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青年音樂人欲打造“雲南特色”音樂劇
中新網昆明3月1日電 (記者 繆超)“山茶那個(ge) 花來麽(me) ,山茶花嘍,哎,山茶花……”2月28日晚,一首融合西方阿卡貝拉合聲唱法的雲(yun) 南彌渡傳(chuan) 統民歌《十大姐》在“民歌大觀”第七期——《小河淌水的地方》雲(yun) 南經典民歌音樂(le) 分享會(hui) 上唱響。通過互聯網,向外界展示了“二月半組合”等雲(yun) 南青年音樂(le) 人東(dong) 西方唱法融合的獨特創意。
“二月半組合”由雲(yun) 南大理白族青年歌手洪毓朋與(yu) 昆明漢族青年歌手李昂組合而成,以融合東(dong) 西方聲音技巧改編演繹中國民族民間歌曲而被人們(men) 所熟知,代表作有《醉念佤山》《駝峰》《無盡》《懷念戰友》《小河淌水》等歌曲。
洪毓朋告訴記者,雲(yun) 南彌渡被稱為(wei) “中國花燈之鄉(xiang) ”和“民歌之鄉(xiang) ”,《十大姐》則是彌渡最具代表性的山歌小調之一。“我們(men) 通過將彌渡民俗唱法與(yu) 西方阿卡貝拉合聲唱法融合,冀望讓雲(yun) 南民歌得到年輕人的關(guan) 注和喜愛。”
洪毓朋與(yu) 李昂均畢業(ye) 於(yu) 上海音樂(le) 學院音樂(le) 劇專(zhuan) 業(ye) ,熟稔多種中國民族民間唱法與(yu) 西方唱法。畢業(ye) 後,兩(liang) 人回到昆明,組合去參加2011年雲(yun) 南舉(ju) 辦的“青歌賽”。於(yu) 是,“二月半組合”就這樣誕生了。
組合成立以來,他們(men) 改編演唱了大量中國民族民間歌曲,如廣西民歌《趕圩歸來啊哩哩》、雲(yun) 南民歌《小河淌水》《酒歌》等。
2020年初,他們(men) 在疫情居家期間,每天看到新聞報道裏一批又一批的各地醫療隊支援湖北抗疫,備受感動。身為(wei) 音樂(le) 人,他們(men) 也想用自己的方式支援抗疫,於(yu) 是合力創作歌曲《牽掛》,用溫暖動人的旋律歌頌人們(men) 麵對磨難時的頑強與(yu) 大愛。
如今,疫情陰霾逐漸散去,洪毓朋與(yu) 李昂對他們(men) 的音樂(le) 生涯有了更宏大的規劃——打造具有“雲(yun) 南特色”音樂(le) 劇。
“我們(men) 的家鄉(xiang) 雲(yun) 南,世居著26個(ge) 民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曆史悠久,創造了源遠流長、燦爛輝煌的民族文化,是名副其實的‘歌舞的海洋’‘音樂(le) 的天堂’,各民族的傳(chuan) 說故事同樣豐(feng) 富精彩,這些都是我們(men) 開展音樂(le) 劇創作的瑰寶。”
目前,他們(men) 正在嚐試以雲(yun) 南民族民間元素與(yu) 流行元素相結合的方式,打造具有“雲(yun) 南特色”的音樂(le) 劇。(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