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雲遇中國 “水陸空” 科技助力春耕春播

發布時間:2023-04-17 16:34:00來源: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4月15日消息 大型農(nong) 械開墾千裏沃野,輕巧農(nong) 機解放雙手,高端人才紮根基層……各地正在科技的助攻下,確保耕作效益穩步提高,將文人筆下的“桃花源”變成現實。與(yu) 其夢裏問津,不如親(qin) 手建設!

  4月11日,央廣網“雲(yun) 遇中國·千裏追耕”聯動直播走進青海省海東(dong) 市互助土族自治縣高原特色農(nong) 業(ye) 示範園區,園區新引進的兩(liang) 台半自動化設備——嫁接機和點播機正忙碌著,切苗、接苗;高速點播、壓穴、點種一氣嗬成。

  春耕時節,江西省九江市都昌縣蔡嶺鎮的水田蓄滿春水,兩(liang) 位農(nong) 民坐著插秧機開進稻田,所過之處,秧苗整齊挺立。以往需要弓腰勞作一整天才能幹完的活,現在隻要開著農(nong) 機轉上幾圈就可以完成了。

  一台農(nong) 機搞定一方水田,而在山西長治市沁縣南裏鎮樊村,十餘(yu) 台大型機械轟轟前行,在百餘(yu) 畝(mu) 土地上穿梭,犁地、翻土,便利的水利條件和科學的農(nong) 田管理措施,讓這裏的春耕效率更高。

  現代農(nong) 業(ye) “水陸空”缺一不可。最近湖南省婁底市一連幾日都是好天氣,無人機在種糧大戶的農(nong) 田上空起飛,對稻田施入基肥。插秧機在一旁整裝待發,等無人機一收工,就進入田間工作。整個(ge) 過程省時、省力、高效。水稻生產(chan) 的各個(ge) 環節,全都實現了機械化。

  同款無人機還在貴州省黔東(dong) 南州施秉縣為(wei) 春耕助陣,進行病蟲害噴灑防治。

  室外“水陸空”,室內(nei) 蓋“小樓”。在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羅陳鄉(xiang) 張樓村,秧苗住進了“小高層”。青龍河農(nong) 業(ye) 機械化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的全自動智能化育秧工廠內(nei) ,巨大的循環運動式育秧苗床緩緩將一盤盤秧盤從(cong) “地上”送往“空中”,噴淋設備不時噴出水霧。在這裏,一塊顯示屏可以一鍵解決(jue) 濕度、溫度和光照問題,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科技源於(yu) 人才,哈工大醫學與(yu) 健康學院空間生物學效應團隊博士生曾德永,7年來往返於(yu) 實驗室和實驗田,培育出了擁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水稻新品種。

  好的經營模式也是“黑科技”的一環。福建省福州市長樂(le) 區潭頭鎮的農(nong) 戶,此時正忙於(yu) 采摘、管護西紅柿。當地用“公司+基地+農(nong) 戶”的經營模式,發展起了訂單農(nong) 業(ye) 。

  這是新時代的“桃花源”,科技、人才和政策,相得益彰,打造穩產(chan) 增收的春耕圖景。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