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優先,政府工作報告回應民生所盼
就業(ye) 是最大的民生,一頭連著萬(wan) 家燈火,一頭連著發展大局。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及“就業(ye) ”一詞近30次,延續了近年來的高度關(guan) 注。其中,要求“落實落細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把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保障好基本民生。”
“就業(ye) 難,用工荒”結構難點如何破?“門檻高、盲點多”就業(ye) 痛點如何解?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穩就業(ye) 保就業(ye) 依然是代表委員們(men) 熱議的重要話題。
事關(guan) 民生所盼
促進重點群體(ti) 高質量充分就業(ye)
重點群體(ti) 穩,則就業(ye) 大局穩。據教育部統計數據,2023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ye) 生規模再創新高,預計達1158萬(wan) 人,同比增加82萬(wan) 人。
一邊是畢業(ye) 生“千軍(jun) 萬(wan) 馬過獨木橋”;一邊是企業(ye) “望眼欲穿盼君來”。多位代表委員和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高質量做好大學生就業(ye) 工作,關(guan) 鍵之一是要解決(jue) 好結構性矛盾。
目前,推動校企對接已有不少積極探索:教育部辦公廳部署開展2023屆高校畢業(ye) 生春季促就業(ye) 攻堅行動,其中要求2022屆畢業(ye) 生去向落實率低於(yu) 當地平均水平的高校新開拓用人單位不少於(yu) 100家;上海拿出“真金白銀”,對招錄應屆畢業(ye) 生的用人單位,按每人2000元給予一次性吸納就業(ye) 補貼。
全國政協委員、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金李表示,“高校和企業(ye) 之間要密切協作。高校應該根據企業(ye) 用工需求,特別是麵對當前市場對數字化、智能化人才的需求,適時調整培養(yang) 計劃。”
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常委、中華職業(ye) 教育社副理事長蘇華建議,要拓展成長成才通道,讓現代職教體(ti) 係“立起來”;增強職業(ye) 教育適應性,讓人才培養(yang) 質量“高起來”;著力育訓有效融合,讓服務社會(hui) 能力“強起來”。“還要發揮職業(ye) 教育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的作用,為(wei) 鄉(xiang) 村的‘人才’‘產(chan) 業(ye) ’‘文化’振興(xing) 賦能。”蘇華說。
紮實做好農(nong) 民工就業(ye) 工作,同樣是穩就業(ye) 保就業(ye) 的重中之重。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上蔡縣朱裏鎮拐子楊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張全收表示,做好農(nong) 民工就業(ye) ,應在供需精準對接方麵下功夫。以勞務品牌為(wei) 載體(ti) ,用好短視頻直播帶崗等新形態新場景,多渠道促進農(nong) 民工就業(ye) 。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張氏興(xing) 農(nong) 業(ye) 綜合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張順勇建議,建立健全欠薪應急周轉金製度,有效保證進城務工人員群體(ti) 臨(lin) 時性生活救濟。通過為(wei) 農(nong) 民工開辦公益夜校或周末班等形式,提升農(nong) 民工自我保護和法律維權意識,提升業(ye) 務技能水平和就業(ye) 競爭(zheng) 力。
事關(guan) 增長動力
多渠道完善靈活就業(ye) 群體(ti) 權益保障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了數字經濟對就業(ye) 的拉動作用:過去五年裏,鼓勵以創業(ye) 帶動就業(ye) ,新就業(ye) 形態和靈活就業(ye) 成為(wei) 就業(ye) 增收的重要渠道。
外賣小哥、代駕師傅、網約車司機、平台主播......隨著平台經濟、共享經濟等新業(ye) 態的蓬勃發展,一批靈活就業(ye) 的新就業(ye) “生力軍(jun) ”不斷壯大。全國總工會(hui) 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依托互聯網平台的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約8400萬(wan) 人,靈活就業(ye) 人員達2億(yi) 多人。
全國政協委員、京東(dong) 集團技術委員會(hui) 主席曹鵬表示,當前隨著新就業(ye) 群體(ti) 規模不斷擴大,勞動群體(ti) 權益保障問題也凸顯出來,新業(ye) 態管理製度建設相對滯後,比如從(cong) 法律法規層麵對不同類型用工關(guan) 係界定尚不明晰。
他建議,加快出台新就業(ye) 形態管理條例或管理辦法,明確界定不同勞動關(guan) 係標準。完善相關(guan) 法律法規,出台相關(guan) 配套製度,如職業(ye) 傷(shang) 害保障、算法規製、薪酬標準、休息休假、勞動安全等。
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總工會(hui) 權益保障部部長粟斌則提出,要形成與(yu) 新就業(ye) 形態相適應的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優(you) 化社會(hui) 保險層次設計,建立“社會(hui) 保險+商業(ye) 保險+社會(hui) 救助”直通車的社會(hui) 保障模式。完善數字化常態化監測平台,通過數字技術在網絡平台實現與(yu) 稅務、社會(hui) 保障機構等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實現參保人群的數據采集、數據共享和數據監管。
事關(guan) 幸福之源
持續優(you) 化平等友好就業(ye) 環境
“14億(yi) 多人口大國保持就業(ye) 穩定,難能可貴,蘊含著巨大創造力。”如同政府工作報告中所言,就業(ye) 是民生之基、財富之源。同時,穩定就業(ye) 也是關(guan) 乎萬(wan) 千家庭幸福生活的關(guan) 鍵指標。
一些代表委員表示,當前人為(wei) 設置的性別、年齡、學曆歧視和門檻依然存在,成為(wei) 就業(ye) 的“攔路虎”。
針對殘疾人就業(ye) 中遇到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院長郭繼孚指出,“我國《殘疾人就業(ye) 條例》明確規定‘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一定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ye) ’。但在調研中發現,絕大部分用人單位選擇繳納殘疾人就業(ye) 保障金代替安排殘疾人就業(ye) 。”對此,他建議修訂促進殘疾人全麵就業(ye) 相關(guan) 法律法規,確保殘疾人全麵就業(ye) 。明確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大型企業(ye) 等用人單位嚴(yan) 格落實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ye) 。
低齡老年人再就業(ye) ,是發揮老年人力資源潛力的有效手段。
全國政協委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孫潔認為(wei) ,要關(guan) 注到老年人先前從(cong) 事相關(guan) 工作的行業(ye) 特征和技能特征,並進行相應就業(ye) 指導。“對於(yu) 主要從(cong) 事傳(chuan) 統製造加工行業(ye) 或是高危險、高汙染行業(ye) 的退休老年人而言,其跨行業(ye) 再就業(ye) 的難度較高。對於(yu) 退休前從(cong) 事高技能、知識密集型產(chan) 業(ye) 的退休老年人而言,其再就業(ye) 難度就相對較小。”孫潔說。
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廣東(dong) 省委會(hui) 副主委、廣東(dong) 財經大學法學院院長魯曉明表示,要讓“老有所為(wei) ”得到更好落實,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明確反對年齡歧視的理念與(yu) 法律製度,其次要保障好再就業(ye) 老人的就業(ye) 權益,最低工資和工作時長也應該進一步明確。(實習(xi) 生陳沛對本文亦有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