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青年對全國兩會有哪些期待 提振經濟信心 釋放民生紅利

發布時間:2023-03-02 15:47: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90後小夥(huo) 兒(er) 陳太園在北京開餐飲店,最近到他店裏就餐的顧客多了起來,甚至有人在門外排隊。過去兩(liang) 三年,疫情對餐飲業(ye) 衝(chong) 擊較大,但好在有相應的政策支持和補貼,他的小店如今又迎來了春天。“客流量基本恢複到3年前了,久違的煙火氣又回來了。”他說。

  陳太園最近非常關(guan) 注即將召開的2023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這是黨(dang) 的二十大後召開的第一次全國兩(liang) 會(hui) ,也是新一屆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的首次會(hui) 議。

  日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走上街頭,感受到青年對全國兩(liang) 會(hui) 的關(guan) 注度不斷升溫。這是觀察中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時代窗口,人們(men) 希望在其中找到答案。作為(wei)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中國在經曆3年疫情考驗後將如何開新局?如何釋放民生紅利?青年發展又將迎來哪些新機遇?

  拚經濟,高質量發展開新局

  機器人被譽為(wei) “製造業(ye) 皇冠頂端的明珠”,其研發、製造、應用是衡量一個(ge) 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製造業(ye) 水平的重要標誌。沈陽新鬆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國最早研發並持續深耕移動機器人領域的企業(ye) 之一,最近該公司研發的“星衛來”機器人與(yu) 智能聊天機器人ChatGPT開展了一次深度對話,共同探討工業(ye) 清潔領域的技術痛點和解決(jue) 方法。

  新鬆機器人公司總裁張進是新當選的全國人大代表,他說:“當今世界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做好中國自己的機器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走高質量發展之路,我們(men) 必須不斷攻克關(guan) 鍵核心技術和薄弱環節,在人工智能領域爭(zheng) 得一席之地。”

  新代表新期待,新開局加速跑。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製造、綠色低碳、量子計算等科技新動能正帶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這些新科技也是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代表委員們(men) 關(guan) 注的熱點。

  2023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hui) 最近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ju) 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移動董事長楊傑以“數智人”方式遠程出席大會(hui) 並作主旨演講。由中國移動綜合運用人臉建模、表情遷移、語音合成等技術打造的“數智人”,能夠仿真人類的外貌、行為(wei) 。楊傑認為(wei) ,麵向未來,經濟社會(hui) 數字化轉型進程持續加快,信息通信業(ye) 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強調“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經曆疫情3年的嚴(yan) 峻考驗後,強信心、穩增長、開新局成為(wei) 2023年的主題詞。

  新春開工第一天,廣東(dong) 召開高質量發展大會(hui) ,約有1000人、500多家企業(ye) 在主會(hui) 場參會(hui) ,這是近年來廣東(dong) 省召開的規模最大的會(hui) 議。會(hui) 上響亮提出“製造業(ye) 當家”,為(wei) 高質量發展規劃藍圖。

  春節過後,各地陸續上演“搶人大戰”。廣東(dong) 多部門通過返崗專(zhuan) 車、務工專(zhuan) 列和專(zhuan) 機等方式,“點對點”護送老鄉(xiang) 返崗。浙江寧波重點企業(ye) 赴貴州跨省招工,上海、杭州等地也紛紛出台政策,拿出真金白銀“搶人”。

  最近3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4.5%,明顯高於(yu) 2%左右的全球平均水平,在世界主要經濟體(ti) 中保持領先,中國經濟依然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源。

  “今年中國經濟的趨勢是全麵恢複正常化。”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hui) 經濟政策委員會(hui) 副主任徐洪才認為(wei) ,今年經濟增長有望高於(yu) 預期,各行各業(ye) 都進入複蘇期,交通運輸、旅遊、娛樂(le) 、餐飲等行業(ye) 持續回溫。不容忽視的是,需求收縮、供給衝(chong) 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我國經濟恢複的基礎尚不牢固。因此,提振消費、穩增長、穩預期,需要設定較為(wei) 穩妥的經濟增長目標,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強信心,持續釋放民生紅利

  教育部的數據顯示,2023年高校畢業(ye) 生規模預計1158萬(wan) 人,同比增加82萬(wan) 人。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大學學生蘇卓君今年將要畢業(ye) ,她和同學都在找工作。她說:“希望政府提供更多就業(ye) 崗位,消除隱性就業(ye) 限製,讓我們(men) 的焦慮減輕一些。”

  就業(ye) 是民生之本。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部長王曉萍最近稱,人社部已籌備一套政策“組合拳”,通過加大政策支持、服務保障、平台支撐,多渠道促進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創業(ye) 。

  如何提振生育意願是兩(liang) 會(hui) 前的熱門話題。年輕寶媽王遇之(化名)有了寶寶後,出入公共場所時最關(guan) 心有沒有母嬰室。最近,她又在為(wei) 孩子交給誰帶而發愁。

  “生了孩子沒人帶,是生育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白驛鎮岫雲(yun) 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李君說,“孩子多了,公共需求會(hui) 越來越大。國家把公共基礎設施做好了,會(hui) 對生育起到一定促進作用。”他建議,多鼓勵社會(hui) 資本以及政府補助專(zhuan) 業(ye) 的托育機構,在小區辦托管班,解決(jue) 新手寶爸寶媽的後顧之憂。

  北京青年鄒京京關(guan) 注全國兩(liang) 會(hui) ,是因為(wei) 之前政府工作報告出台的惠民舉(ju) 措讓她直接受益,她家已經享受到異地醫保結算的便捷。2022年,全國統一的醫療保障信息平台已基本建成,這為(wei) 實現更高效、更便捷的跨省異地就醫費用直接結算奠定基礎。作為(wei) 三孩寶媽,鄒京京覺得很安心,因為(wei) 從(cong) 外地來北京幫她帶孩子的父母可以直接在北京的醫院看病、取藥,費用由醫保直接結算。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強調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ju) 措,著力解決(jue) 好人民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ti) 係,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紮實推進共同富裕。

  “實現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這一目標,正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yi)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dong) 省巨野縣政協副主席尚瑞芬認為(wei) ,全國兩(liang) 會(hui) 承載著人們(men)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人們(men) 期待,2023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持續釋放民生紅利”。

  盼發展,錨定擔當奮鬥的時代方向

  最近幾年,中國青年報社在全國兩(liang) 會(hui) 前開展“兩(liang) 會(hui) 青年期待調查”。2022年,70.5%的受訪者關(guan) 注全國兩(liang) 會(hui) ,99.1%的受訪者希望全國兩(liang) 會(hui) 增加民生保障方麵的議案提案,其中,就業(ye) 創業(ye) 、教育、醫療、住房等民生議題最受關(guan) 注。

  進入2023年,北京市海澱醫院醫生王凱的工作已恢複正常。每年兩(liang) 會(hui) ,他最關(guan) 注政府工作報告,“我們(men) 做的每一點、走的每一小步,都可以組成政府工作報告的一部分”。他希望,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有更多代表委員關(guan) 注醫療衛生行業(ye) 。

  和王凱一樣關(guan) 注政府工作報告的財經領域從(cong) 業(ye) 者李冰冰認為(wei) ,國家政策會(hui) 實實在在地落實到老百姓生活中,人們(men) 關(guan) 心的住房、就業(ye) 、養(yang) 老、教育、社保、醫療等民生問題都是重中之重。她會(hui) 對其中的重要表述和關(guan) 鍵經濟數據做詳細記錄、分析,她認為(wei) 全國兩(liang) 會(hui) 釋放的國家政策信息跟年輕人的發展息息相關(guan) 。“我們(men) 關(guan) 注國家的政策方針走向,就能夠知道今後不斷努力和為(wei) 之奮鬥的方向,也更能深切感受到國家改善人民生活、增進民生福祉的發展理念”。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礦業(ye) 大學(北京)原副校長薑耀東(dong) 認為(wei) ,年輕人之所以越來越關(guan) 注全國兩(liang) 會(hui) ,是因為(wei) 這是我國政治、經濟和社會(hui) 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當前世界正處於(yu)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認識到隻有國家強大、民族興(xing) 旺,個(ge) 人才有前途,青年要把個(ge) 人發展融入到時代潮流中。“要讓更多青年人才在國家建設中當主角、挑大梁。”

  李君覺得,全國兩(liang) 會(hui) 是個(ge) 風向標,總結上一年工作,謀劃部署下一年工作。“年輕人關(guan) 注兩(liang) 會(hui) ,是國家和社會(hui) 的發展進步,表明青年一代的政治思想覺悟趨於(yu) 成熟,也體(ti) 現出對國家和未來有更多的擔當。”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華錫 先藕潔 韓颺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