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評論員:必須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新華社北京3月9日電 題:必須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wei) 出發點和落腳點
新華社評論員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hui) 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必須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wei) 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發展成果不斷轉化為(wei) 生活品質,不斷增強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這一重要論述深刻揭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價(jia) 值追求,為(wei) 我們(men)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指明努力方向。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men) 的奮鬥目標。”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yang) 、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推動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當前,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wei)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必須著眼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切實把高質量發展成果轉化為(wei) 高品質生活,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進一步把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到實處。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wei) 本。”發展為(wei) 了人民,發展才有意義(yi) ;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才有動力。要牢牢把握人民幸福安康這個(ge) 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堅持發展為(wei) 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紮實推進共同富裕,鼓勵共同奮鬥創造美好生活。要堅持盡力而為(wei) 、量力而行,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著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讓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要緊緊抓住人民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ju) 措,及時為(wei) 群眾(zhong) 解難點、疏堵點、除痛點。要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ti) 係,著力做好重點群體(ti) 就業(ye) 幫扶、收入分配調節、健全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強化“一老一幼”服務等工作,持續加強公共衛生、疾病防控、醫療衛生體(ti) 係建設,用心用情用力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要以人民群眾(zhong) 滿意為(wei) 目標,真抓實幹、務求實效,一件一件抓落實,一年接著一年幹,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造福人民。
基層治理事關(guan) 人民群眾(zhong) 切身利益。促進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質生活,必須不斷完善基層治理。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隻有把基層黨(dang) 組織建設強、把基層政權鞏固好,基層治理效能才會(hui) 高,人民幸福安康才有保障。要健全基層黨(dang) 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zhong) 自治機製,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台,健全城鄉(xiang) 社區治理體(ti) 係,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提供家門口的優(you) 質服務和精細管理。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要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nei) 部矛盾機製,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不斷鞏固和發展群眾(zhong) 安居樂(le) 業(ye) 、社會(hui) 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麵。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