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個大科學裝置通過國家驗收 已經創造三項世界之最
中新網北京5月10日電 (記者 孫自法)從(cong) 提出構想到預研、設計、選址、立項、建設和建成運行,曆時13年多的中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英文縮寫(xie) LHAASO,中文昵稱“拉索”)5月10日晚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標誌著這一大科學裝置開始向宇宙線起源的“世紀之謎”發起全麵科研衝(chong) 擊。
目前已創造三項“世界之最”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高能所)介紹說,以宇宙線觀測研究為(wei) 核心目標的大科學裝置“拉索”,於(yu) 2015年底獲得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批複立項,項目由中科院和四川省政府共建,中科院成都分院與(yu) 中科院高能所承擔建設,建設周期4年。“拉索”主體(ti) 工程2017年動工,2021年全部完成建設。在國家驗收之前,“拉索”項目已先後通過工藝、建安、財務、設備資產(chan) 和檔案5個(ge) 專(zhuan) 業(ye) 組驗收。
這次國家驗收委員會(hui) 由20多位專(zhuan) 家組成,通過對“拉索”實施嚴(yan) 格驗收程序後,同意該項目通過國家驗收。驗收委員會(hui) 認為(wei) ,項目法人單位中科院成都分院和共建單位中科院高能所按期、全麵、優(you) 質完成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批複的建設任務,各項指標達到或優(you) 於(yu) 批複的驗收指標。“拉索”的1/4規模探測裝置於(yu) 2019年4月投入試運行,全規模探測裝置於(yu) 2021年7月投入試運行,整體(ti) 性能可靠,具備長期穩定的科學運行能力。
驗收委員會(hui) 表示,“拉索”充分利用特定地域4410米優(you) 越的高海拔條件和先進技術優(you) 勢,成為(wei) 目前世界上最靈敏的超高能伽馬射線探測裝置、世界上靈敏度最高的甚高能伽馬射線源巡天普查望遠鏡,以及能量覆蓋範圍最寬的超高能宇宙線複合式立體(ti) 測量係統。“拉索”的建成運行,使之成為(wei) 目前國際粒子天體(ti) 物理三大實驗設施之一,對促進該領域實現重大原創突破、帶動前沿交叉相關(guan) 學科發展和國際合作具有重要意義(yi) 。
完成多項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拉索”位於(yu) 四川省稻城縣海子山,平均海拔4410米,占地麵積約1.36平方公裏,由5216個(ge) 電磁粒子探測器和1188個(ge) 繆子探測器構成的1平方公裏地麵簇射粒子探測器陣列、7.8萬(wan) 平方米的水切倫(lun) 科夫探測器陣列、18台廣角切倫(lun) 科夫望遠鏡等三大陣列組成。“拉索”采用電磁粒子、繆子、水切倫(lun) 科夫、廣角切倫(lun) 科夫4種探測技術,可以全方位、多變量地測量來自於(yu) 高能天體(ti) 的伽馬射線和宇宙線。
中科院高能所“拉索”項目團隊表示,宇宙線是來自宇宙空間的高能粒子,是人類探索宇宙的物質樣本。通過自主創新和國際合作,“拉索”已完成多項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主要包括四個(ge) 方麵:一是首次在大視場成像切倫(lun) 科夫望遠鏡中大規模使用新型矽光電管,改變了這類望遠鏡不能在月夜工作的傳(chuan) 統觀測模式,實現有效觀測時間的成倍增長。
二是發展基於(yu) “小白兔”技術即適應4000米以上高海拔野外工況的大麵積、多節點、高精度時鍾同步技術,遠距離同步精度提升到0.2納秒,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三是采用中國國產(chan) 20英寸超大型光電倍增管,並將時間響應提高了3倍;把觀測閾能從(cong) 3000億(yi) 電子伏降低到700億(yi) 電子伏,大大擴展了觀測能力。
四是在海量數據獲取技術上取得顯著進步,發展並實現“無觸發”數據獲取,對數據傳(chuan) 輸率高達4GB每秒的宇宙線事例實現“零死時間”觀測;采用特殊的數據篩選技術,對海量數據進行無損壓縮,實現從(cong) 四川海子山到北京中科院高能所的實時數據傳(chuan) 輸。
獲多項突破性重大科學成果
“拉索”團隊透露,基於(yu) 超高的探測靈敏度,“拉索”在初步運行期間已取得多項突破性的重大科學成果:“拉索”在銀河係內(nei) 發現大量超高能宇宙加速器候選天體(ti) ,並記錄到人類觀測到的最高能量光子,開啟了“超高能伽馬天文學”時代;“拉索”精確測定了“標準燭光”蟹狀星雲(yun) 的超高能段亮度,發現1千萬(wan) 億(yi) 電子伏伽馬輻射,挑戰理論極限。
同時,“拉索”建設期間即開展觀測,實現科學成果持續產(chan) 出,截至目前,基於(yu) “拉索”項目發表的期刊論文累計215篇、會(hui) 議論文156篇。
“拉索”項目還充分發揮中科院建製化研究的優(you) 勢,依托大科學裝置開展觀測與(yu) 理論研究,並麵向中外全麵開放共享,目前,已有28個(ge) 天體(ti) 物理研究機構成為(wei) “拉索”的國際合作組成員單位。該國際合作組利用“拉索”觀測數據開展粒子天體(ti) 物理研究,同時進行宇宙學、天文學、粒子物理學等眾(zhong) 多領域基礎研究。
隨著通過國家驗收投入正式運行,“拉索”也將成為(wei) 以中國為(wei) 主、多國參與(yu) 的國際宇宙線研究中心,並借助高海拔伽馬天文、宇宙線的觀測優(you) 勢,成為(wei) 獨具特色、綜合開放的科學研究平台。
中國宇宙線實驗研究經曆三階段
中科院高能所稱,中國的宇宙線實驗研究迄今已經曆了三個(ge) 階段:1954年,中國第一個(ge) 高山宇宙線實驗室在雲(yun) 南東(dong) 川海拔3180米的高山建成;1989年至2000年,在海拔4300米的西藏羊八井相繼啟動中日合作ASγ實驗、中意ARGO-YBJ實驗;2009年,在北京香山科學會(hui) 議上,中科院高能所曹臻研究員提出在高海拔地區建設大型複合探測陣列“拉索”的完整構想,這是中國第三代高山宇宙線觀測站。
“拉索”團隊表示,高山實驗能夠充分利用大氣作為(wei) 探測介質,在地麵進行觀測,探測器規模可遠大於(yu) 大氣層外的天基探測器。由於(yu) 超高能量宇宙線數量稀少,采用大規模探測器是唯一觀測手段。經過廣泛選址和實地踏勘調研,“拉索”項目最終“落戶”四川稻城海子山,現已建設成為(wei) 國際高水平的超高能伽馬射線探測裝置,作為(wei) 世界上重要的粒子天體(ti) 物理支柱性實驗之一,“拉索”將使中國在高能伽馬射線天文領域的研究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