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江南”展現新麵貌 “三新”產業青年挑大梁
37歲的王炳楠擅長的是為(wei) 光伏電站“體(ti) 檢”。作為(wei) 國家光伏質檢中心銀川基地(以下簡稱“銀川基地”)的主任,近幾年,他和同事為(wei) 寧夏16座光伏電站提供現場檢測32批次,並出具電站“體(ti) 檢報告”,為(wei) 企業(ye) 降本增效提供數據和技術支撐。
不僅(jin) 如此,最近,銀川基地分別在我國寧夏、海南、山東(dong) 和泰國春武裏府啟動新的戶外實證基地建設,探索如何在多種典型氣候條件下通過“體(ti) 檢”開展光伏實證研究。
作為(wei) 土生土長的銀川人,王炳楠說:“寧夏有豐(feng) 富的日照自然條件,光伏產(chan) 業(ye) 發展起步早、應用端產(chan) 業(ye) 鏈相對健全,電網支撐能力強,非常適宜發展光伏應用。”
在銀川,光伏等新能源產(chan) 業(ye) 隻是重點培育產(chan) 業(ye) 之一。2021年,銀川市第十五次黨(dang) 代會(hui) 明確提出,培育發展新材料、新能源、新食品加工“三新”產(chan) 業(ye) 。
記者從(cong) 銀川市工信局了解到,今年全市共儲(chu) 備項目1022個(ge) ,“三新”產(chan) 業(ye) 投資占70%以上,總體(ti) 呈現動能轉換項目增多、民間投資活力增強、投資結構持續優(you) 化的良好態勢。不少年輕人被“三新”產(chan) 業(ye) 吸引,來到這個(ge) “塞上江南”。
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產(chan) 業(ye) 正全力達產(chan)
隨著光伏產(chan) 業(ye) 的興(xing) 起,銀川正“借光”聚能。“開發利用太陽能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舉(ju) 措。”王炳楠說。
銀川基地建成的戶外實證場地占地200多畝(mu) ,是全國首個(ge) 兆瓦級第三方光伏實證基地,具備光伏檢測、實證、科研、培訓等功能,能為(wei) 我國光伏電站的設計、建設、驗收、運維等全過程提供技術支撐。
王炳楠介紹,相比光伏電站,建設光伏實證基地更有利於(yu) 探索光伏技術發展、提高光伏發電的效率與(yu) 性價(jia) 比。
目前,新能源已超過火電成為(wei) 寧夏第一大電源。
從(cong) 2012年被確定為(wei) 國家首個(ge) 新能源綜合示範區以來,寧夏光伏裝機規模已突破千萬(wan) 千瓦。2022年4月,國家發改委印發《支持寧夏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實施方案》,提出寧夏要“加快推進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建設”。寧夏日前發布的“能源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提到,到2025年,全區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要超過5000萬(wan) 千瓦,力爭(zheng) 達到5500萬(wan) 千瓦。
“光伏產(chan) 業(ye) 近些年來發展迅速,頭部企業(ye) 間的‘內(nei) 卷’加快。”王炳楠說,目前,寧夏光伏產(chan) 業(ye) 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相對欠缺,青年技術人員要積極探索、發揮光伏產(chan) 業(ye) 的發展優(you) 勢,增強與(yu) 行業(ye) 及區外產(chan) 業(ye) 從(cong) 業(ye) 者的溝通交流。
在新能源產(chan) 業(ye) 方麵,銀川市聚焦風電、光伏發電等領域,正形成從(cong) 光伏產(chan) 品到光伏發電、從(cong) 風機塔筒製造到風電設備集成組裝、從(cong) 電池正負極材料到儲(chu) 能動力電池的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格局,已建成光伏、風電裝機容量425.25萬(wan) 千瓦,在風電領域,引進了以銀星能源等為(wei) 代表的風機塔筒研發製造企業(ye) ;在儲(chu) 能領域,寶豐(feng) 電池及儲(chu) 能集裝係統示範項目正在落地達產(chan) 。
新材料產(chan) 業(ye) 為(wei) 製造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在現代工業(ye) 發展中,藍寶石憑借強度大、硬度高、耐腐蝕等特點,被廣泛應用於(yu) LED襯底、電子產(chan) 品保護玻璃、航空航天裝備及醫療植入等領域。
寧夏鑫晶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長晶科主管劉強從(cong) 事藍寶石生長研發已有10年。穿上工作服、進入生產(chan) 線,33歲的他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負責爐台生產(chan) 前期檢查核驗、設備運行參數設置、爐台運行異常處理、晶體(ti) 生長質量把控等。
劉強介紹,將氧化鋁粉放在專(zhuan) 用設備內(nei) ,在高溫真空環境下經人工合成的透明晶體(ti) ,就是藍寶石新材料。這一生產(chan) 過程,就是晶體(ti) 生長工藝,也就是“長晶”。
32歲的王立軍(jun) 是劉強的同事,擔任工藝科主管,負責監督工藝執行狀態、優(you) 化工藝參數及產(chan) 品質量數據穩定性分析等,“工藝穩定性能充分體(ti) 現出產(chan) 品質量的差異”。
他介紹,為(wei) 解決(jue) 技術型人才緊缺問題,公司開展了“師帶徒”“老帶新”人才培養(yang) 活動,以賽代訓、以戰代訓、以講代學、以考促學、訓戰結合,全麵提升員工工作技能,培養(yang) 實戰型技能人才。
“從(cong) 寧夏出台的各項人才引進、投產(chan) 項目優(you) 惠政策落實和新材料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可以看出,對新材料企業(ye) 的扶持力度很大。”在劉強看來,未來要加大培養(yang) 新材料行業(ye) “一技多能型”青年人才。同時,年輕人要保持學習(xi) 的熱情和動力,紮根生產(chan) 一線,不斷優(you) 化生產(chan) 工藝,保障新材料生產(chan) 的穩定運行。
據銀川市工信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如今,寧夏新材料產(chan) 業(ye) 主要有高性能金屬材料、化工新材料、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電池材料和前沿新材料五大領域,包括寶豐(feng) 能源等100多家企業(ye) ,正在形成從(cong) 單晶矽到光伏電池、從(cong) 藍寶石到智能終端應用、從(cong) 半導體(ti) 材料到關(guan) 鍵部件、從(cong) 正極材料到電池材料的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格局。
智能綠色製造助力“寧夏味道”香飄四方
在銀川市賀蘭(lan) 縣德勝工業(ye) 園區,36歲的孫佳利是寧夏厚生記食品有限公司的設備維修主管。2015年入職以來,他在生產(chan) 車間負責“照顧”進口的克朗斯飲料設備,包括突發故障維修、日常巡檢、定期保養(yang) 、按期主持大修等。
“一個(ge) 設備出現故障,會(hui) 影響整條線的生產(chan) 運行。”孫佳利說。
他告訴記者,這台食品生產(chan) 設備的電氣控製原理比較複雜,往往一個(ge) “輸出”要同時滿足多個(ge) “輸入”條件才能運行。“要根據故障信息判斷是電氣還是機械外力引起的故障,還要通過看信號、聽聲音、測溫度、查圖紙、量線路等,確定故障點。”
在這家公司,數百名青年技術骨幹使用新設備和新技術,不斷提高生產(chan) 率。他們(men) 開發的“熱油溫控蠶豆加工連續生產(chan) 工藝”“全自動蠶豆腰帶切割技術”等轉化應用後,節省了約40%的勞動力成本,降低近30%的能耗。企業(ye) 的智能工廠先後被認定為(wei) 國家級綠色工廠、自治區智能工廠,並成為(wei) 全國豆類食品示範工廠。
通過智能製造、綠色製造,孫佳利看到了寧夏新食品產(chan) 業(ye) 的發展潛力。但他也觀察到,一些較小規模的新食品企業(ye) ,還未形成集采集、分選、加工、銷售於(yu) 一體(ti) 的產(chan) 業(ye) 鏈。這名年輕的自動化技術員認為(wei) ,未來,新食品企業(ye) 要注意優(you) 化改造設備,創新方法提高生產(chan) 效率、節能降耗,“年輕人要不斷精進,學習(xi) 先進技術、熟練掌握生產(chan) 工藝,才能為(wei) 新食品產(chan) 業(ye) 發展貢獻青年力量”。
新食品產(chan) 業(ye) 涉及深加工,一頭連著“三農(nong) ”問題,一頭與(yu) 群眾(zhong) 的食品安全息息相關(guan) 。眼下,站在技術創新的發展風口,銀川市正不斷在新食品產(chan) 業(ye) 上發力。銀川市工信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當地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於(yu) 生產(chan) 、加工、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了以乳製品、葡萄酒、枸杞製品、牛羊肉製品、糧油加工為(wei) 主,脫水蔬菜、焙烤食品、調味品、飲料等為(wei) 輔,覆蓋全部食品類別的多元化發展態勢。
在銀川市,奶產(chan) 業(ye) 領域初步形成了以龍頭企業(ye) 蒙牛為(wei) 引領,金河、北方乳業(ye) 等7家“銀字號”企業(ye) 為(wei) 基礎的高端奶產(chan) 業(ye) 發展新格局;枸杞精深加工領域形成了以經開區、賀蘭(lan) 工業(ye) 園區為(wei) 重點片區的枸杞精深加工基地,培育了20餘(yu) 個(ge) 枸杞品牌;葡萄酒領域吸引到法國路易威登、保樂(le) 力加及張裕、長城等中國酒企來銀投資建酒莊,形成了大、中、小規模酒莊(企業(ye) )梯次布局。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焦敏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