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耕地中的大熊貓”
吃飯大於(yu) 天,東(dong) 北黑土地事關(guan) 中國人的飯碗。中國人每9碗飯中就有1碗來自黑龍江。
東(dong) 北四省區的黑土地是天然的糧倉(cang) ,人們(men) 用“一斤土,二兩(liang) 油”來形容它的肥沃。黑土的出身稀有且高貴——全球僅(jin) 有4塊黑土分布區,它每增長一厘米,就需要一兩(liang) 百年的時間。
它幫助東(dong) 北獲得“北大倉(cang) ”的名聲。黑土區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東(dong) 北三省商品糧量和糧食調出量分別約占全國總量的1/4和1/3。
2020年7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吉林考察時強調,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把黑土地這個(ge) “耕地中的大熊貓”保護好、利用好,使之永遠造福人民。
“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加強東(dong) 北黑土地保護和地力恢複”。
圍繞這個(ge) 目標,全國政協2021年起開展了專(zhuan) 項民主監督工作,並將持續5年。
2021年7月中旬,全國政協副主席李斌、何維分別率隊深入吉林、黑龍江20多個(ge) 市縣、30多個(ge) 基層一線調研點開展實地調研。
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東(dong) 北地理與(yu) 農(nong) 業(ye) 生態研究所所長薑明參與(yu) 了這次調研。“在老百姓中間,問得比較細,大家也不怕,有什麽(me) 問題就說出來”。
有人反映,基層農(nong) 技人員嚴(yan) 重不足,黑土地保護利用技術推廣落實難。以前,吉林省農(nong) 技站(所)共有農(nong) 技人員4806名,2020年隻剩3740餘(yu) 人,減少了1000多人。
有時座談會(hui) 在晚上召開,工作人員常常要連夜準備資料。為(wei) 鼓勵大家暢所欲言,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hui) 辦公室一位處室負責人記得,領導的開場白是“保護黑土地,築牢大糧倉(cang) ,農(nong) 民是主體(ti) ,基層是依靠”。“給大家營造一種輕鬆的氛圍”。
早在這次“走出去”之前,調研組已做了其他準備。2021年五六月份,全國政協人資環委負責人先後走訪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自然資源部,麵對麵座談協商,了解黑土地保護工作的進展情況、存在問題。專(zhuan) 門邀請有關(guan) 部委負責人參加調研,隨時隨地溝通情況,交換意見。
隨後,全國政協人資環委召開專(zhuan) 家座談會(hui) ,請中國科學院、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中國農(nong) 科院等方麵的專(zhuan) 家提出了不少中肯的意見建議。
經過前期走訪部委和專(zhuan) 家座談,調研組把黑土地退化和土壤質量底數情況、黑土地保護政策協同、黑土地保護科技支撐等重點問題作為(wei) 民主監督的重點。
這些年,黑土地“變薄、變瘦、變硬”了。薑明說:“黑土地形成緩慢,但破壞起來,一年就能減少兩(liang) 三厘米。”
據監測,黑土層厚度由開墾之初的40-100厘米,變為(wei) 現在的20-60厘米,有些地方甚至出現“破皮黃”——露出底層黃土。
黑土地上的“裂紋”也越來越多。據統計,黑土耕地中有侵蝕溝49萬(wan) 多條,長度16萬(wan) 公裏,其中九成以上的侵蝕溝仍在“長大”。
東(dong) 北四省區現有侵蝕溝已導致467.88萬(wan) 畝(mu) 耕地直接損毀,按玉米畝(mu) 產(chan) 500公斤估算,每年直接損失的糧食,大約相當於(yu) 北京市2100多萬(wan) 常住人口10個(ge) 月的口糧。
根據水利部2021年的專(zhuan) 項調查,與(yu) 2011年對比,侵蝕溝平均增加速率為(wei) 2萬(wan) 條/年。“但按照目前國家規劃的‘十四五’治理‘黑土耕地侵蝕溝7000條,年均治理1400條’目標,可以看出治理速度遠低於(yu) 發育速度。”全國政協委員、水利部鬆遼水利委員會(hui) 副總工程師李和躍說。
他在2021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時就提交了提案,建議加大東(dong) 北黑土地水土流失治理投資。
李和躍說,從(cong) 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國家在水土流失治理上的投資比“十一五”及以前明顯增加,但治理的麵積和侵蝕溝數量與(yu) 實際的水土流失狀況、投資的規模與(yu) 需要的投資數量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即使按最低標準測算,黑土地水土流失治理需要的總投資也要超過千億(yi) 元。
這些問題在第一年的黑土地民主監督報告中均有所體(ti) 現。去年8月,調研組再次出發,聚焦新的問題。
2022年8月25日至28日,全國政協副主席李斌率調研組赴黑龍江就“加強黑土地保護”開展民主監督性調研。調研組召開了省級調研座談會(hui) ,並深入撫遠、建三江、富錦、樺川等地,現場察看了黑土地保護利用示範區、侵蝕溝治理項目、智慧農(nong) 業(ye) 農(nong) 技中心建設情況等,在田間地頭與(yu) 農(nong) 技專(zhuan) 家、水利專(zhuan) 家、基層工作人員麵對麵交談,詳細了解黑土地保護進展情況。
在準備調研侵蝕溝時,天正好下起雨,調研組冒雨踩點,有了更直觀的感受。有時,他們(men) 在現場把土挖開,看看秸稈應該埋到多深,才能達到有效的治理結果。
這一年,基層的聲音仍舊直麵現實。有的縣開門見山地說自己“是產(chan) 糧大縣也是財政窮縣”,不回避問題。
有地方反映,有機肥還田項目的國家補助標準為(wei) 每畝(mu) 200元,與(yu) 實際需求每畝(mu) 相差200-300元,而且補貼覆蓋麵小,東(dong) 北四省區每年有1000多萬(wan) 畝(mu) 有機肥還田任務補貼沒有到位。
這些問題,原原本本地記錄在關(guan) 於(yu) 加強黑土地保護的民主監督報告中,也被送到各部委相關(guan) 人員的辦公桌上。2021年的民主監督報告,作為(wei) 全國政協3個(ge) 重點報告之一呈報中共中央,得到中央領導的高度重視和重要批示。
民主監督的過程也推動建立了部際協調機製。黑土地保護涉及自然資源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國家林草局、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多個(ge) 部門,民主監督的力量協調各部門統籌規劃,實現“各炒一盤菜,共做一桌席”。
“以前自己作為(wei) 學者調研時,不太容易聯係到地方政府。”薑明說,“民主監督的調研大家都很配合,反映真誠的民意民心。”
民主監督過程助力黑土地保護法的出台。2021年4月,黑龍江省9萬(wan) 多平方米的黑土地被盜挖販賣,在如何判定法律責任方麵,引發多方關(guan) 注。東(dong) 北四省區都製定了黑土地或耕地保護的法規,但由於(yu) 缺乏上位法,難以對損害黑土地的行為(wei) 進行有效監管。全國政協在報告中明確列出這一點。
2022年8月,我國的黑土地保護法正式實施。我國成為(wei) 世界上唯一一個(ge) 通過專(zhuan) 門法律保護黑土地的國家。
在一次有關(guan) 黑土地保護調研的工作會(hui) 上,全國政協一位領導表示,民主監督的方式與(yu) 人大監督、行政監督有所區別,主要是提出意見、批評、建議等,“不是靠說了算,而是靠說得對”。要多做解疑釋惑、釋疑增信的工作,努力尋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積極營造保護黑土地的良好社會(hui) 氛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楊傑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