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人物丨陳德森:用生命熱愛電影 把悲傷留給電影
中新網北京4月19日電 (記者 王詩堯)“前半生人生如戲,後半生戲如人生。”這句話寫(xie) 在了導演陳德森的首部文字作品《把悲傷(shang) 留給電影》的封麵上。
以臨(lin) 時演員的身份入行,之後轉戰到電視圈做助理編導、編劇,成為(wei) 香港電影屆第一個(ge) 大明星私人助理,與(yu) 成龍作別後在電影圈從(cong) 頭打拚……借由《把悲傷(shang) 留給電影》回看陳德森的逐夢人生之旅,我們(men) 或許可以從(cong) 中窺見港片黃金時代的一角。
被“影帝”痛罵致演員夢碎
小時候住在香港九龍城的陳德森,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去國際戲院看公餘(yu) 場(注:當時香港電影院分早場和公餘(yu) 場。通常早場放粵語長片,公餘(yu) 場放便宜的外語片)。電影放映的90分鍾是他最快樂(le) 的時光,也是從(cong) 那時起他就暗下決(jue) 心,未來也要參與(yu) 到這些影片中。
後來,真的被他找到了接觸電影的途徑——邵氏片場。陳德森用自己的零用錢買(mai) 了許多水果、糖和香煙,和門衛混熟後得以順利地進入片場。就這樣,周末的時間都被他花在了邵氏片場,終於(yu) 有一天讓他等到了一個(ge) 做臨(lin) 時演員的機會(hui) 。
剛開始是做沒有台詞的臨(lin) 時演員,後來一個(ge) 副武術指導見他體(ti) 格不錯,邀請他成為(wei) 戲份不多的小武行。長期進出邵氏的陳德森,因為(wei) 和許多劇務、助理製片變得熟絡,到了後麵終於(yu) 有機會(hui) 成為(wei) 有對白的特約演員。
然而,陳德森第一次真正嚐到當演員的滋味,是徐小明導演邀請他拍攝電視劇《十大奇案》中的單元劇《學童》。雖然戲份不多,隻拍了兩(liang) 三天,但他被導演誇有表演天分。“以後跟著小明哥吧!隻要有我的劇,便有你!”徐小明曾笑著對他說。
當時,徐小明是香港麗(li) 的電視台炙手可熱的導演、製作人,一部電視劇的周期差不多是2、3個(ge) 月,陳德森跟著他開一次工也要等上2、3個(ge) 月,那時他還要替媽媽一起還房貸,生活上有點困難。
好在後來有機會(hui) 他直接加入了電視台的演員組,雖然不是簽約演員。結果有一天,陳德森在電視台錄播時,給一位“華南影帝”搭戲,由於(yu) 太緊張導致表現得不是很好,被對方罵了一頓還把他的劇本撕掉了。“他對我說,你懂不懂自己在跟我做什麽(me) ?我說我大概懂。他又說,我講什麽(me) 你就回我什麽(me) 。”
陳德森說,當時自己被嚇壞了,害怕之餘(yu) 又覺得對方雖然是影帝,卻為(wei) 何不尊重劇本?這件事讓他意識到,自己做不了幕前工作,之後選擇退居幕後。
為(wei) 了拍電影,把命都豁出去
泰迪羅賓在為(wei) 《把悲傷(shang) 留給電影》這本書(shu) 寫(xie) 推薦語時,提到了他在拍《衛斯理傳(chuan) 奇》的時候差點兒(er) 害死了陳德森。陳德森回憶道,不止是這部電影,上個(ge) 世紀九十年代香港電影風風火火,其實都是這些電影人拚出來的,“說直白一點,就是把命都豁出去”。
陳德森現場講了一個(ge) 自己聽來的故事:有一次關(guan) 錦鵬和許鞍華為(wei) 了電影去看外景,到了一座山下,旁邊有個(ge) 湖。許鞍華講了一句“不知道這個(ge) 湖有多深?”,關(guan) 錦鵬聽到後立刻脫了衣服跳下去。
當然,這個(ge) 故事是陳德森聽來的,但他想說的是,那個(ge) 年代為(wei) 了電影,大家都可以奮不顧身,他自己也曾親(qin) 身經曆過與(yu) “死神”擦肩而過的時刻。
陳德森在電影《邊緣人》工作時認識了泰迪羅賓導演。等到泰迪羅賓準備開拍電影《衛斯理傳(chuan) 奇》時便想到了他,隨後邀請陳德森擔任其新片的副導演。這部電影計劃在台北、尼泊爾、埃及等地實地取景,對於(yu) 當時20多歲的陳德森來說,實在是一個(ge) 難得的機會(hui) ,他沒有過多考慮便接下這份工作。
不過,他沒有想到就是這次拍攝,讓他經曆了兩(liang) 次“生死時刻”。一次是在台灣花蓮秀姑巒溪勘景時,他們(men) 乘坐的船在湍急的水流中撞到了大石,負責陪行的導遊公司經理瞬間被拋出船外,跌入急流之中,而陳德森就坐在離他最近的位置。
當時這個(ge) 畫麵,在陳德森眼前仿佛似電影的慢鏡頭一般閃過,但是情況危急、千鈞一發之際,來不及多想的陳德森不知哪裏來的力量,一隻手抓著經理的西裝領子,直接將他從(cong) 水中拉回船上。代價(jia) 就是,陳德森的手腫得像個(ge) 豬蹄一樣,足足有六個(ge) 小時不能動彈。
第二次的生死關(guan) 頭,是陳德森在尼泊爾的拍攝期間。整個(ge) 劇組在一萬(wan) 英尺高的山上工作,還要抵抗零下20多度的氣溫。電影裏負責駕駛飛機的機長,在見麵的第一天晚上就請陳德森一起喝伏特加酒取暖。英文不錯的陳德森和對方喝著酒、聊著天,慢慢變成了好朋友。
到了最後一個(ge) 拍攝日,天氣非常惡劣導致拍攝進度緩慢。當天的風速高到飛機師不願起飛,而導演堅持要拍完這場戲,最後的協調結果是飛機師願意冒險配合,但是必須有一個(ge) 人陪同。聽完這句話,全部同事都轉頭看向陳德森,因為(wei) 大家都知道他倆(lia) 每晚一起喝酒。
“年少無知不怕死嘛”陳德森講起當年的故事,這樣評價(jia) 自己。接下來的故事就是,飛機迎著狂風起飛,在不斷地抖動中完成了拍攝,對講機中傳(chuan) 來了工作人員的歡呼聲。陳德森還沒來得及為(wei) 結束拍攝開心,就發現飛機師把引擎直接關(guan) 了,整個(ge) 人開始往下掉,眼淚直接衝(chong) 了出來。
後來他知道了,這是飛機師想用滑翔的方法避免和巨風抗力。最終他們(men) 安全著陸,這段經曆也讓他永生難忘。
好電影最重要是能感動人
“我們(men) 那個(ge) 年代,成功就是這樣子。”香港電影人“拚”出了屬於(yu) 自己的黃金時代,陳德森說,“每一個(ge) 工作人員,隻要名字被打在字幕上,哪怕我是從(cong) 場記開始,這個(ge) 電影我也有份,就要把它做好。”
在他看來,電影是團體(ti) 合作。所以他最高興(xing) 的一件事就是,當年電影《十月圍城》不是他一個(ge) 人獲獎,而是整個(ge) 劇組一共在香港電影金像獎上提名了18個(ge) 獎項。
通過《把悲傷(shang) 留給電影》了解陳德森數十載的電影生涯,可以發現他的人生起起落落更似電影。而陳德森則認為(wei) 他的故事更適合做紀錄片,一定會(hui) 很精彩。
據說,他的一個(ge) 助理曾以他為(wei) 原型拍了部電影,後來也正常播出了,但是並沒有提前給他看。陳德森不喜歡對方以很負麵的情緒講述他的故事,“人生有很多意外,也有很多驚喜。就像悲傷(shang) 也不一定就是刺痛,也可能是一種感動。悲傷(shang) 完了,你發現原來是有一個(ge) 感動人的故事,告訴你明天會(hui) 更好。”
好電影最重要是能感動人,這是陳德森的電影哲學。但是如果問他最滿意的電影是哪一部?他不假思索地說:“到現在為(wei) 止都沒有,你問10個(ge) 導演8個(ge) 都會(hui) 說沒有。”
“拍電影最愉快的時候就是在創作劇本時,你可以不管預算、項目難度等等。可是當你開拍的時候,一個(ge) 100分的劇本,今天演員病了、明天攝影師有事,現場會(hui) 有一堆問題需要處理,每天都在減分。如果一個(ge) 電影拍完能有80分,就已經很好了。”陳德森說。
陳德森的生命裏早已離不開電影。曾經患過憂鬱症的他後來發現,當他回公司商討電影拍攝,中午和電影人一起吃飯,下午找編劇聊聊劇本,這些事會(hui) 讓他特別的開心、自在,他管這種時刻叫做“歡樂(le) 時光(happy hour)”。
他把悲傷(shang) 留給電影,電影將歡樂(le) 還給了他。(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