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考熱”中,畢業生如何理性定位
近幾年,公務員考試報名人數持續走高,2023年公務員省級招錄筆試是曆史上最大規模的聯考。相關(guan) 數據顯示,各地報名公務員招錄考試的考生總數超過520萬(wan) ,最大競爭(zheng) 比達到60∶1,平均競爭(zheng) 比超30∶1,其中熱門崗位的最大競爭(zheng) 比達到了5517∶1。
中公教育陝西研究院院長王健介紹,目前國家對於(yu) 公務員省級招錄考試在報名上沒有地域限製。一些考生根據自身需求及時間安排,參加多次公務員考試,通過“巡考”,尋找上岸機會(hui) 。
“參加公考‘巡考’是現在部分年輕人實現夢想的途徑,在找工作的時候,他們(men) 沒有躺平,沒有佛係,而是以參加公務員考試的方式,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王健說。
王健接觸過不少真心喜歡做公務員的考生。有一個(ge) 參加公考的學生,已經被深圳某大型企業(ye) 錄取,但他還是以選調生的身份到陝西的一個(ge) 鄉(xiang) 鎮工作。父母都很支持他的選擇,他希望能夠在基層建功立業(ye) ,磨礪出彩人生。
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部長王曉萍在近日舉(ju) 辦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介紹,隨著經濟運行整體(ti) 好轉,今年就業(ye) 形勢將持續回暖,保持總體(ti) 穩定。與(yu) 此同時,就業(ye) 總量壓力依然存在。2023屆高校畢業(ye) 生將達到1158萬(wan) 人,招工難、就業(ye) 難並存的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
中央財經大學商學院組織與(yu) 人力資源管理係係主任朱飛教授分析認為(wei) ,考生“巡考”反映出在當前就業(ye) 形勢下,新生代大學生普遍在就業(ye) 過程中考慮更為(wei) 現實,“穩定”和“實惠”成為(wei) 一些年輕人就業(ye) 價(jia) 值觀和職業(ye) 成功觀的重要傾(qing) 向。
“在此背景下,公務員崗位由於(yu) 其穩定性強等原因,被普遍認為(wei) 是高質量就業(ye) 崗位。”朱飛說。
在21世紀教育研究院執行院長、教育專(zhuan) 家熊丙奇看來,一些考生“巡考”,對能考的省考都參加,這就成了“抓到籃子都是菜”的盲目趕考,而不是理性趕考。“巡考”者往往隻要能“上岸”,在哪裏“上岸”已無所謂。
據國家公務員局網站公布的數字,2023年國考計劃招錄3.71萬(wan) 人,中央機關(guan) 及其直屬機構的公共科目筆試在全國31個(ge)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287個(ge) 城市、66863個(ge) 考場同時舉(ju) 行。報名確認人數達到了194.8萬(wan) 人,實際參考人數為(wei) 152.5萬(wan) 人,實際參加考試人數與(yu) 錄用計劃數之比約為(wei) 41∶1。
“從(cong) 中可見,有不少報名者在報名時並沒有真正想好自己要不要考公,隻是先報名再說。”熊丙奇說,有的高校畢業(ye) 生成為(wei) 就業(ye) 困難戶,就是因為(wei) 在3月底之前,都在“一路考試”,沒有時間去人才市場,也沒有好好準備求職簡曆,在考研和考公都沒有“上岸”後,再進入人才市場擇業(ye) 。而這個(ge) 時候,其他不少同學都已經和用人單位簽訂就業(ye) 協議了。
熊丙奇建議,高校應該引導畢業(ye) 生理性定位,在評估自己的實力之後,確定適合自己的擇業(ye) 目標,不能把擇業(ye) 的希望維係在考公這一條道上。另外,高校要努力拓寬畢業(ye) 生就業(ye) 渠道,通過校領導走訪企業(ye) ,獲得更多人才訂單,以及創新促進大學生就業(ye) 的方式,如線上線下相結合組織人才招聘會(hui) 、開展“直播帶人”等畢業(ye) 生推薦活動等,為(wei) 高校畢業(ye) 生提供除考公、考編之外的其他就業(ye) 選擇。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桂傑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巡考熱”中,畢業(ye) 生如何理性定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