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疼痛不一定是二次感染,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回應關切
世界衛生組織近日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guan) 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米鋒5月8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新聞發布會(hui) 上表示,當前新冠病毒仍在不斷變異,國內(nei) 疫情總體(ti) 處於(yu) 局部零星散發狀態,疾病危害仍然存在。要繼續落實“乙類乙管”各項措施,在保障群眾(zhong) 健康的同時,方便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
世衛組織新決(jue) 定基於(yu) 多因素考慮
“世衛組織的決(jue) 定主要基於(yu) 疫情流行態勢、病毒變異特征、人群免疫屏障和應對能力建設四方麵考慮,並不意味著新冠疫情結束,也不意味著疫情危害徹底消失。”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zhuan) 家組組長梁萬(wan) 年說,這一決(jue) 定表明以人類目前能力,可以有效控製疫情危害。
部分公眾(zhong) 關(guan) 心世衛組織決(jue) 定給我國帶來的影響。梁萬(wan) 年表示,此次調整一是有利於(yu) 我國包括貿易、旅遊、學術交流、留學等在內(nei) 的國際交往;二是有利於(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將有更多時間精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但仍要繼續和全球各國緊密團結,共同采取更有針對性、更有效、更具成本效益的措施,防止疫情蔓延和傳(chuan) 播。
2023年1月8日,我國依法將新冠病毒感染從(cong) “乙類甲管”調整為(wei) “乙類乙管”,較短時間內(nei) 實現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決(jue) 定性勝利。
國家疾控局傳(chuan) 染病防控司副司長劉清介紹,我國將繼續抓實抓細新階段疫情防控工作,科學精準落實“乙類乙管”防控要求,根據疫情形勢變化和防控工作需要,不斷優(you) 化調整防控措施。
我國仍將強化疫情監測分析
全國發熱門診監測結果顯示,“五一”假期期間,我國部分地區疫情出現小幅上升,但各地在院重症病例數無大幅增加。
“總體(ti) 來看,國內(nei) 疫情目前仍處於(yu) 局部零星散發狀態,各地醫療服務秩序正常,全國未出現規模性疫情。”劉清表示,當前我國人群總體(ti) 免疫保護水平仍然較高,出現區域規模性疫情的可能性不大。
在新冠病毒流行株方麵,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員陳操介紹,從(cong) 監測數據看,目前我國主要新冠病毒流行株為(wei) XBB係列變異株,與(yu) 早期流行的奧密克戎亞(ya) 分支相比,致病力沒有明顯變化。
國際交流限製措施的減少將促進中外人員流動。據介紹,我國將重點從(cong) 以下四方麵降低境外疫情輸入對防控工作的影響:強化疫情監測分析,密切跟蹤國內(nei) 外疫情動態;做好“外防輸入”,繼續落實遠端防控措施,強化輸入疫情和新型變異株監測;做好重點環節防控,聚焦重點場所,關(guan) 注“一老一小”重點人群,推進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持續補齊人群免疫水平差距;倡導公眾(zhong) 保持良好衛生習(xi) 慣,加強自我健康監測,出現發熱、咳嗽、咽痛等症狀時,及時就診。
重點人群堅持做好防護
部分群眾(zhong) 反映自己近期二次感染了新冠病毒。對此,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表示,無論是二次感染還是首次感染,從(cong) 臨(lin) 床表現看都是類似的,主要表現在上呼吸道。目前重症病例很少,以無症狀或輕型病例為(wei) 主。
“咽喉疼痛不一定是二次感染,當前若出現咽喉疼痛,要進行區別對待。如果是新冠病毒感染,按診療規範進行治療,如果是細菌感染,必要時可用抗生素治療。”王貴強說,感染了新冠病毒不必恐慌,對症處理即可,要堅持做好個(ge) 人防護,包括佩戴口罩等,避免或減少傳(chuan) 播風險。
老年人、孕產(chan) 婦、兒(er) 童、基礎病患者等一直是疫情防控的重點保護人群。專(zhuan) 家提示,要高度關(guan) 注高齡老人,沒有接種疫苗、有基礎病的人群,要關(guan) 口前移、早期幹預,使他們(men) 避免感染或減少感染風險。
王貴強建議,保護好重點人群應做好以下四點:一是在社區層麵,發揮社區醫生、全科醫生力量,通過信息化係統等多種途徑,建立所轄區域高風險人群台賬;二是發現高風險人群患病後,要及時跟蹤監測,早期進行抗病毒治療;三是若高風險人群出現低氧情況,要及時氧療;四是一旦出現重症病人,及時送醫療機構ICU治療。
記者:顧天成、李恒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