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石家河古城被確認為長江中遊同時期最大古城
中新社武漢3月9日電 (梁婷 朱世乾)記者9日從(cong)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據最新考古成果確認,湖北天門石家河古城麵積由120萬(wan) 平方米更新為(wei) 348.5萬(wan) 平方米,係長江中遊同時期最大古城;同時還新發現古城水利係統,為(wei) 進一步研究石家河古城及長江文明進程,提供了新的重要材料。
地處長江中遊江漢平原腹心的石家河遺址被發現於(yu) 20世紀50年代,是長江中遊地區發現的麵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等級最高的史前聚落群。跨度為(wei) 距今5900年至3800年,這一時期是中華文明形成的關(guan) 鍵期。1992年,這裏發現大型史前城址——石家河古城,當時探明麵積為(wei) 120萬(wan) 平方米。
多年來,圍繞石家河古城遺址的考古研究從(cong) 未中斷。2022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北京大學和天門市博物館,借助地球科學、測繪、水利等多學科力量,對石家河古城展開全麵係統調查和勘探。
經實地調查、勘探及局部試掘,最新確認石家河古城由內(nei) 城、城壕(護城河)、外郭城構成,總麵積348.5萬(wan) 平方米,與(yu) 長江下遊的良渚古城規模相當。考古人員還發現了古城水利係統,首次確認內(nei) 城河流、水門、攔水壩、小型水庫等古城水利設施,在古城西南水係附近還發現了史前稻田遺存。專(zhuan) 家分析,石家河古人通過這一水利係統,可實現防洪蓄水、引水入城,滿足生活和農(nong) 業(ye) 灌溉等生產(chan) 用水。
此外,石家河遺址出土的精美玉器雕琢技藝精湛、地域特征鮮明,在中國史前玉器中占有重要地位。該遺址先後出土玉器超400件。其中,造型各異的玉人像是典型代表,部分玉人頭像誇張的眼睛和耳朵造型,與(yu) 長江上遊三星堆出土的青銅人像麵部特征高度相似。
考古發掘項目負責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方勤介紹,規模宏大的石家河古城及其水利係統的發現,深化了對長江流域古城規劃和布局的認識,也反映了距今5000年前的長江中遊,已產(chan) 生高度發達的人類文明。考古工作者對石家河遺址持續近70年的科學考古,深化了對長江中遊史前文明的認知。(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