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代表委員履職故事 | 戴天方代表:科技自立自強呼喚高技能青年人才

發布時間:2023-03-10 15:03:00來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

  從(cong) 19歲與(yu) 銑床打交道算起,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首席技師、航天三院239廠特級技師戴天方已在數控加工一線幹了整整34年,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大國工匠”。

  在這個(ge) 領域,重量控製和精度控製是最核心的兩(liang) 項難題,而他提出的“鏜銑結合”減重絕技,能夠將近百公斤航天艙段的重量精度控製在0.1公斤以內(nei) ,他總結出的“八字真言”,更是能夠實現數米長艙體(ti) 的微米級加工。

  幾十年的手藝活兒(er) ,讓戴天方敏銳地嗅到了製造業(ye) 的悄然巨變:隨著信息技術與(yu) 先進製造技術高速發展,數字孿生、虛擬場景、智能製造、柔性製造、智能機器人、雲(yun) 計算,這一個(ge) 個(ge) 高科技手段正逐步應用參與(yu) 到生產(chan) 過程中。

  他所在的單位,就在推進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他們(men) 還建設了5G+工業(ye) 互聯網數字化車間,以及高度集成的數字化、自動化總裝生產(chan) 線。

  “年輕技工的飯碗還保得住嗎?”這一幕幕變化讓戴天方不斷思考,未來的車間一線究竟需要什麽(me) 樣的技能人才?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提到“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和“科技自立自強”,在戴天方看來,這需要一大批掌握專(zhuan) 業(ye) 知識、具有更高技能水平的人員進入新產(chan) 業(ye) ,原有的技能人員與(yu) 技術人員的職業(ye) 邊界會(hui) 越來越模糊,技能與(yu) 技術會(hui) 深度融合,原從(cong) 業(ye) 人員單一的作業(ye) 方式也將發生很大的變化。

  他從(cong) 近年來的全國職業(ye) 技能競賽中,也能深刻感受到這種趨勢,技能人員不僅(jin) 要具備嫻熟的機床操作技能,還要掌握機器人編程、智能產(chan) 線構建等現代化製造理念和技術。

  為(wei) 此,戴天方今年專(zhuan) 門帶來一份“加快培養(yang) 具有新時代特色的製造業(ye) 高質量複合型人才”的建議。

  他以航天三院239廠為(wei) 例,車間廠房已經將數控設備維修工,納入技術人員序列管理,著力培養(yang) 具備智能製造、高精尖裝備及產(chan) 線維護、調試能力的現場工程師。

  “這種培養(yang) 不能到企業(ye) 這個(ge) 環節才開始。”戴天方說,未來培養(yang) 高質量複合型人才即現場應用工程師,需要從(cong) 基礎教育、義(yi) 務教育、職業(ye) 教育、高等教育入手,在教育的不同階段融入不同的教育內(nei) 容,灌輸終身學習(xi) 的理念。

  他向記者講起一段往事:在2020年舉(ju) 行的第一屆全國職業(ye) 技能大賽上,戴天方擔任北京賽區CAD項目的裁判工作,在與(yu) 參賽的廣大職校生的接觸中,他發現企業(ye) 與(yu) 職業(ye) 院校之間存在著對接不夠精準的問題。而日常的工作中,他也觀察到學生從(cong) 職業(ye) 學校畢業(ye) ,進入航天企業(ye) 後,在校所學內(nei) 容無法在工作中百分百學以致用,適應能力和產(chan) 出效率有待提高。

  於(yu) 是,在2021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戴天方便提出了“以保就業(ye) 為(wei) 主線加強青年技能人才培養(yang) ”的建議,希望用工企業(ye) 與(yu) 職業(ye) 技術學校之間合作,針對企業(ye) 生產(chan) 的實際需求,讓在校生進行精準學習(xi) 、有效提升職業(ye) 技能與(yu) 素養(yang) ,這樣就業(ye) 以後,才能更好服務企業(ye) 的同時體(ti) 現個(ge) 人價(jia) 值,做到個(ge) 人與(yu) 企業(ye) 的雙贏。

  他也常告誡身邊的年輕人,要有主動融入、主動接軌行業(ye) 發展的意識,要有不斷學習(xi) 的理念與(yu) 行為(wei) ,才能勝任“明天的工作”。他同時建議,用人單位要正確引導從(cong) 業(ye) 人員的就業(ye) 認知、職業(ye) 認知,要係統規劃從(cong) 業(ye) 人員自身職業(ye) 生涯。

  去年,戴天方還提出了“促進技能人才培養(yang) 與(yu) 發展”的建議,他認為(wei) 國家要從(cong) 製造大國走向製造強國,就要以精工細作提升中國製造品質,而品質的提升離不開高素質的技術工人,因此急需加強技能人才的培養(yang) 力度。

  這些年,戴天方在一線調研發現,“招不到學技術的徒弟,年輕人不願意學技術”的現象仍然存在。他說,製造強國離不開技術工人,而且需要大量的高水平技術工人。

  他今年再次建議國家要重視技能人才的培養(yang) ,讓更多的人願意學技術當工人,激發企業(ye) 人才創新活力,不斷壯大技術工人隊伍,使技能水平越來越過硬。

  在過去履職的6年裏,戴天方有4年提出的建議都和技能人才培養(yang) 有關(guan) 。他說,今後將繼續關(guan) 注這方麵的問題,希望自己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通過履職建言獻策,讓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後繼有人”。

  記者手記 | 緊盯愁盼 問計於(yu) 民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

  全國人大代表戴天方上兩(liang) 會(hui) 前有個(ge) 習(xi) 慣,先去工廠走一圈。

  作為(wei) 一線工人代表,戴天方對身邊同事的急難愁盼十分了解,每年兩(liang) 會(hui) 前,他還會(hui) 到同領域同行業(ye) 的單位去調查研究,與(yu) 同事們(men) 討論交流,圍繞需要國家層麵解決(jue) 的問題形成意見建議。

  2019年,戴天方的注意力聚焦在勞務派遣工身上。他通過調研走訪發現,勞務派遣工在融入企業(ye) 的歸屬感方麵有待改善,為(wei) 此提出“完善的薪酬待遇,增強勞務派遣工對企業(ye) 的歸屬感”的建議。

  讓他沒想到的是,這份建議很快引起了人社部、中組部和中華全國總工會(hui) 的高度重視。他們(men) 對此建議進行了答複,相關(guan) 部門還致電了解相關(guan) 答複的滿意度。

  那一年年底,戴天方所在單位也開始著手貫徹一項新政策,勞務派遣人員可自願將黨(dang) 組織關(guan) 係轉入本單位,隨後還會(hui) 陸續暢通勞務派遣人員的職業(ye) 成長通道。

  這是緊盯愁盼,問計於(yu) 民。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