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部門聯合發文:普通高校要開設心理健康必修課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5月1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渺)記者今天從(cong) 教育部獲悉,為(wei) 全麵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提升學生心理健康素養(yang) ,教育部等十七部門近日聯合印發《全麵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zhuan) 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
《行動計劃》部署開展八項重點工作。包括五育並舉(ju) 促進心理健康、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開設相關(guan) 心理健康課程、規範心理健康監測、完善心理預警幹預、建強心理人才隊伍、支持心理健康科研、優(you) 化社會(hui) 心理服務、營造健康成長環境,等等。
《行動計劃》提到,中小學校要結合相關(guan) 課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等職業(ye) 學校按規定開足思想政治課“心理健康與(yu) 職業(ye) 生涯”模塊學時,高等職業(ye) 學校按規定將心理健康教育等課程列為(wei) 公共基礎必修或限定選修課。普通高校要開設心理健康必修課,原則上應設置2個(ge) 學分(32—36學時),有條件的高校可開設更多樣、更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選修課。
此外,《行動計劃》還要求,每學年麵向小學高年級、初中、高中、中等職業(ye) 學校等學生,至少開展一次心理健康測評。中小學校要加強心理輔導室建設,開展預警和幹預工作。鼓勵高中、高校班級探索設置心理委員。高校要強化心理谘詢服務平台建設,完善“學校—院係—班級—宿舍/個(ge) 人”四級預警網絡。高校按師生比例不低於(yu) 1:4000配備專(zhuan) 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且每校至少配備2名。中小學每校至少配備1名專(zhuan) (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輔導員、班主任需定期走訪學生宿舍,院係定期研判學生心理狀況。重點關(guan) 注麵臨(lin) 學業(ye) 就業(ye) 壓力、經濟困難、情感危機、家庭變故、校園欺淩等風險因素以及校外實習(xi) 、社會(hui) 實踐等學習(xi) 生活環境變化的學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