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引領,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係
3月5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hui) 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把實施擴大內(nei) 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加快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
就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和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融合發展,部分代表委員展開熱烈討論。
“鏈主”帶動,加強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協同創新
聽完政府工作報告,中鋁高端製造黨(dang) 委副書(shu) 記、總裁李謝華代表深有體(ti) 會(hui) 。
他告訴記者,圍繞製約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核心技術,應充分發揮新型舉(ju) 國體(ti) 製優(you) 勢,分類分級製定創新鏈產(chan) 業(ye) 政策,鼓勵上下遊企業(ye) 聯合,整合社會(hui) 資源,成立一批聯合創新實體(ti) 企業(ye) 和機構,組織力量集中攻關(guan) ,突破一批關(guan) 鍵技術瓶頸。
通過建立產(chan) 業(ye) 聯盟、創新共同體(ti) ,中鋁集團打造了上下遊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的良好模式。那麽(me) ,如何提升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企業(ye) 協同創新的效率和活力?
李謝華建議,實施產(chan) 業(ye) 鏈“集約化+差異化”,在重點製造領域形成高質量產(chan) 業(ye) 鏈集群,打造產(chan) 業(ye) 鏈集團和國家級產(chan) 業(ye) 園,減少重複投資和內(nei) 卷,提升行業(ye) 的集中度,增強產(chan) 業(ye) 集中管控能力。在非重點、細分的製造領域,則要結合地域的優(you) 勢,與(yu) 市場高度聯動,合理配置創新資源,實施差異化、靈活發展。
海信集團作為(wei) 智能家電“鏈主”企業(ye) ,2022年與(yu) 鞍鋼等鏈上合作夥(huo) 伴共計成立28個(ge) 聯合實驗室,與(yu) 京東(dong) 方等戰略供應商合作開展技術聯合項目190項,實現鏈上企業(ye) 技術互補。
“企業(ye) 做大了要有‘公責’。‘公責’不僅(jin) 在於(yu) 集中力量攻克底層和前沿技術,更在於(yu) 引領產(chan) 業(ye) 上下遊共同發展。”海信集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賈少謙代表舉(ju) 例說,海信以自身的穩健發展拉動產(chan) 業(ye) 鏈合作夥(huo) 伴數量增加、規模提升,2022年僅(jin) 青島地區就帶動10個(ge) 品類、15家供方投資建廠和擴大產(chan) 能,拉動新增年產(chan) 值近百億(yi) 元。
科技賦能,支撐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
如何把科技創新和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構建更好結合起來?南通大學校長施衛東(dong) 委員認為(wei) ,提升關(guan) 鍵核心技術供給能力是題中應有之義(yi) 。
“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戰略需求,以產(chan) 業(ye) 鏈技術評估為(wei) 基礎,全麵梳理產(chan) 業(ye) 鏈短板、提前布局的重大關(guan) 鍵核心技術清單,實施產(chan) 業(ye) 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堅行動,充分運用‘揭榜掛帥’‘賽馬製’等方式,逐步攻克一批‘卡脖子’關(guan) 鍵技術。”施衛東(dong) 說。
“技術創新是提升產(chan) 業(ye) 鏈韌性的根本,唯有練好‘內(nei) 功’才能走得更遠。”賈少謙表示,構建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必須突出科技創新的支撐作用,“鏈主”企業(ye) 帶頭開展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
科技創新和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結合,離不開高效適配的創新生態體(ti) 係。對此,李謝華認為(wei) ,應改革現有科技體(ti) 係,提高企業(ye) 科研決(jue) 策話語權,建立以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政產(chan) 學研金介用”深度合作、開放共享的創新體(ti) 係,真正釋放科研人員活力。
這與(yu) 施衛東(dong) 的想法不謀而合。“整合‘政產(chan) 學研用’等資源,構建企業(ye) 出題、高校和科研機構答題、各類創新主體(ti) 協同聯動、相互賦能的區域創新聯合體(ti) ;以智能製造和綠色製造為(wei) 主攻方向,打通科技供給能力堵點,加快構建科技、產(chan) 業(ye) 、金融協同互促的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生態體(ti) 係。”施衛東(dong) 給出了具體(ti) 的路線圖。
良好的創新生態還需製度嗬護。施衛東(dong) 建議通過拆除阻礙產(chan) 業(ye) 化的“彈簧門”“籬笆牆”,逐步降低科技型企業(ye) 各項稅費和成本,持續完善激勵創新的製度環境;同時,建立基於(yu) “創新資源”合作的跨區域人才聯合培養(yang) 機製,促進“科技創新券”的跨區域通用通兌(dui) ,調動各類主體(ti) 的創新積極性。
數字驅動,加快傳(chuan) 統優(you) 勢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
近年來,數字技術正加速與(yu)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推動各行各業(ye) 的數字化轉型。
“加快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和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著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對於(yu) 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一表述,江鈴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特級技師劉輝代表感觸良深。
“整個(ge) 汽車產(chan) 業(ye) 鏈進行數字化轉型是必然趨勢。從(cong) 行業(ye) 來說,需要政府加強頂層設計和配套政策,鼓勵汽車龍頭企業(ye) 在自身數字化轉型同時,帶動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協同轉型,提升產(chan) 業(ye) 鏈的整體(ti) 效率,夯實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基底。”劉輝建議。
“石油化工產(chan) 業(ye) 加速發展需要數字化轉型的驅動。”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副總工程師兼齊魯分公司代表、齊魯石化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韓峰代表看來,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石油石化企業(ye) 需要數字科技賦能,推動5G技術在石化行業(ye) 的應用。
“基於(yu) 石油化工行業(ye) 的安全特殊性,建立健全行業(ye) 5G建設環評標準和相關(guan) 規範,穩妥推動5G在石油化工行業(ye) 的落地應用,探索全要素的‘5G+’安全生產(chan) 製造模式,實現生產(chan) 過程更加平穩、安全、高效,以數字化轉型推動傳(chuan) 統能源產(chan) 業(ye) 升級。”韓峰建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