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中國持續增綠為世界交出“綠色答卷”

發布時間:2023-04-07 16:53:00來源: 新華社

  農(nong) 諺有雲(yun) :“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每逢此時節,從(cong) 南到北,從(cong) 黨(dang) 和國家領導人到普通民眾(zhong) ,全民義(yi) 務植樹在中國蓬勃開展,綠色發展已成為(wei) 全社會(hui) 的共識和行動自覺。

  森林是陸地生態的主體(ti) ,是人類生存的根基。中國總體(ti) 缺林少綠、生態脆弱,一直堅持數量質量並重,深入實施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每年造林麵積都在1億(yi) 畝(mu) 以上。

  開展全民義(yi) 務植樹是推進國土綠化的有效途徑。1981年,中國通過《關(guan) 於(yu) 開展全民義(yi) 務植樹運動的決(jue) 議》。次年,國務院頒布《關(guan) 於(yu) 開展全民義(yi) 務植樹運動的實施辦法》。

  從(cong) 1982年植樹節開始至2021年12月,中國適齡公民累計有175億(yi) 人次參加義(yi) 務植樹,累計植樹781億(yi) 株(含折算)。愛綠植綠護綠的文明風尚、植樹造林的責任意識持續增強提升。

  近年來,全國綠化委員會(hui) 出台《全民義(yi) 務植樹盡責形式管理辦法(試行)》,將盡責形式擴展到造林綠化、撫育管護、認種認養(yang) 、捐資捐物、誌願服務等八大類50多種。

  中國不斷創新義(yi) 務植樹方式方法,“互聯網+全民義(yi) 務植樹”全麵推開。多地打造綠化認建認養(yang) 捐贈平台,推出古樹名木認養(yang) 等捐資項目,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植樹活動,營建紀念林。

  從(cong) 引入無人機飛播造林種草技術到豐(feng) 富植物配置模式,各地探索用科技手段努力增綠,悉心護綠。在內(nei) 蒙古,10秒種一棵樹的微創氣流植樹法為(wei) 連綿沙丘披上了綠衣;在天津,新研發的綠色生態屏障綜合監管平台,可實時監測林田水草的變化,降低造綠、護綠成本。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的生態蘊含著無窮的價(jia) 值。曾經“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塞罕壩,經過一代又一代務林人的努力,如今已建成百萬(wan) 畝(mu) 人工林海,成為(wei) 世界上麵積最大的人工林,林場職工年均收入10萬(wan) 元。

  甘肅省八步沙林場三代人40多年來先後完成治沙造林超25萬(wan) 畝(mu) ,管護封沙育林草麵積43萬(wan) 畝(mu) ,壓沙造林與(yu) 培育沙產(chan) 業(ye) 、發展生態經濟結合,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

  從(cong) “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中國的綠色版圖不斷擴大。荒漠化土地麵積由上世紀末年均擴展1.04萬(wan) 平方公裏,轉變為(wei) 年均縮減2424平方公裏。

  “國土綠化水平不斷提升,生態環境顯著改善,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共贏。”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研究員屈建軍(jun) 說,“這樣的綠色發展就是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鮮明特征。”

  中國的國土綠化之路,就是堅持自然恢複為(wei) 主,人工修複與(yu) 自然恢複相結合,推動山水林田湖草沙整體(ti) 保護、係統修複、綜合治理,走科學、生態、節儉(jian) 的綠化之路。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

  “十四五”時期,中國進一步推動國土綠化高質量發展,充分考慮水資源承載能力,以水定綠、量水而行,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荒則荒,推進林草一體(ti) 化,積極采用鄉(xiang) 土樹種草種開展綠化。

  中國是全球“增綠”的主力軍(jun) 。數據顯示,2000年至2017年間,全球新增綠化麵積中約四分之一來自中國。

  英國《自然》旗下期刊曾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認為(wei) ,自2000年以來,我們(men) 的地球正在變綠,其中中國在環境保護方麵的努力功不可沒。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楊竺鬆認為(wei) ,中國的持續增綠還為(wei)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做出了中國貢獻,為(wei) 世界創造了更大的發展紅利。

  作為(wei) 《巴黎協定》的積極踐行者,中國向全世界承諾: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yi) 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yi) 千瓦以上。

  專(zhuan) 家估算中國森林碳匯每年的貢獻達20億(yi) 噸以上。隨著森林質量不斷提升和森林麵積不斷擴大,森林碳匯的貢獻會(hui) 不斷提升,森林生態係統的綜合效益將逐步顯現。

  “中國以綠色的麵貌走向世界,中國綠色發展理念值得借鑒。”沙特國家植被發展和防治荒漠化中心傳(chuan) 播事務部總監阿卜杜勒-拉赫曼·達希勒說。

  目前,中國森林麵積2.31億(yi) 公頃,森林覆蓋率達24.02%,草地麵積2.65億(yi) 公頃,已經成為(wei) 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

  按照規劃,到2035年,中國森林覆蓋率將達到26%、森林蓄積量達到210億(yi) 立方米、天然林麵積保有量穩定在2億(yi) 公頃左右。(參與(yu) 采寫(xie) :程楠)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