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每一首好詩,都能找到它的共鳴者” 首屆中國詩歌之城論壇將在江西撫州舉辦
中新網北京4月3日電 (記者 應妮)"用詩歌講好中國故事"的首屆中國詩歌之城論壇,將於(yu) 5月中旬在江西撫州舉(ju) 辦。
中國詩歌學會(hui) 、撫州市人民政府3日聯合在京舉(ju) 辦發布會(hui) 。
撫州市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部長孫鑫介紹,首屆中國詩歌之城論壇將分為(wei) 兩(liang) 個(ge) 階段,第一階段是將於(yu) 5月中旬舉(ju) 辦的論壇活動。論壇采取演講、座談、辯論等多種形式開展,聚焦王安石詩歌的家國情懷、民族性格形成與(yu) 詩歌的有關(guan) 風格、詩歌的包容性與(yu) 城鄉(xiang) 融合、詩歌與(yu) 文旅產(chan) 業(ye) 大融合等話題。將邀請國內(nei) 詩壇領袖、大咖人物、青年才俊,共同探討詩歌創作的方向,充分展現臨(lin) 川文化的獨有地位和獨特魅力。第二個(ge) 階段是拓展階段,將於(yu) 11月份舉(ju) 辦論壇的係列附屬活動,包括"讓世界聆聽中國的聲音——新時代大學生音樂(le) 詩享會(hui) "、首屆全國大學生詩社圓桌會(hui) 、以及建立大學生詩社聯盟。
中國作家協會(hui) 詩歌委員會(hui) 主任、著名詩人吉狄馬加表示,中國是一個(ge) 詩歌的國度。在繼承傳(chuan) 統、立足當下的同時,我們(men) 更重要的是麵向未來,一方麵撫州是曆史文化名城,如何激活傳(chuan) 統文化,在當代繼續發揮作用,詩歌是一個(ge) 很好的抓手;另一方麵,詩歌如何在今天的城市文化建設進程中進入到民眾(zhong) 的精神生活中,“讓每一首好詩,都能找到它的共鳴者”,傳(chuan) 統詩歌有教化作用,能撫育一代一代中國人的心靈,同時也在塑造中國人的精神美學。
中國作家協會(hui) 書(shu) 記處書(shu) 記鄧凱表示,在互聯網時代如何激活傳(chuan) 統文化資源是一個(ge) 重大命題。他期待論壇的舉(ju) 辦能助力今天的詩歌更接地氣,讓詩歌找到有效讀者,讓讀者和詩歌之間形成良性互動。
中國詩歌學會(hui) 秘書(shu) 長王山說,搭建這樣一個(ge) 論壇的平台,目的在於(yu) 打通曆史與(yu) 現實的連接,包括加強各個(ge) 地方之間的連接,希望這是一個(ge) 可以爭(zheng) 鳴和相互批評的充滿活力的平台。他介紹,中國詩歌學會(hui) 的詩歌文化評價(jia) 和認定係統包括詩歌之鄉(xiang) 、詩歌小鎮、詩歌創作基地、大學生詩歌創作基地、詩教校園等。通過評價(jia) 和認定,使地方詩歌文化被重視程度大幅提升,尤其表現在對曆史詩歌文化遺產(chan) 的自覺挖掘和保護,對地方詩歌創作和研究的繼承、發展等。不少地方,詩歌已成為(wei) 當地民眾(zhong) 的生活方式,民風都發生了可喜巨變。
王山表示,中國詩歌學會(hui) 一直積極主張詩歌應“破圈”,從(cong) 而才能“跨圈、聚圈”,才有中國詩歌的無限可能,才能為(wei) 中華民族實現偉(wei) 大複興(xing) 凝心聚力,這是詩歌該負擔的文學責任,更是詩歌守正創新的文學坐標。(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