嘴唇,整個(ge) 化妝過程雖然略顯粗糙,但也算行雲(yun) 流水、一氣嗬成。四十分鍾後,韓義(yi) 開始勒頭、戴假發,再穿上青綠色的外衣和裙子,他搖身一變,成了一位嫵媚俊俏的女旦。
帥小夥(huo) 變身“美嬌娘”
踩高蹺又分為(wei) “文蹺”和“武蹺”,前者注重表演,後者注重技巧。1999年出生的小夥(huo) 韓義(yi) ,扮演的角色叫做“酸妮兒(er) ”。濟南方言裏,“酸”是一種撒嬌害羞的姿態。在他看來,“酸妮兒(er) ”就是一個(ge) 調皮靈動、又略帶嬌羞的小女生。
去年才加入西關(guan) 高蹺隊的韓義(yi) ,目前還算是隊裏的新人,沒有“武蹺”隊員那樣高超的技藝,他就花功夫琢磨人物性格、揣摩人物心理,通過網絡學習(xi) 戲曲演員的表情、眼神,還改進了人物的服飾造型,甚至自己學會(hui) 了化妝。為(wei) 了更貼合“酸妮兒(er) ”,韓義(yi) 還做了粉色的美甲。
在他的演繹下,“酸妮兒(er) ”留著烏(wu) 黑的大辮子,穿著青白色的長裙,手捏紫色手帕,腳踩1米4的高蹺,舉(ju) 手投足之間盡是風情,一顰一笑之間盡顯嬌媚。
“他是怎麽(me) 做到膀大腰圓又俏皮可愛的”
“他撩的不是裙子,是我的心”
“他扭的不是腰,是我的魂”
“酸妮”所到之處,必然會(hui) 引來大批群眾(zhong) 的圍觀。有些熱情的老大爺,甚至想把“酸妮”娶回家。這雖然令韓義(yi) 感到尷尬,但他也深刻體(ti) 會(hui) 到,好的高蹺演員,應該把快樂(le) 傳(chuan) 遞給大家。“我覺得踩高蹺不應該是自娛自樂(le) ,我們(men) 也不應該高高在上。民俗活動就應該熱熱鬧鬧的。隻有演員在表演過程中感受到快樂(le) ,才能感染觀眾(zhong) ,觀眾(zhong) 也才會(hui) 給演員正向反饋。”
“憨酸妮”走紅互聯網
憑借著認真和敬業(ye) 的精神,韓義(yi) 扮演的“酸妮兒(er) ”很快走紅互聯網,他的支持者們(men) 聚集在一起,並且自稱為(wei) “酸辣粉”。
提到自己的走紅,韓義(yi) 表示:“這離不開隊長對我的幫助,也離不開隊友對我的照顧,還有觀眾(zhong) 對我的支持和喜愛。”據韓義(yi) 介紹,濟南西關(guan) 高蹺隊發展至今已經有200餘(yu) 年曆史的一支隊伍。
平日裏,隊員們(men) 都有各自的工作,因為(wei) 對高蹺的喜愛,大家才聚集在一起。韓義(yi) 的本職工作是一名書(shu) 法老師,也對表演情有獨鍾。大學時期,他曾成立話劇社,和同學們(men) 一起排練過《雷雨》《大宅門》等經典劇目。
在他看來,書(shu) 法這門傳(chuan) 統藝術對他塑造“酸妮”這個(ge) 角色有很大幫助:“書(shu) 法和表演也有相通之處,書(shu) 法筆畫中有輕有重有粗有細,書(shu) 寫(xie) 節奏有快有慢。我在表演的時候也不可能一直保持一個(ge) 狀態。有時候收有時候放,這些都是書(shu) 法給我的靈感。”
“老絕活”圈粉新一代
書(shu) 法和高蹺都是傳(chuan) 承千年的藝術形式,一動一靜之間,流露出傳(chuan) 統文化的魅力,也吸引了大批像韓義(yi) 這樣的年輕人加入。
小時候過年,韓義(yi) 最期待的就是跟著父親(qin) 走街串巷的看高蹺表演。追著載有高蹺隊員的卡車跑,是他過年必做的一件事。2015年村裏成立了高蹺隊,韓義(yi) 報名加入,就此和高蹺結緣。
“酸妮”的火爆,讓更多年輕人開始了解踩高蹺這項民俗活動。有人在韓義(yi) 的視頻下留言:“真的謝謝你們(men) ,讓我知道中國還有這麽(me) 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這些華夏文明智慧的結晶,經過年輕人的傳(chuan) 承和創新,又在當代煥發出了不一樣的生機。
得到“酸辣粉”的認可,對韓義(yi) 而言是壓力也是動力:“我變得更加自信,也堅定了在傳(chuan) 承非遺、傳(chuan) 播傳(chuan) 統文化這條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最後一場演出結束後,隊員們(men) 都將回歸各自的生活。未來,韓義(yi) 對“酸妮”也有了更多的想法,他希望為(wei) “酸妮”設計出更加豐(feng) 富多彩的故事情節:“現在走場也好表演也好,基本上差不多了,以後可能會(hui) 增加一部分的新動作,需要豐(feng) 富的是和搭檔的下場。明年我一定會(hui) 把故事情節固定下來,讓觀眾(zhong) 看得更加有趣味性。”(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