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全國政協委員戴立益:無調研、無數據,不提案

發布時間:2023-03-01 15:43:00來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剛剛連任新一屆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上海市委副主委、華東(dong) 師範大學副校長戴立益算得上一名“老委員”了。

  在過去的五年裏,戴立益提交了23份提案,每一份提案“有真問題、能提好建議”。

  作為(wei) 一個(ge) 實實在在的“教育通”,戴立益不僅(jin) 有高等教育從(cong) 業(ye) 、管理經驗,如今還是華東(dong) 師大基礎教育集團的負責人。“我們(men) 教育人還是談教育,從(cong) 高等教育到基礎教育,都是我關(guan) 心的領域。”

  他提出的議題包括“加強中考體(ti) 育基礎上,適時推行高考體(ti) 育”“持續鞏固青少年思政教育陣地”“積極應對雙減後教師負擔”等。其中,“持續鞏固青少年思政教育陣地”的提案才從(cong) 3000多份備選提案中脫穎而出,被確定為(wei) 當年全國政協的重點提案。

  戴立益的提案最大的特點是:一眼掃去,滿是調研數據。

  帶著過去五年的積累,戴立益繼續“數據當家”。在準備今年的提案時,他特別關(guan) 心創新、自主和體(ti) 係三個(ge) 關(guan) 鍵詞,用他的話說:歸根結底是創新人才如何發掘、如何培養(yang) 、如何為(wei) 其創造生存土壤的問題。

  戴立益今年的第一份提案,是建議建立一個(ge) 全國教育局長的培訓中心。“全國有3200多位地市、縣級教育局長,一個(ge) 好局長就是一方好教育。作為(wei) 教育係統的關(guan) 鍵少數,教育局長承接著黨(dang) 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傳(chuan) 遞到教學一線的重擔。”

  他調查發現,目前我國地市、縣級的教育局長來源多元,有部分並非教育行業(ye) 內(nei) 行出身。在他看來,“需要教學專(zhuan) 業(ye) 或者教學管理專(zhuan) 業(ye) 的培訓,以幫助教育局長更好地履職。”

  戴立益特別關(guan) 注縣域高中的發展問題。曾到多個(ge) 縣中考察調研的他發現縣中生源流失特別嚴(yan) 重。

  今年,他在《關(guan) 於(yu) 加大對欠發達地區縣域普通高中教育投入的提案》中提出:“欠發達地區縣域高中的發展困境亟需得到實質性改觀,辦學經費不足導致縣中辦學困難的現象在欠發達地區表現得特別突出。”

  戴立益又拿出了一組數據:2020年全國普通高中教育經費支出4305.29億(yi) 元,其中中央財政撥款,包括教育基礎薄弱縣高中建設項目15.2億(yi) 元和普通高中改造計劃59.2億(yi) 元,合計74.4億(yi) 元,隻占全國普通高中教育經費的1.73%。

  而在某省召開的座談會(hui) 上校長們(men) 的發言更是讓戴立益震驚:發言的13位縣中校長中,有6所學校的校長明確表示省定的1500元生均經費標準未落實到位。一個(ge) 縣財政緊張,國庫集中報賬困難,學校正常運轉不暢;還有一個(ge) 縣財政投入的教育經費基本隻限於(yu) 人頭經費,公用經費、校舍維修、教師培訓、購置經費、基本建設等幾乎全部由學校負擔。

  此外,他還注意到,各地縣中學費標準與(yu) 社會(hui) 發展水平不相適應,定期動態調整機製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還有部分縣中多年的債(zhai) 務至今沒有化解,仍需要從(cong) 辦學經費當中支付貸款利息。

  對此,戴立益建議,中央財政及地方財政加大對欠發達地區縣中教育經費的專(zhuan) 項支持;加強市級統籌,提高市級財政在生均公用經費中的分攤比重;強化“對縣中的辦學投入”在縣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jia) 指標體(ti) 係中的份量,確保縣中生均公用經費足額撥付到校;適應經濟社會(hui) 發展水平,完善學費標準定期動態調整機製。

  除教育局長培訓中心、縣中振興(xing) 相關(guan) 提案外,戴立益還將在今年的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提出《關(guan) 於(yu) 建立中國教育現代化監測評估體(ti) 係支撐“教育數字化”建設的建議》和《關(guan) 於(yu) 深入推進中小學生社會(hui) 與(yu) 情感能力培養(yang) 的提案》。

  在中小學生社會(hui) 與(yu) 情感能力問題上,戴立益再次列舉(ju) 了多個(ge) 調研數據:我國學生的抗壓力、情緒控製能力得分低於(yu) 測評的標準分。

  社會(hui) 與(yu) 情感能力測評(SSES)項目是繼PISA測試之後,經濟合作與(yu) 發展組織(OECD)推出的又一項大規模國際測評項目。該項目首輪測評自2018年啟動,共有9個(ge) 國家的10座城市參與(yu) ,曆時三年,最終形成了一份約3萬(wan) 字的研究報告。華東(dong) 師大是該項目唯一的中國代表。

  來自華東(dong) 師大的數據顯示,超過90%的學校有社會(hui) 與(yu) 情感能力培養(yang) 方麵的辦學理念和內(nei) 容要求,但有係統規劃的僅(jin) 為(wei) 50.53%,設置相關(guan) 課程進行培養(yang) 的為(wei) 46.68%。在OECD項目調查中,教師在職前、職後專(zhuan) 業(ye) 發展中接觸到社會(hui) 與(yu) 情感能力相關(guan) 學習(xi) 的教師比例不足40%,對校長的調查中顯示,超過60%的教師沒有參與(yu) 相關(guan) 校外培訓的機會(hui) 。而教育係統對學生社會(hui) 與(yu) 情感能力的評價(jia) 重視度較低,僅(jin) 有17.3%的小學和13.1%的中學嚐試關(guan) 注學生社會(hui) 與(yu) 情感能力方麵的評估,能科學實施社會(hui) 與(yu) 情感能力測評的學校少之又少。

  為(wei) 此,戴立益建議,政策層麵要明確社會(hui) 與(yu) 情感能力培養(yang) 的重要價(jia) 值和實施要求;推進社會(hui) 與(yu) 情感能力培養(yang) 的課程建構:從(cong) 零散到整體(ti) ,推進整體(ti) 融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