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養老新職業吸引更多年輕人 90後開始給“90後”養老

發布時間:2023-04-17 16:56: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我有一個(ge) 畢業(ye) 生曾在北京一家較大的養(yang) 老公司就職,平台非常不錯。但常年連續每天工作8到12個(ge) 小時,護理在床上、輪椅上的老人,還要經常加班做項目文案,他30多歲就患上了腰椎間盤突出。勞動強度大,加上薪酬和職業(ye) 發展不理想,後來他無奈轉行了。”日前,北京勞動保障職業(ye) 學院民生福祉學院教研室主任屈冠銀教授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講了這樣一個(ge) 故事。

  有跟蹤調查顯示,北京市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大學生從(cong) 養(yang) 老行業(ye) 流失,主要發生在畢業(ye) 三年內(nei) ,一線生活照護崗位流失率在70%左右,主要轉到了養(yang) 老機構其他非照護崗位,或幹脆離開了養(yang) 老行業(ye) 。

  隨著我國老齡化問題日益嚴(yan) 重,養(yang) 老服務人才越來越短缺。在近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ye) 分類大典》中,新增加了康複輔助技術谘詢師、老年人能力評估師、健康照護師等新職業(ye) 類型。越來越多年輕的90後開始給老年“90後”養(yang) 老。這些養(yang) 老新職業(ye) 的增加和出現,對於(yu) “青春養(yang) 老人”的吸引力如何?是否有助於(yu) 改變養(yang) 老行業(ye) 人才緊缺的現狀?

  ——————————

  “做養(yang) 老照護最難跨過的是心理上的坎兒(er) ”

  1999年出生的瑞大成,是北京勞動保障職業(ye) 學院養(yang) 老服務與(yu) 管理專(zhuan) 業(ye) 的畢業(ye) 生。當初考大學他選擇養(yang) 老專(zhuan) 業(ye) ,家裏的爺爺奶奶都站出來反對。爺爺說:“在家裏你都沒給我洗過澡,能去養(yang) 老院給人家洗澡?”瑞大成是地道的北京人,他的幾個(ge) 發小都選擇出國學習(xi) ,所學的專(zhuan) 業(ye) 有音樂(le) 、釀酒等,聽說他學了養(yang) 老專(zhuan) 業(ye) ,一個(ge) 發小調侃他說:“你準備上養(yang) 老院養(yang) 老去了?”

  由於(yu) 服務熱情細致,瑞大成在養(yang) 老機構做健康照護師很受老人們(men) 的歡迎。一位臥床的老人,點名讓瑞大成提供服務。在他看來,“被需要讓我感覺很幸福,養(yang) 老是一種有溫度的服務,是需要人情味兒(er) 的。在老人心目中,我們(men) 這些上過大學的照護師與(yu) 護工還是有所不同的。”

  瑞大成清楚地記得,他實習(xi) 時第一次處理臥床老人的大小便,直接衝(chong) 到廁所嘔吐起來。“做養(yang) 老照護最難過的是心理上的坎兒(er) 。”那兩(liang) 天,瑞大成一想到那個(ge) 場景和氣味,就吃不下飯。後來,他看到一位護理員阿姨在處理完老人的大便後,到了中午飯點兒(er) ,又拿著飯盒很自然地陪在老人床頭吃飯。他的心結一下子就打開了,“我突然明白,照護長輩的吃喝拉撒,就是我們(men) 工作的正常內(nei) 容。”

  瑞大成曾服務過的一位老人,有一天在午睡中突然去世了。他心裏難過了很久。他說:“能在長輩最後的人生階段為(wei) 他們(men) 提供服務,讓他們(men) 安詳去世,是在做善事。我的理想是自己開一家養(yang) 老機構,在農(nong) 村有很多老人很孤獨,我希望陪伴他們(men) 走完最後的人生路。”

  瑞大成大學畢業(ye) 後在一家養(yang) 老機構做了一年半照護師,又轉崗到一線做了銷售專(zhuan) 員。瑞大成說,他轉崗的最根本原因是工資太少,別的崗位工資能到七八千元,和業(ye) 績掛鉤,而在一線照護老人,幹的活兒(er) 很辛苦,拿到手的工資卻隻有四五千元。

  他告訴記者,同屆的50個(ge) 畢業(ye) 生,最終選擇幹本專(zhuan) 業(ye) 相關(guan) 工作的,有30個(ge) 左右。在養(yang) 老護理一線做健康照護的,還不到10人。

  為(wei) 了留住像瑞大成這樣從(cong) 事養(yang) 老服務工作的專(zhuan) 業(ye) 人員,2020年《北京市養(yang) 老服務人才培養(yang) 培訓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征求意見稿出台。《辦法》明確規定,對於(yu) 進入北京市養(yang) 老機構的部分畢業(ye) 生,本科及以上最高獎勵6萬(wan) 元,並向一線養(yang) 老護理員每月發放一定數額的補貼等。

  “這些政策的實施有利於(yu) 把更多年輕人留在養(yang) 老一線,獎金、補貼對吸引年輕的養(yang) 老人才有很大激勵作用。”瑞大成說。

  “年輕人如果不熱愛這一行,很難留住”

  可依助浴的創始人李民花是一名“助浴師”。不久前,她和她的助浴團隊為(wei) 紀錄片《國家記憶》裏的抗戰老兵董躍先老先生,提供了一次助浴服務。董躍先今年已經102歲高齡,身上還有3處子彈留下的傷(shang) 疤。他目前癱瘓在床,行動不便。“老人令我們(men) 助浴團隊肅然起敬。在服務的過程中得到老人的感謝,以及家屬的誇讚,我心裏激動不已,動力滿滿。”李民花說。

  李民花告訴記者,她的助浴團隊是一個(ge) 年輕的組合。團隊中有8名助浴師,除了一位老師是1978年出生、中專(zhuan) 學曆以外,其他人都是年輕人,學曆都在本科以上。

  39歲的唐博,從(cong) 小由姥姥姥爺帶大,喜歡和老人打交道。在成為(wei) 助浴師之前,身高1米92的唐博是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的一名地勤,國有企業(ye) 編製,收入不低。“我就是喜歡助老這一行,每次服務都感到內(nei) 心得到了滋養(yang) ,覺得很有價(jia) 值。”唐博表示。

  “年輕人如果不熱愛這一行,很難留住。如果無法在工作中獲得快樂(le) ,服務效果也會(hui) 大打折扣。”唐博說,“我是北京人,一些北京老人一聽到我的口音,就感到特親(qin) 切,服務的過程中配合度也比較高。”

  李民花告訴記者,目前她使用的核心助浴設備是進口的,包括充氣浴槽和先進的給水、排水係統。根據實際需要還配備了幾十件輔助物品,這樣才能完成一次助浴服務全流程。要成為(wei) 一名合格的助浴師,不是會(hui) “搓澡”就可以的,要對老年人有足夠的包容心與(yu) 耐心,同時要具備很強的溝通能力以及其他綜合技能與(yu) 素養(yang) 。

  “我團隊中有幾位是從(cong) 互聯網‘大廠’出來的,她們(men) 也都從(cong) 基礎的助浴師做起,同時在幫公司做線上線下的運營係統的搭建,希望提高運營效率,我的助浴事業(ye) 離不開這群青春養(yang) 老人。”李民花說。

  “目前,老人助浴的服務很受歡迎,但還沒有產(chan) 生比較多的盈利。服務老年人,情懷是根基,但情懷之上,如果不能搭建起健康的商業(ye) 模式和生態,就會(hui) 失去商業(ye) 價(jia) 值。”公司創辦兩(liang) 年多時間,李民花和同事走訪了北京數十家社區、養(yang) 老機構,以及上千家社區養(yang) 老驛站,希望通過推薦導流拿到更多的訂單,“我們(men) 的助浴服務具有很大的社會(hui) 價(jia) 值,同時商業(ye) 價(jia) 值也是不可估量的。也非常需要有更多的高素質青年加入進來,助推行業(ye) 快速發展。”

  新職業(ye) 為(wei) “青春養(yang) 老人”提供更多選擇

  近日,來自民政部全國養(yang) 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推進會(hui) 上的信息披露,目前我國養(yang) 老服務人才隊伍總量不足、專(zhuan) 業(ye) 化水平不高等問題還很突出,養(yang) 老護理員待遇保障水平低、流失率高等問題亟待破解。針對養(yang) 老服務人才短缺問題,我國將加大培養(yang) 培訓力度、推動跨行業(ye) 人才流動、拓寬養(yang) 老人才來源渠道。

  屈冠銀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表示,高職院校對養(yang) 老人才的培養(yang) 所麵向的崗位群,除了基於(yu) 生活照料、康複護理為(wei) 主的老年照護崗位群和活動組織與(yu) 策劃為(wei) 主的社會(hui) 工作崗位群外,近年還增加了養(yang) 老機構管理類崗位群,其中包括了前台接待、老年人能力評估、技能培訓、養(yang) 老規劃谘詢等,此外還有智慧適老化環境設計、康複輔助器具適配與(yu) 銷售等。這些崗位群,為(wei) 畢業(ye) 生未來就業(ye) 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據了解,北京目前有包括北京勞動保障職業(ye) 學院、北京社會(hui) 管理職業(ye) 學院在內(nei) 的約7所職業(ye) 學校開展了養(yang) 老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在校人數600名左右,有幾所學校的招生情況並不太樂(le) 觀。

  屈冠銀指出,養(yang) 老新職業(ye) 得到國家認可,並推出相應的職業(ye) 鑒定標準,讓養(yang) 老職業(ye) 教育和短期培訓有了依據和規範,增加了職業(ye) 的技術含量,有利於(yu) 推動養(yang) 老產(chan) 業(ye) 的發展。同時,養(yang) 老相關(guan) 職業(ye) 進入了國家職業(ye) 分類大典,更加“名正言順”,有利於(yu) 吸引更多“青春養(yang) 老人”進入養(yang) 老行業(ye) ,從(cong) 而促進社會(hui) 就業(ye) 。

  “年輕人離開的主要原因有,社會(hui) 地位低、專(zhuan) 業(ye) 化程度低、收入待遇低,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長、心理壓力大、職業(ye) 發展存在瓶頸等。”屈冠銀指出,年輕人的加入能改變人們(men) 對於(yu) 養(yang) 老行業(ye) 的看法,但根本改觀,還需要養(yang) 老行業(ye) 年輕人收入待遇的提高、新技術在行業(ye) 內(nei) 的大量應用,以及我們(men) 對所謂“伺候人”的重新理解。

  “‘伺候’是個(ge) 中性詞,本質是服務。其實我們(men) 社會(hui) 上的每個(ge) 人都在服務別人的過程中生活。‘伺候人’不丟(diu) 人。尤其養(yang) 老行業(ye) 的‘伺候人’是基於(yu) 人格平等為(wei) 老人服務,弘揚了社會(hui) 美德,體(ti) 現了人生價(jia) 值,理應得到全社會(hui) 的尊重。”屈冠銀說,養(yang) 老行業(ye) 從(cong) 業(ye) 者要有“三老三心”的品質,即:尊老、孝老、愛老,做到有愛心、能細心、有責任心。對於(yu) 老人,願意發自內(nei) 心地去陪伴和關(guan) 愛。這項工作的本質是讓老人生活得更有尊嚴(yan) 和幸福,因此,從(cong) 業(ye) 者在照護技術、醫療技術和心理方麵,都要有必要的專(zhuan) 業(ye) 知識儲(chu) 備。

  北京社會(hui) 管理職業(ye) 學院老年福祉學院院長屠其雷教授指出,養(yang) 老護理員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以初中文化程度為(wei) 主。一項來自民政部門的統計顯示,養(yang) 老服務業(ye) 大專(zhuan) 以上文化層次的不到20%,接近80%的人員學曆是高中以下。目前,高校裏養(yang) 老專(zhuan) 業(ye) 的人才培養(yang) 模式改革正在進行,推出的新職業(ye) 對於(yu) 年輕人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培養(yang) 的過程中,對學生職業(ye) 素養(yang) 的培養(yang) 某種意義(yi) 上比職業(ye) 技術更重要。

  “養(yang) 老行業(ye) 看似誰幹都可以,但要幹得專(zhuan) 業(ye) ,讓老人更有幸福感,卻是有門檻的。需要學習(xi) 從(cong) 生理到心理再到管理的很多知識和技能,需要更多‘青春養(yang) 老人’的加入。”屈冠銀說,“年輕人隻要堅守得住,不斷努力,都會(hui) 有不錯的發展。我們(men) 學校自2010年開辦養(yang) 老專(zhuan) 業(ye) 以來,每個(ge) 班都有七八名同學成了老年人能力評估、輔具適配技師或健康護理主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桂傑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