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國際博物館日 超六成受訪者感覺這幾年逛博物館的人比以前多了

發布時間:2023-05-18 10:53:00來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博物館熱持續升溫 66.0%受訪者認為(wei) 公眾(zhong) 對精神文化產(chan) 品需求日益旺盛是主因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孫山

  實習(xi) 生 丁香雪鈺

  每到節假日就一票難求、熱門展覽前排起長隊、一進入博物館就不想出來……如今,打卡博物館成為(wei) 很多人的一種新生活方式,博物館也頻現“人從(cong) 眾(zhong) ”模式。如何看待博物館熱?

  博物館熱背後有哪些原因

  今年五一假期期間,據國家文物局不完全統計,全國6000多家博物館共接待遊客超5000萬(wan) 人次,達曆史同期最高水平,一級館均達到遊客接待上限。

  中青報社調中心的調查也顯示,超六成(64.2%)受訪者感覺這幾年逛博物館的人比以前多了。七成多(73.2%)受訪者表示去外地遊玩,會(hui) 把目的地博物館納入必到之地。

  在北京某博物館展館設計機構擔任市場經理的張琰(化名),切實感受到了博物館熱。她發現,北京的幾個(ge) 主要博物館遊客數量不斷增加,“尤其是一些特色主題館或展覽,排隊等候的人特別多”。

  對於(yu) 近幾年公眾(zhong) 參觀博物館熱情持續高漲,66.0%的受訪者認為(wei) 公眾(zhong) 對精神文化產(chan) 品的需求日益旺盛是主因,61.9%的受訪者認為(wei) 是博物館周邊文創展演或產(chan) 品創意不斷,吸引公眾(zhong) ,獲選率排在前兩(liang) 位。其他還有:博物館為(wei) 主題的文博類節目火爆的帶動(57.3%),博物館展覽水平和管理服務意識的提升(49.3%)等。

  相關(guan) 數據從(cong) 供給與(yu) 需求兩(liang) 方麵,反映了博物館熱的原因。在供給端,近些年我國博物館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全國博物館年度報告信息係統顯示,2021年我國共有備案博物館6183家,相比2012年的3069家增長了1倍。

  除了數量上的增長,很多博物館不斷豐(feng) 富展覽形式,借助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增強了博物館的互動性。近些年頻頻出圈的文創產(chan) 品,也帶火了很多博物館,吸引了更多公眾(zhong) ,特別是青少年走進博物館。調查數據顯示,九成(90.8%)受訪者覺得近幾年文創產(chan) 品越來越受歡迎了。交互分析顯示,00後認同的比例更高(92.9%),然後是90後(90.2%)。

  從(cong) 需求的角度來看,越來越多的公眾(zhong) 對文博、曆史產(chan) 生了興(xing) 趣,願意親(qin) 自到博物館感受曆史文化。

  張琰感覺,文博類影視作品和綜藝節目的熱播,提高了人們(men) 對曆史文化的興(xing) 趣,增加了公眾(zhong) 去博物館的意願。“博物館熱與(yu) 文化潮流發展和科技進步密切相關(guan) 。很多博物館推出有深度和文化內(nei) 涵的文創產(chan) 品,受到不少青年的喜愛。而且很多博物館在陳列和展覽方式上改革,增加了高科技的沉浸式和互動體(ti) 驗,給參觀者帶來身臨(lin) 其境的感受,這也成為(wei) 許多人去博物館的動力。”

  北京聯合大學旅遊學院教授李柏文認為(wei) ,博物館熱是公眾(zhong) 旅遊消費升級的必然趨勢,其背後有四方麵原因。“首先,與(yu) 觀光旅遊消費的升級有關(guan) 。在自然觀光需求已經基本得到滿足的基礎上,人們(men) 開始尋求新的旅遊消費熱點,博物館剛好滿足了人們(men) 追求提升型、知識型、學習(xi) 型文化旅遊消費產(chan) 品的需求。第二,博物館熱也與(yu) 公眾(zhong) 文化素質普遍提高有關(guan) 。第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比以前更高了,博物館是體(ti) 現國民精神文化的一個(ge) 生活空間,也會(hui) 相應地變得熱起來。第四,博物館的建設水平也比以前有了很大提升,供給側(ce) 的質量提高了。”

  如何讓博物館更有吸引力

  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為(wei) “博物館、可持續性與(yu) 美好生活”,這也提示著要充分發揮博物館在構建美好生活與(yu) 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

  張琰覺得,青少年更喜歡互動性和高科技體(ti) 驗,如果博物館可以在展示手段上增加更豐(feng) 富的互動項目,采用高科技增加體(ti) 驗感,或許可以吸引更多青少年進入博物館。“還可以開展一些有趣的文化活動,比如文物尋寶、曆史知識競賽等,吸引青少年參與(yu) ”。

  “博物館的講解形式,也會(hui) 直接影響觀眾(zhong) 的參觀體(ti) 驗。”張琰還建議,博物館可以組織一批青年講解員,采用生動活潑的方式為(wei) 青少年觀眾(zhong) 講解曆史文化和文物典故,讓參觀變得更有意思,也讓青少年建立起與(yu) 曆史文化的親(qin) 近感。“還可以增設一些體(ti) 驗課程,如古箏體(ti) 驗、國畫體(ti) 驗、剪紙體(ti) 驗等,讓青少年通過實際操作體(ti) 會(hui) 傳(chuan) 統藝術,也讓曆史文化知識更加生動”。

  對於(yu) 我國博物館未來的發展,李柏文建議,博物館的開放時間可以更加靈活一些,以更好滿足城市居民的需要。“現在博物館一般是上午9點開放,下午4-5點關(guan) 門,這個(ge) 時間剛好與(yu) 上學、上班時間重合,與(yu) 青少年閑暇時間錯位了。”

  “博物館也應更加開放,與(yu) 旅遊相結合。”李柏文分析,先進的博物館應開辟旅遊空間和展覽空間。他認為(wei) 目前博物館的活動還可以更加豐(feng) 富,“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通過看文物、看展品獲得收獲,可以采用更多方式把館藏資源活化起來,利用現代技術、活動演繹等,更加便於(yu) 大眾(zhong) 學習(xi) 。另外,也可以將博物館與(yu) 研學旅遊相結合,提高博物館的專(zhuan) 業(ye) 化和科學性,也更有針對性。”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