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踐行“綠色治水”
新華社北京3月26日電題:中國科學踐行“綠色治水”
新華社記者張文靜、何問、熊嘉藝
春回大地,田間地頭耕耘正興(xing) 。在甘肅省張掖市平川鎮平川村5500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裏,鋪設的水肥一體(ti) 化滴灌設施如同精準導向儀(yi) ,使水資源的流向更明確、用水量更精確。
每年春耕前,平川村黨(dang) 支部第一書(shu) 記蔣德龍都要提前製定當年農(nong) 業(ye) 用水計劃,將用水總量按戶統計報鄉(xiang) 鎮水管所,再逐層上報,最後由張掖市水務局統一分配。
古絲(si) 綢之路上的旅遊城市張掖市屬於(yu) 資源型缺水地區,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jin) 為(wei) 全國一半多。但張掖卻以科學的水資源管理方式成為(wei) 全國首批節水型社會(hui) 建設試點城市。
張掖市節水型社會(hui) 建設辦公室主任蔣龍介紹,滴水貴如油。“我們(men) 要將每一滴水、每一方水用在實處。”
受特殊自然地理和氣候條件製約,加之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中國西北地區的水資源短缺形勢依然嚴(yan) 峻。農(nong) 業(ye) 是中國水資源的重要消耗領域,在西北地區發展農(nong) 業(ye) ,就需要更加科學的水資源管理方案。
科學、綠色的水資源管理措施正釋放顯著效益。
“一條管線能管80畝(mu) 地,每畝(mu) 地均勻澆水8小時,全村輪澆一遍隻需5天,澆水時間比過去縮短了一半。”蔣德龍說,水肥一體(ti) 化的水資源管理方式也有效增加了糧食產(chan) 量,全村糧食畝(mu) 均增產(chan) 100公斤以上,還更節省人力。
張掖還為(wei) 全市27個(ge) 大中型灌區的上萬(wan) 眼機井安裝了智能水表,以更好地監控地下水的使用,力求高效用水。
“通過不斷更新的技術和設備,與(yu) 2000年相比,全市用水總量由24.5億(yi) 立方米降至19.9億(yi) 立方米,單方水GDP產(chan) 出則由2.81元提高到26.4元。”蔣龍說。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chan) 之要、生態之基。全國節約用水辦公室的最新消息顯示,農(nong) 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從(cong) 2012年的0.516提高到2022年的0.572,水資源利用方式發生深層次變革。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全麵節約戰略,推進各類資源節約集約利用”。作為(wei) 水資源需求大國,中國各地謀發展、優(you) 布局都以水而定、量水而行。
水資源利用方式的變革也在多雨豐(feng) 水的中國南方地區穩步推進。
在素有“世界工廠”之稱的珠三角,活躍著一批製造企業(ye) ,不斷探索著工業(ye) 廢水高效循環利用的新模式。
經過處理的工業(ye) 廢水澆綠了花草、清潔了路麵。深圳賽意法微電子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了工業(ye) 再生水供應係統,實現日供應再生水約200噸。
在滿足工廠自用之餘(yu) ,將再生水免費提供給當地作為(wei) 市政用水,有效減少了工業(ye) 廢水排放並節約優(you) 質自來水消耗。
“節約用水是企業(ye) 可持續發展的基石。”該公司環境健康安全總監餘(yu) 超恒說。
“科技+”也讓綠色節水技術和理念走進千家萬(wan) 戶。研發節水技術和節水產(chan) 品成為(wei) 許多企業(ye) 的新選擇,從(cong) 而使水在中國更多家庭這一小場景中得到了再利用。數據顯示,從(cong) 2000年到2020年,中國城市節水量累計達到972億(yi) 立方米。
廣東(dong) 省佛山市居民李宇明一家三口最近喬(qiao) 遷新居。在裝修衛浴時,他選擇了一款節水型家具產(chan) 品。通過使水龍頭、洗手盆和馬桶相連,他家的廁所實現了綠色循環:洗手廢水被收集到馬桶水箱用於(yu) 馬桶衝(chong) 洗。
中國一家知名衛浴企業(ye) 負責人透露,企業(ye) 水效領跑者產(chan) 品銷量每年都保持增長,3年銷售的產(chan) 品可節省596萬(wan) 立方米用水。
李宇明說:“節約用水,從(cong) 小事做起,我願意為(wei) 之付出自己的努力。”
他的做法也是中國越來越多民眾(zhong) 主動參與(yu) “綠色治水”“綠色用水”的縮影。
國家層麵出台的《“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規劃》提出,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
為(wei) 了實現這一目標,當下,中國正在采用更加科學的水資源管理方式,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平衡社會(hui) 經濟發展與(yu) 用水問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