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台海觀瀾)兩岸專家共話書院與經世致用文化:共同根脈、共擔使命

發布時間:2023-05-15 14:3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三明5月13日電 (雷朝良)中國朱子學會(hui) 秘書(shu) 長謝曉東(dong) 13日在福建三明舉(ju) 行的首屆“兩(liang) 岸書(shu) 院與(yu) 經世致用文化論壇”上表示:“朱子理學與(yu) 書(shu) 院文化相互促進、相互滋養(yang) ,為(wei) 中華文化的發展和傳(chuan) 承作出了卓越貢獻,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財富,也是兩(liang) 岸同胞共同的文化根脈。今天兩(liang) 岸同胞共同繼承了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chan) ,同時也肩負著共同的文化責任和使命。”

  書(shu) 院是中國古代一種獨特的教育機構。它萌芽於(yu) 唐,興(xing) 盛於(yu) 宋,延續於(yu) 元,全麵普及於(yu) 明清,清末改製為(wei) 新式學堂,延綿1000餘(yu) 年,對中國古代文化教育、學術思想的發展產(chan) 生過巨大的影響。書(shu) 院作為(wei) 中華文化傳(chuan) 承的重要載體(ti) ,在深化兩(liang) 岸交流交往、促進兩(liang) 岸同胞心靈契合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

  本次論壇圍繞兩(liang) 岸書(shu) 院文獻研究、兩(liang) 岸書(shu) 院史與(yu) 書(shu) 院交流研究、書(shu) 院文化當代價(jia) 值研究等相關(guan) 議題展開學術研討、對話和交流。

  中國朱子學會(hui) 顧問朱清認為(wei) ,閩台書(shu) 院熔於(yu) 一爐,台灣書(shu) 院源於(yu) 福建。為(wei) 建立和完善書(shu) 院交流合作機製,構建形式多樣、著見實效的廣闊平台,是閩台兩(liang) 地各相關(guan) 機構、組織和社會(hui) 賢達的共同曆史使命。福建書(shu) 院界尤其要弘揚光大“閩學東(dong) 傳(chuan) ”傳(chuan) 統,與(yu) 台灣書(shu) 院界一道致力於(yu) 新世紀書(shu) 院複興(xing) ,共創中華文化新輝煌。

  中華奉元學會(hui) (奉元書(shu) 院)理事長潘朝陽以視頻方式作“朱子的書(shu) 院精神及與(yu) 台灣有關(guan) 的經世致用儒者舉(ju) 證”主旨報告,他表示,台灣民間社會(hui) 的文化,在朱子儒學的實踐下,幾百年來使台灣文化的核心是朱子的儒教。

  福建師範大學教授謝必震是閩台書(shu) 院與(yu) 經世致用文化研究中心方向帶頭人,他說,在台灣地區的傳(chuan) 統古建築裝飾藝術凝聚了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精髓,諸子百家學說都濃縮在那些石雕、木雕、泥塑、彩繪、交趾、剪粘的藝術精品之中。千百年來,台灣同胞出入古宅祠堂,寺廟宮觀,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精髓早已注入心田。中華文化是兩(liang) 岸文化認同的基礎,任何人無法改變。

  現代高校書(shu) 院製何以興(xing) 起?廈門大學教授張亞(ya) 群認為(wei) ,高校書(shu) 院製是融會(hui) 中西高等教育培養(yang) 模式的創舉(ju) ,書(shu) 院製與(yu) 學院製互補,適應了海峽兩(liang) 岸高校培養(yang) 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需要,在弘揚民族傳(chuan) 統文化精華、促進學術創新和教育交流等方麵能夠發揮重要而獨特的功能。

  新時代經世致用傳(chuan) 播路徑有哪些探索?三明學院閩台書(shu) 院與(yu) 經世致用文化中心主任靳陽春表示,經世致用是在中國曆次社會(hui) 變革的動蕩環境中不斷創新發展而形成的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中華傳(chuan) 統治國治民理念精髓和民本文化精髓。

  首屆“兩(liang) 岸書(shu) 院與(yu) 經世致用文化論壇”由三明學院、中國朱子學會(hui) 主辦,三明學院閩台書(shu) 院與(yu) 經世致用文化研究中心和三明學院馬克思主義(yi) 學院承辦。來自廈門大學、福建師範大學、台灣師範大學等兩(liang) 岸高校、研究機構和地方從(cong) 事書(shu) 院文化與(yu) 朱子文化研究的專(zhuan) 家學者60餘(yu) 人出席,會(hui) 議同步線上直播。(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