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範老年消費市場——銀發經濟興起,“適老”更要“護老”
【經濟界麵】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隨著老年人口規模擴大,老年人消費能力提高,適老化產(chan) 品加快推出,銀發經濟受到更多關(guan) 注。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卻盯住了老年人的“錢包”,誇大功能的“保健器材”、價(jia) 格虛高的“養(yang) 生飲料”、低價(jia) 的“購物旅遊團”、以“高回報”為(wei) 噱頭的理財產(chan) 品……針對老年人群的詐騙套路繁多,防不勝防,嚴(yan) 重危害著老年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這些消費陷阱是如何誘導老年人的?應如何加強監管、治理亂(luan) 象,幫助老年人維權?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消費套路盯上“銀發族”
“叔,身體(ti) 是第一位的,照顧好自己最重要。”春節前,山西的王先生家來了一批“熟人”,他們(men) 拿著米、麵等禮物來看望家裏的老人。“熟人”握著老人的手,噓寒問暖,同他們(men) 閑話家常。而這一幅“和諧畫麵”卻讓王先生犯了愁。
“他們(men) 是賣保健品的,一到過年就來,噓寒問暖的都好幾年了。推銷什麽(me) 細胞食品,說是能治病,一瓶就五六百元。”王先生向記者抱怨,“老人年過八旬,平時也比較注重養(yang) 生,我勸他不要買(mai) 這些不明來曆的保健品,老人家怎麽(me) 都不聽。”
王先生父母的遭遇如今並不少見。一些“保健品”被推銷員誇大功效,但其實隻是普通的食品,並無保健功效,一些“三無產(chan) 品”也以次充好被推銷給老年人。除此之外,還有各種“花樣”的消費陷阱在侵害老年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去年6月,安徽的林先生參加了當地某艾灸館組織的130元“一日遊”活動,最後花費近5000元購買(mai) 了“三無”口服液;上海的肖奶奶被養(yang) 老院小廣告的種種承諾吸引,預付5萬(wan) 元購買(mai) 了一年期的入住養(yang) 老服務,後發現上當,提出退款卻遭拒絕;深圳廖先生聽信某網站廣告購買(mai) 了一部手機,拿到手後發現手機質量有問題,想找商家溝通解決(jue) ,結果發現商品包裝上沒有任何商家信息,無法進行售後維權……
從(cong) 近兩(liang) 年全國消協組織發布的受理投訴情況來看,老年人消費投訴熱點主要集中在健康、休閑、理財、助老養(yang) 老、日常生活等方麵,養(yang) 生保健品、投資理財產(chan) 品、低價(jia) 旅遊等是老年人最容易上當的領域。
個(ge) 別網絡直播間裏,降壓手表、能量枕頭、發電馬甲等保健產(chan) 品被吹得“神乎其神”;送雞蛋、辦卡享補貼、0元購,線下推銷常常用的“小恩小惠”輕易將老年人帶到套路之中。這些消費陷阱往往盯緊老年群體(ti) 在健康、養(yang) 老、生活等方麵的需求,通過各種推銷手段誘導老年人消費一些名不副實的服務和產(chan) 品。
“老年群體(ti) 容易受到情感因素影響,特別是一些空巢老人等特殊群體(ti) ,容易產(chan) 生孤獨的情緒,因此打感情牌、走溫情路的老套路容易讓老年人上當受騙。”中國政法大學法治與(yu) 可持續發展中心執行主任郝作成在分析老年群體(ti) 的消費習(xi) 慣和特點時說,如今,這些套路已經滲透到鄉(xiang) 村等下沉市場,特別是留守老人,很容易在“情感攻勢”下被蒙騙。同時,老年群體(ti) 容易被“低價(jia) ”“促銷”“饑餓營銷”等手段誘騙。
《“十四五”健康老齡化規劃》顯示,“十四五”時期,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將超過20%。《擴大內(nei) 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明確提出“發展銀發經濟,推動公共設施適老化改造,開發適老化技術和產(chan) 品”。老年人口規模增加,老年人消費需求和消費能力提升,為(wei) 銀發經濟帶來巨大發展潛力。然而,在適老化產(chan) 品和服務快速擴大的大市場中,一些不法分子也跳出來,抓住老年人的需求特點,以名不副實的產(chan) 品、誇大其詞的宣傳(chuan) 俘獲了老年人的“錢包”。
“想要進一步激活老年人消費市場,推動銀發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破除目前存在的針對老年消費者的違法亂(luan) 象將是重要的一步。”郝作成說,應積極擴大老年用品有效供給,加強養(yang) 老服務和老年產(chan) 品質量監管,進一步促進老年消費升級,讓老年人放心消費。
謹防理財風險,護佑老年群體(ti) 權益
日前,北京房山某派出所民警成功勸阻了兩(liang) 名正在遭遇詐騙想要給騙子匯款的老人。原來老人聽信所謂“理財老師”誘導,來到銀行打算往某指定賬戶匯款100萬(wan) 元,用於(yu) 購買(mai) “理財產(chan) 品”。幸好民警及時出手,避免了款項落入騙子之手。
相比於(yu) 日常消費中的套路,投資理財領域因為(wei) 涉及金額大,容易對老人的物質財產(chan) 造成更大威脅。如誇大產(chan) 品收益,對風險或附加條款避而不談,誘導老人購買(mai) 理財產(chan) 品;向老人虛假宣傳(chuan) 珍稀物品,引導老人購買(mai) 名不副實的藏品;用“以房養(yang) 老”的套路實施信貸詐騙;以高額回報為(wei) 誘餌,進行非法集資或投資理財等。
近日,中信銀行和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聯合發布的《老年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調查報告》顯示,約一成受訪者在過去三年中遇到過詐騙,其中約四成造成了經濟損失。“收益可觀”“從(cong) 眾(zhong) 心理”“內(nei) 心孤單”等都是被詐騙的主要原因。該調查還顯示,超過六成受訪者認為(wei) 應該在30~50歲進行養(yang) 老儲(chu) 蓄規劃,備老意識較強。老年金融消費者遇到的主要困難是擔心資金安全、缺乏金融知識與(yu) 投資技巧等。
一些所謂的“投資理財課”抓住了老年人金融理財知識匱乏這一特點。不久前,家住山西太原的李女士發現年近七旬的父親(qin) 加入了一個(ge) 財商課“學堂”,聽起了講解基金投資的視頻。“課程好像是6000多元,我父親(qin) 聽不太明白想要退款,可是對方的微信賬號已經停用了,根本找不到人。”李女士告訴記者。
此類針對老年人的“財商課”“理財課”其實並不少見。根據記者的調查,這些機構常常以低價(jia) 或免費的“小白訓練營”誘導消費者入群,群裏的“導師”也往往有高學曆和虛假的理財投資經曆,通過“實現財富自由”等“話術”引誘消費者購買(mai) 價(jia) 格高昂的課程。“我看了他們(men) 的聊天記錄,此前七天的‘免費訓練營’完全是個(ge) ‘洗腦’的過程,就是反複強調理財的重要性,編造以前的學員如何短期內(nei) 獲得高收益的虛假故事,很多老年人信以為(wei) 真。”李女士說。
打開黑貓投訴平台,以“理財課”為(wei) 關(guan) 鍵詞搜索出的投訴條目有2000多條,有不少都涉及老年群體(ti) 。“以免費名義(yi) 誘導中老年人加群聽課,其實群裏八成是‘托兒(er) ’”“推薦股票基金,還保證不賠,結果我父親(qin) 損失慘重”“7000多元的課程隻是一些錄播視頻,要求退款卻被拒絕”……
專(zhuan) 家表示,老年人一定要去正規的機構,確認合同內(nei) 容後再購買(mai) 金融產(chan) 品和服務,不要隨意聽信委托和代理,同時要謹慎對待簽字、授權、付費等環節,注意保護個(ge) 人信息安全。
加強監管,提振老年群體(ti) 消費信心
針對老年消費市場的誤導銷售問題,我國相關(guan) 部門不斷完善製度、強化監管力量,聯合行動齊抓共管,依法打擊、整治、規範侵害老年人權益的亂(luan) 象。
歸根結底,這些亂(luan) 象是由不誠信的經營主體(ti) 造成的,因此市場監管和執法成為(wei) 整治的重要一環。近年來,市場監管部門開啟了打擊整治養(yang) 老詐騙專(zhuan) 項行動,在涉老食品、保健品領域,處置了一批苗頭性問題,整治了一批經營不規範企業(ye) ,依法查處了一批違法行為(wei) 。各地市場監管部門采取相應的行動,並通過發放有關(guan) 防範養(yang) 老詐騙、防範消費和投資領域詐騙宣傳(chuan) ,幫助老年群體(ti) 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樹立其正確的投資觀、消費觀。
統計顯示,2022年在打擊整治養(yang) 老詐騙專(zhuan) 項行動中,公安機關(guan) 共破案3.9萬(wan) 餘(yu) 起,打掉團夥(huo) 4730餘(yu) 個(ge) ,追贓挽損300餘(yu) 億(yi) 元,共偵(zhen) 破養(yang) 老詐騙現案2.8萬(wan) 起。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老齡戰略與(yu) 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方彧指出,老年人的“養(yang) 老錢袋子”不僅(jin) 關(guan) 乎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幸福,也關(guan) 乎老年人家庭的和諧,更直接影響社會(hui) 的長治久安。要守護全體(ti) 老年人“養(yang) 老錢袋子”,既以高質量金融服務助力老年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應從(cong) 增強風險防範意識、提升財富管理能力等內(nei) 部因素提高老年人管理“錢袋子”的能力。
互聯網時代,加強對新業(ye) 態的監管也尤為(wei) 重要。特別是在直播間裏,“演戲式營銷”、誇大產(chan) 品功能、產(chan) 品與(yu) 宣傳(chuan) 嚴(yan) 重不符等現象屢見不鮮。專(zhuan) 家指出,一些直播間裏的誇大產(chan) 品功能、進行虛假宣傳(chuan) 等行為(wei) 已經違反了相關(guan) 法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提出,“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guan) 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應當真實、全麵,不得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chuan) ”。
在維權方麵,部分老年人運用法律能力弱,沒有保留證據的維權意識,甚至不知道應去哪些部門投訴,使得維權難度相對更大。對此,專(zhuan) 家表示,事前預防、加強對老年群體(ti) 的消費提示十分重要,消費者協會(hui) 、社區居委會(hui) 、誌願者組織、社會(hui) 公益機構等都可參與(yu) 其中,加強對老年人的關(guan) 心關(guan) 愛。
“隨著我國步入老齡化社會(hui) ,老年人群體(ti) 日益龐大,並有一定的消費能力,老年消費市場加速發展,成為(wei) 擴大內(nei) 需的一大亮點。但同時,銀發經濟的發展依然不充分不平衡,老齡產(chan) 品研發相對滯後,老年用品和相關(guan) 服務的標準體(ti) 係還有待完善,影響了老年群體(ti) 消費潛力的進一步釋放。”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教授、消費者保護法研究中心主任蘇號朋建議,要積極營造健康有序的老年消費市場環境,規範市場經營秩序,加強執法力度,對違規違法行為(wei) 堅決(jue) 嚴(yan) 厲懲處,針對養(yang) 生保健、理財投資等領域開展重點整治,提振老年人的消費信心,促進老年消費升級。
郝作成指出,在加強市場監管方麵,需要中介組織、相關(guan) 平台和市場監管部門之間加強信息互通和交流,加強彼此之間的案例經驗共享,針對消費者反映集中和調研發現的問題進行及時溝通。對於(yu) 線上銷售平台要加強審查和監控,加強取證和投訴舉(ju) 報機製建設,幫助老年群體(ti) 維護自身權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