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物聯網、零碳加腕表:中國製造持續造新夢

發布時間:2023-03-23 15:37: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如果把製造業(ye) 視作“經濟基礎”,那麽(me) 美好生活就是“上層建築”。正是依托於(yu) 強大而完備的製造業(ye) ,追求美好生活的夢想才能照進現實。

  2月26日,在第七屆中國製造日活動現場,龍芯、無人機、百萬(wan) 千瓦級核電站、祝融號火星車、步履式挖掘機、5G物聯網……無論上天還是入地,無論龐然大物還是纖毫精細,一項項來自中國製造的大國重器從(cong) 理論到實物,令人驚歎。

  這些中國製造,就是創造、服務我們(men) 美好生活的基礎,走近它們(men) ,忽然發現它們(men) 距離我們(men) 並不遙遠,就在身邊。

  5G物聯網讓生產(chan) 更高效、生活更美妙

  當社會(hui) 生產(chan) 、人民生活遇上5G物聯網,會(hui) 產(chan) 生怎樣奇妙的聯係?

  5G與(yu) 物聯網相輔相成,如果把5G網絡比喻為(wei) “主動脈”,物聯網則是5G網絡向各類場景深度下探的“毛細血管”。發展5G物聯網的目的是為(wei) 了能夠給人們(men) 的生產(chan) 和生活帶來便利,為(wei) 各類應用創新提供大展拳腳的舞台。

  在這個(ge) 舞台上,5G物聯網的價(jia) 值可以通過多類行業(ye) 應用得以體(ti) 現,如遠程控製、自動化倉(cang) 儲(chu) 管理、智慧物流、自動駕駛等,為(wei) 社會(hui) 生產(chan) 、人民生活帶來極大便利。

  在中國移動研究院物聯網技術與(yu) 應用研究所所長肖善鵬看來,5G物聯網基本上就是要解決(jue) 三大類問題,即數據采集、數據傳(chuan) 輸和數據處理,目標是通過感知、通信和計算三類核心技術,實現“萬(wan) 物智聯”。

  肖善鵬進一步解釋道,由於(yu) 不具備聯網條件,生產(chan) 和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啞終端”,設備狀態信息無法獲取。

  “數據采集的作用好比讓設備‘開口說話’。”肖善鵬表示,低成本、低功耗的數據采集方式具有更廣的適用範圍,麵向行業(ye) 需求和現有技術痛點,中國移動正推動新型無源物聯網技術研發及標準製定,致力於(yu) 打造可提供全域無縫覆蓋的“新感知”技術。

  “數據傳(chuan) 輸就是‘提供管道’,麵向製造業(ye) ‘提質、降本、增效、安全、綠色’的核心目標,無線網絡是降低布線成本、提高部署靈活性的重要手段。”在肖善鵬看來,製造業(ye) 對生產(chan) 的可靠性有嚴(yan) 苛要求,無線網絡關(guan) 鍵性能需與(yu) 有線網絡媲美。

  而今,中國移動正在開展5G確定性通信技術及產(chan) 品創新,並在港機遠程控製等場景驗證了其高性能傳(chuan) 輸能力,這就是以“無損通信”為(wei) 目標的“新通信”技術。

  “數據處理的作用類似讓設備‘懂得思考’。基於(yu) 行業(ye) 生產(chan) 中產(chan) 生的大量數據給予實時、正確的反饋是產(chan) 業(ye) 應用的核心場景,包括工業(ye) 質檢、智能控製、設備預維護等。”肖善鵬說,當前的數據處理模式需要數據在存儲(chu) 模塊和計算模塊之間搬移,效率低,能耗高。對此,中國移動正研究存算一體(ti) 技術,這就是以“類腦計算”為(wei) 目標的“新計算”技術。

  盡管從(cong) 理論上看比較生澀,但5G物聯網在現實中卻能夠為(wei) 社會(hui) 生產(chan) 、人們(men) 生活和工作帶來極大便利。

  肖善鵬說,在煤礦、港口等工作環境相對惡劣的地方,員工人身健康和工作效率受環境的影響很大。負責港口裝卸貨物的吊車操作員,需要工作在高處,人體(ti) 姿態受限,還得忍受高溫、長時間禁閉等不利工作條件。

  而今,通過應用5G物聯網技術,可以將生產(chan) 設備與(yu) 操控室連接起來,操作員就可以在環境舒適的辦公室裏遠程操控吊車裝卸貨物,工作環境大大改善,同時也極大提升了工作安全性。

  “對於(yu) 產(chan) 品質檢工作,原來需要工廠質檢員逐一察看,不僅(jin) 效率低,時間久了還容易疲勞,質檢準確性難以保障。利用機器視覺,基於(yu) AI圖像識別進行視覺分析檢測,可以自動生成質檢結果,極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肖善鵬說。

  在肖善鵬看來,類似的案例不勝枚舉(ju) ,5G物聯網大有可為(wei) 。隨著5G物聯網技術演進,未來一定會(hui) 與(yu) 社會(hui) 生產(chan) 、人民生活深度融合,廣泛應用。

  截至目前,中國移動已開通超128萬(wan) 座5G基站,5G用戶數超過5.9億(yi) ,建成了全球最大的5G網絡,為(wei) 服務產(chan) 業(ye) 數字化和國人美好生活奠定了強大新型信息基礎設施。

  如今,受益於(yu) 我國強大的產(chan) 業(ye) 基礎,中國在5G物聯網的部分領域已具備先發優(you) 勢。入行20多年來,肖善鵬幾乎參與(yu) 了移動信息產(chan) 業(ye) 發展的全過程,這令他對“萬(wan) 物智聯”時代的到來充滿信心和期待。

  肖善鵬指出,5G物聯網本質是應用驅動,隻有真正解決(jue) 產(chan) 業(ye) 的實際問題,5G物聯網技術才有可能取得更長足的發展。

  采訪中,肖善鵬分享了一個(ge) 5G物聯網的場景。“以智慧衣櫥為(wei) 例,你所有的衣服、鞋子都在手機的智慧衣櫥裏。等你選了一件衣服,它馬上可以幫你進行完美搭配,供你選擇。”肖善鵬說,這樣的場景已不會(hui) 太遙遠。

  核電鄰居打造的“零碳”生活

  位於(yu) 中國黃金海岸線中段三門灣畔的浙江省三門縣,是中國名副其實的小海鮮之鄉(xiang) 。200多公裏長的海岸線,孕育了青蟹、蟶子、跳跳魚等眾(zhong) 多種類的小海鮮,因此這裏也留下了“三門小海鮮,敢為(wei) 天下鮮”的宣傳(chuan) 語。

  事實上,三門縣除了有優(you) 美的生態環境外,更令其身份特殊的還是它的特殊鄰居——中核集團三門核電。

  “核電企業(ye) 獨有的清潔能源屬性,讓鄉(xiang) 村振興(xing) 工作同時釋放了生態振興(xing) 和綠色經濟的疊加效應。”中核集團三門核電有限公司黨(dang) 委宣傳(chuan) 部部長項京鋒說,公司積極參與(yu) 當地鄉(xiang) 村振興(xing) 工作,尤其重視涵養(yang) 生態,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麵作出努力。

  2022年,中國核電發布中核集團首份生物多樣性保護實踐報告《核諧之美、萬(wan) 物共生——中國核電2022生物多樣性保護實踐》。報告提出“共治、共生、共榮”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理念,為(wei)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ti) 展現了“核電方案”,實現了核能發展和生態保護協同並進,與(yu) 利益相關(guan) 方共享核能福祉。

  據了解,2022年10月,三門縣健跳鎮三核村成功入選浙江省第二批低(零)碳村試點創建單位。“以此為(wei) 契機,今年2月,三門核電與(yu) 三門縣啟動企地共建零碳示範村,按照‘核我一家’這個(ge) 理念共同打造了零碳示範、生態休閑、鄉(xiang) 村文明、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環境宜居的高質量融合發展現代化鄉(xiang) 村。”項京鋒說,目前三核村已成為(wei) 我國首個(ge) 核電站周邊的零碳示範村創建單位。

  實際上,距離三門核電不到兩(liang) 公裏的三核村並非本來就有,是由廠區進口隧道口的大衝(chong) 、裏峙、前墩三個(ge) 自然村組合而成,因與(yu) 核電相鄰,故取名“三核村”。2021年9月,三門核電啟動與(yu) 三核村的結對幫扶工作。

  一年多來,三門核電堅持因地製宜、突出重點,形成了“黨(dang) 建引領融合創新,基礎建設改善村貌,硬核工程帶動發展”的特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模式,重點錨定“新能源建設+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業(ye) ”,共同打造高質量融合發展的現代化美麗(li) 鄉(xiang) 村。

  如今,三核村集體(ti) 經濟不斷壯大,“紅美人”、竹林山雞、荷塘鴨、生態甲魚等土特產(chan) 持續暢銷;村容村貌不斷改善,水庫除險加固、道路硬化、村便民服務中心等一批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順利完成;村民幸福指數不斷提升,不少村民就近到核電工程項目就業(ye) ,為(wei) 村民創造了很多就業(ye) 機會(hui) ;閑置土地充分利用,“核電共享農(nong) 場”是核電和三核村共同打造的項目,如今的三核村正與(yu) 核電鄰居一道邁上共同富裕的嶄新征程。

  中國製造讓國人戴上“自家”手表

  日內(nei) 瓦高級鍾表大賞評選被譽為(wei) “鍾表界奧斯卡”,2020年,兩(liang) 張來自中國腕表公司的參選圖片讓外界提出質疑。有國外鍾表媒體(ti) 認為(wei) 中國不可能做出這樣的產(chan) 品,“隻是拿了兩(liang) 張渲染圖過來就讓它入圍了”。

  組委會(hui) 緊急聯係參選圖片的提供者——深圳市貝倫(lun) 斯智能穿戴科技有限公司。“一天時間內(nei) 組委會(hui) 給我們(men) 打了3次電話,問我們(men) 有沒有原型機。”該公司董事長林秉強說。

  公司第一時間把原型機視頻發到瑞士。看到視頻後,組委會(hui) 打消了疑慮。最終,兩(liang) 枚來自中國的腕表,以優(you) 秀的原創設計和作品細節打動評委同時入圍,“這創造了中國腕表的品牌曆史。”林秉強說,“當年提出質疑的那位記者如今也‘路轉粉’,每年都在詢問我們(men) 下一年度的新品到底是什麽(me) 。”

  事實上,中高端腕表長期以來都是國外品牌的天下。盡管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鍾表生產(chan) 和出口國,但卻是全球鍾表利潤收入較低的國家。

  林秉強分析原因說:“品牌層麵,國外動輒百年起步的品牌史,普遍遠超中國品牌,僅(jin) 從(cong) 品牌一個(ge) 層麵,國外品牌就與(yu) 中國品牌拉開了巨大的價(jia) 值區間;產(chan) 品層麵,主要體(ti) 現在機械結構的設計能力和設備精加工能力,本質上是高端製造生態圈壁壘。”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如今中國的腕表製造業(ye) 已經形成了完善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且完全具備了高端製造的規模化生產(chan) 能力,在相對薄弱的原創設計領域也有越來越多的可喜變化。

  2022年,貝倫(lun) 斯再次推出了帶有九項專(zhuan) 利的首款自產(chan) 機芯腕表“近地點”,這款腕表超過450個(ge) 零件,應用了諸多首次呈現的複雜功能。“這裏有一個(ge) 技術叫地月2.0,這個(ge) 技術目前是貝倫(lun) 斯獨創的技術,月球圍繞地球轉一周時間是27.32天,我們(men) 呈現了27.3天,在精密度上達到了萬(wan) 分之七”。

  2022年,一枚中國火箭帶著一支貝倫(lun) 斯腕表點火升空,並讓這枚腕表漂流在浩瀚的宇宙。而這枚高質量腕表的國產(chan) 化率達到了100%。“貝倫(lun) 斯的今天充分展現了中國腕表體(ti) 係的全麵進步。”林秉強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川 楊寶光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