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例!或迎重大技術變革!
記者從(cong)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獲悉,該所科研人員通過機械化學方法研發出首例室溫條件下可以超快傳(chuan) 輸的氫負離子導體(ti) 。未來氫負離子導體(ti) 可用於(yu) 開發不同於(yu) 鋰離子電池的新型電池,有望為(wei) 能量儲(chu) 存與(yu) 轉化等領域帶來係列技術變革。相關(guan) 科研成果北京時間4月5日晚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雜誌發表。
氫負離子具有強還原性、高電壓等特征,氫負離子導體(ti) 在充電電池、燃料電池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是潔淨能源領域的前沿課題。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陳萍研究員、曹湖軍(jun) 副研究員團隊提出了一種全新材料設計研發策略,通過機械球磨法,在稀土氫化物——氫化鑭晶格中,創造了大量的納米微晶和晶格缺陷,造成氫化鑭晶格的畸變,從(cong) 而顯著抑製了電子的傳(chuan) 導,實現了純氫負離子的快速傳(chuan) 導。此前,氫負離子導體(ti) 隻能在300攝氏度左右實現超快傳(chuan) 導,而這項研究實現了在零下40攝氏度到80攝氏度範圍內(nei) 的超快傳(chuan) 導,為(wei) 氫負離子導體(ti) 的研發開辟出一條新的道路。
據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陳萍研究員介紹,科研團隊現在已經進行了氫負離子電池的組裝嚐試,在此基礎上他們(men) 會(hui) 研發性能更優(you) 的下一代的材料,使其更具備實用性。
△氫負離子電導率性能對比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