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繪本作家寂地:創作就是我對這個世界最深的熱愛

發布時間:2023-05-15 14:31: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5月14日電(記者 王詩堯)“經曆過大城市的橫衝(chong) 直撞、被拒絕和否定過,我們(men) 才會(hui) 理解,真正屬於(yu) 自己的是什麽(me) 。”治愈係繪本作家,百萬(wan) 暢銷作品《我的路》的作者寂地,曆時五年,攜新作《不屬於(yu) 我的城市》歸來。寂地用清新溫暖的繪畫,富有感染力的色彩和溫暖憂傷(shang) 的文字,講述了一個(ge) 個(ge) 略帶幻想色彩,卻又無比真實的故事。

  5月13日,寂地與(yu) 民謠歌手、詩人周雲(yun) 蓬、繪本作家昔酒共聚北京PAGEONE五道口店,展開了主題為(wei) “在不屬於(yu) 我的城市,尋找屬於(yu) 我的路”的新書(shu) 對談活動。

  周雲(yun) 蓬讀後稱:“《不屬於(yu) 我的城市》是一本關(guan) 於(yu) 城市故事的書(shu) ,它好玩又有點變形,它不是現實主義(yi) 的故事,它像寓言,又有點魔幻。”昔酒則說:“《不屬於(yu) 我的城市》源自寂地的生活經曆,她將很多自己心態的轉變都放了進去,更有她的風格以及成長之後的感覺。”

  “寂地一直在陪伴著我們(men) 成長,她傳(chuan) 遞著治愈人心的力量給我們(men) ,幫我們(men) 跨過人生的坎,我們(men) 也在很努力地將這份能量傳(chuan) 遞出去。”見麵會(hui) 上,一位粉絲(si) 向寂地表達了十幾年的閱讀感受。的確,寂地的畫和文字,擁有的治愈人心的力量。很多人都可以在寂地的作品中找到屬於(yu) 青春的影子。

  2005年,寂地背起行囊,開啟了一段長達六年的“人間漂流”。為(wei) 了減輕最親(qin) 愛的母親(qin) 突然離世的苦楚,她滿世界旅行,乘坐著晚班飛機、早班列車穿過一個(ge) 又一個(ge) 城市,聽著火車車輪撞擊軌道發出轟隆隆的聲音,看異國小鎮在朦朧的燈光中漸漸後退……2006年,她隻身前往北京,租下了大望路一間老舊的小屋。

  “躺在床上可以聽見管道裏傳(chuan) 來鄰居爭(zheng) 吵的聲音,聞到別人家的飯菜。我在三十幾平方米的小空間裏堆滿了上千本書(shu) 、世界各地收集來的小東(dong) 西、衣服、畫具……”寂地在這裏通宵畫畫,將每天的工作排滿,不讓自己閑著,不給自己時間停下來想一想。

  “我以為(wei) 這間公寓是我在北京奮鬥的開始,想不到卻是結尾了。”

  對以創作為(wei) 生的漫畫家來說,靈感枯竭、表達欲消退,找不到感覺,是再多努力都沒有辦法彌補的一道坎。創作進入瓶頸期,故事的刻畫缺少了細膩感,內(nei) 容同質化。那些曾經感動人心的句子好像再也寫(xie) 不出來,讀者也不像之前那樣買(mai) 賬。

  創作,曾經是寂地表達自我,與(yu) 世界連接溝通的方式,但這件原本最開心的事情,現在卻變得麵目可憎了起來。她機械地重複著工作,畫作中的人物越來越沒有靈魂,自己跟《失憶症》中的主角一樣變得一天比一天透明。“是時候離開這座不屬於(yu) 自己的城市,重新開啟一段旅途,尋找屬於(yu) 自己的路了。”

  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車,十幾小時的大巴,寂地和愛人員員一起來到了大理,成了最早“逃離北上廣”的文藝青年之一。

  起初在大理的生活並不十分愉快,那時的大理還沒有通快遞。寂地有時也會(hui) 不甘心她的“逃離”,她會(hui) 責怪員員,說她為(wei) 他放棄了自己的事業(ye) 。但情緒過了之後,心裏又十分清楚,自己是在撒氣找借口,她已經不會(hui) 再成功了。

  定居大理之後,寂地和員員也慢慢將生活拚湊成了理想的模樣。“每個(ge) 人都有一個(ge) 很深邃的宇宙,如果我們(men) 總是看著外麵,不去看身邊的那個(ge) 人,就永遠也發現不了他的美好。我也不是一開始就能夠發現員員很多很好的地方,而是互相磨合出來的。”

  後來,寂地常常與(yu) 讀者粉絲(si) 朋友們(men) 分享大理的風景,天上飄著的大片大片的雲(yun) ,地上的綠得發亮的樹,還有洱海邊上的花花草草。

  她也常常把自己對生活的感悟,鼓勵自己的話畫成小畫分享給粉絲(si) 。她又一次找回了那種發自內(nei) 心分享的喜悅感。

  “創作《不屬於(yu) 我的城市》的過程讓我明白了,創作不是我的工作,而是我的熱愛,就算這個(ge) 世界明天就消失了,再也沒有人看了,我還是會(hui) 繼續畫下去。創作就是我對這個(ge) 世界最深的熱愛。”當寂地重新回頭去看那段“偽(wei) 裝著前進,希望所有人喜歡自己,希望自己融入這座城市”“明明憂鬱得不行,還要裝作陽光快樂(le) 的經曆。”她已經多了幾份釋然,也逐漸明白創作的意義(yi) 。(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