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在縣域找到數字就業機會

發布時間:2023-04-25 15:05: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90後李阿倩初回鄉(xiang) 時,感覺很孤單:在本地沒有同學、沒有朋友。小縣城沒有咖啡廳、沒有遊樂(le) 場、沒有公園。但如今她感謝當初回鄉(xiang) 的決(jue) 定,她在家鄉(xiang) 成為(wei) 一名人工智能訓練師,該職業(ye) 是2020年人社部發布的16個(ge) 新職業(ye) 之一。在專(zhuan) 家看來,像李阿倩一樣在縣域務工的鄉(xiang) 村女性,回鄉(xiang) 從(cong) 事基礎農(nong) 業(ye) 已經不太可能,隻有在新的維度中找到可能性,才能實現高質量就業(ye) 。“數字時代下,女性的就業(ye) 結構正迎來巨變”。

  西安交通大學社會(hui) 學係教授楊江華最近在陝西一個(ge) 縣城調研時發現,當地有180人幹起了新職業(ye) 。不同於(yu) 本地常見的飯店服務員,他們(men) 的工作是“教”機器人識別各類數據,這些人工智能訓練師中,女性的比例超過六成。

  在日前舉(ju) 行的“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綻放數字就業(ye) ‘她力量’”研討會(hui) 上,多名專(zhuan) 家帶來了對縣域數字經濟發展模式及鄉(xiang) 村女性就業(ye) 的觀察,他們(men) 的共識之一是,在中西部欠發展縣域,從(cong) 事數字領域的工作是當地女性向上流動的重要途徑。該研討會(hui) 也是“數字木蘭(lan) ”女性發展年會(hui) 活動的主題討論之一,這場關(guan) 注女性發展的活動,由螞蟻集團舉(ju) 辦、螞蟻公益基金會(hui) 支持。

  到“回不去的家鄉(xiang) ”找數字就業(ye) 機會(hui)

  數字經濟對縣域女性就業(ye) 更友好嗎?對於(yu) 這個(ge) 問題,90後李阿倩有兩(liang) 年多的體(ti) 驗,她現在是陝西省靖澗縣一名人工智能訓練師。

  3年前,她因迷茫回到家鄉(xiang) 小鎮。過去在大城市,這個(ge) 異鄉(xiang) 人開過奶茶店、當過服裝公司采購員,做過財務工作,“覺得生活能一眼望到頭”。但回到家鄉(xiang) ,離家十多年的李阿倩最先感受到的是孤單。

  在活動現場,李阿倩回憶了這份孤單:在本地沒有同學、沒有朋友,小縣城相對閉塞,沒有咖啡廳、沒有遊樂(le) 場、沒有公園,但她仍感謝回鄉(xiang) 的決(jue) 定。她在家鄉(xiang) 成為(wei) 人工智能訓練師的2020年,該職業(ye) 剛成為(wei) 人社部發布的16個(ge) 新職業(ye) 之一。

  “當時人工智能訓練師較為(wei) 新興(xing) ,工作內(nei) 容包括對文本、圖像、語音等不同類型的數據進行標注,為(wei) 人工智能產(chan) 品做大數據積累。”李阿倩後來知道,無論是智能音箱還是地圖導航,很多數據她和同事都在後台識別處理過。她說,人工智能訓練師在“教”這些產(chan) 品認識這個(ge) 世界,這份工作也帶她看到了一個(ge) 更大的世界。

  “數字時代下,女性的就業(ye) 結構正迎來巨變。”在楊江華看來,包括縣域女性在內(nei) ,進城務工群體(ti) 如果在學曆暫時沒有優(you) 勢的情況下,很難在城市中積累人力資本,最終不得不選擇回歸故土,但能不能回得來、有沒有可能落得下腳是一個(ge) 問題,“尤其是像李阿倩這樣新一代的鄉(xiang) 村女性,回鄉(xiang) 從(cong) 事基礎的農(nong) 業(ye) 已經不太可能,隻有在新的維度中找到可能性,才能實現高質量就業(ye) ,並助力縣域的可持續發展”。

  他說,數字就業(ye) 正是可能性之一。他結合人工智能訓練師等數字職業(ye) 說,數字經濟通過提高女性勞動參與(yu) 率、拓寬女性就業(ye) 創業(ye) 選擇麵、打破女性就業(ye) 時空約束、降低女性職場歧視與(yu) 天花板效應等,提升女性人力資本與(yu) 社會(hui) 資本,對釋放我國人口的性別紅利具有重要的帶動意義(yi) 。

  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人文與(yu) 發展學院副教授陳龍帶來的一組縣域女性數字就業(ye) 調研數據則顯示,67.9%的女性從(cong) 業(ye) 者明確表示未來會(hui) 繼續在縣城發展,如果能將該崗位與(yu) 社保掛鉤,則將有72%的員工願意長期從(cong) 事該工作。去年5月-8月,陳龍跟著北京大學社會(hui) 學係教授佟新的課題組,到8個(ge) 欠發達地區的縣域數字就業(ye) 中心進行調研,共訪談123人,其中女性為(wei) 110人。受調研的縣域數字就業(ye) 中心就包括李阿倩所在的陝西清澗縣數字就業(ye) 中心。

  在陳龍看來,數字經濟時代,新的區域分工正在形成,對於(yu) 中西部欠發達縣域來說,人工智能訓練師、雲(yun) 客服等數字職業(ye) 能夠盤活當地人力資源,尤其是為(wei) 女性就業(ye) 帶來更多可能性。

  數字就業(ye) “她力量”

  實際上,新一代鄉(xiang) 村女性看到更大世界的同時,也為(wei) 縣域的發展帶來活力。

  熟悉李阿倩的魚濤,是陝西清澗縣數字就業(ye) 中心負責人,他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過去3年,該數字就業(ye) 中心成為(wei) 當地最大的用工企業(ye) ,目前180名標注員,八成以上收入高於(yu) 該縣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月收入,“收入最高的員工平均每月有7000多元”。他還注意到,隨著返鄉(xiang) 年輕人收入的增加,縣城裏奶茶店、麵包店逐漸多了起來,消費人氣開始顯現。

  陝西省銅川市宜君縣的縣長也曾告訴來調研的學者,年輕人以前在縣裏隻有兩(liang) 個(ge) 職業(ye) 選擇,一是公務員,二是服務員,但縣域數字就業(ye) 機會(hui) 多起來後,更多的年輕人願意回來,“整個(ge) 縣城動起來了”。

  楊江華結合另一名甘肅省天水市甘穀縣的返鄉(xiang) 創業(ye) 者郭娟的例子說,縣域的市場結構較小,往往是本土交易,但數字經濟的發展能讓小產(chan) 業(ye) 連接大市場,也為(wei) 本地的產(chan) 業(ye) 轉型提供人才支撐。

  探索電商直播等數字化模式是郭娟創業(ye) 故事的起點。十多年前,郭娟東(dong) 拚西湊5萬(wan) 元開了網店,當時銷售的麻鞋以涼鞋、涼拖為(wei) 主,一些用戶在收到麻鞋後反饋意見:麻鞋不防水、品種不豐(feng) 富、樣式不夠時尚。這都為(wei) 郭娟和團隊後來研發新麻鞋提供了方向,2021年,郭娟把更輕、更軟、更時尚的甘穀防水麻鞋帶到了北京故宮博物院,甘穀麻鞋的市場也擴大到意大利、澳大利亞(ya) 、德國、韓國等國家。她說,希望甘肅大山裏媽媽們(men) 的手藝被更多人看見。

  “直播帶貨看似容易,但背後涉及運營、物流、客服等多個(ge) 環節,不僅(jin) 需要創業(ye) 者有數字能力、數字素養(yang) ,還要具備經營管理能力、團隊建設能力等。”在楊江華看來,數字經濟時代下在縣域創業(ye) ,更需要培育市場能力,而非過去被看重的關(guan) 係能力。他尤其提到了數字能力與(yu) 素養(yang) 提升的重要性。他說,鄉(xiang) 村女性在數字創業(ye) 、就業(ye) 過程中所積累的經驗與(yu) 能力,能幫助她們(men) 應對變化著的新技術、新產(chan) 業(ye) 、新模式,幫助她們(men) 獲得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陳龍以人工智能訓練師為(wei) 例說,數據標注工作很多時候要具備金融、法律知識,很多人一邊標注一邊學習(xi) ,“這是潛能挖掘與(yu) 收獲自信的過程。”他結合數據補充說,在去年5月-8月的調研中,91%的從(cong) 業(ye) 女性認為(wei) 她們(men) 的工作能夠幫助到別人,94%認為(wei) 目前的數字就業(ye) 擴大了她們(men) 的社交範圍。“對於(yu) 縣域女性而言,數字就業(ye) 的增長性不僅(jin) 體(ti) 現在工作能力方麵,還體(ti) 現在讓她們(men) 變得更加自信、樂(le) 觀和向上。”

  對此,李阿倩也分享了一個(ge) 身邊的案例。她記得一位一起參加培訓的寶媽,因為(wei) 學曆不高、不會(hui) 操作電腦,在培訓半年時曾想要放棄,但還是靠加班練習(xi) 拿到了人工智能訓練師的資格證。“去年我收到她發來的信息,說‘掙的錢多了,願意聽你說話的人變多了’。”如今擁有自己團隊的李阿倩說,工作從(cong) 來不僅(jin) 僅(jin) 是工作,也不僅(jin) 是生活的保障,更是追求自我的底氣。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朱彩雲(yun)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