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改革風勁鼓征帆 ——來自沈鼓集團混改一線的觀察

發布時間:2023-05-18 11:20:00來源: 人民網

  毫不意外,2023年一季度沈鼓集團又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利潤同比增長58.8%,訂貨同比增長140.3%。

  在此前的2022年,沈鼓集團利潤同比增長76.0%,訂貨同比增長32.6%,主要經濟指標創造曆史新高;還是在這一年,沈鼓集團一口氣拿出了全球最大三代核電屏蔽電機主泵、世界領先的首台套6+1空分壓縮機等十幾項重大自主創新成果,“擺脫依賴、填補空白”已經成為(wei) 外界對沈鼓製造的常規評價(jia) 。

  沈鼓集團是世界上少數幾個(ge) 能夠設計製造大型複雜壓縮機、高端核主泵等重大裝備的製造廠商之一。這家有著70多年曆史的遼寧企業(ye) ,也曾經曆徘徊困頓,而如今卻像是一艘劈波斬浪的巨輪,航速驚人。

  變化從(cong) 哪裏談起?走進沈鼓,大家都不約而同地談到改革,2019年沈鼓集團被納入國家混改試點範圍,2022年初沈鼓集團以增資擴股方式引入國家先進製造業(ye) 二期基金,翻開了企業(ye) 混改的新篇章。

  一年的混改如何為(wei) “老字號”企業(ye) 注入新動能?人民網記者日前深入沈鼓集團調研采訪,嚐試通過這一典型案例為(wei) “老企業(ye) ”如何煥發新活力尋找共性答案。

  優(you) 化股權結構,建立完全市場化的體(ti) 製機製

  據了解,沈鼓集團先期通過子公司混合所有製改革,引入市場化經營機製,提升其經營活力和競爭(zheng) 力,使一些常年虧(kui) 損子公司實現盈利,子公司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率提升150%。子公司成功混改為(wei) 整個(ge) 集團的混改提供了重要啟示和寶貴經驗。2022年上半年,沈鼓集團以增資擴股方式引入國家先進製造業(ye) 二期基金持股39.13%,同步擴大員工持股比例到9.35%。集團股權結構由原來的國資占比76%絕對控股調整為(wei) 國資持股44%,形成了國有資本、戰略投資者、其他小股東(dong) 4∶4∶2的資本結構。

  “我們(men) 研究院和設計院技術部門的專(zhuan) 家們(men) 比集團高層領導的工資還要高。”沈鼓集團科技管理部部長伊洪麗(li) 表示,通過對核心骨幹人員實施股權激勵,實現了核心骨幹與(yu) 企業(ye) 利益捆綁,充分調動了職工的工作主動性。

  通過此次混改,遼寧省沈陽市吸引中央政府投資基金支持重點國有企業(ye) 的市場化改革,通過市場機製充分發揮各類資本在資源、技術等多方麵優(you) 勢。“混改完成後,沈鼓集團成為(wei) 完全市場化運作的混合所有製企業(ye) ,企業(ye) 活力和效率大幅提升。”沈鼓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兼CEO戴繼雙說。

  “幹部”變身“經理人”,完善現代企業(ye) 治理體(ti) 係

  市場化,絕不是說說而已!對於(yu) 沈鼓人來說,變化速度來得有些“超出預期”。最先感受到此輪改革氣息的是核心管理層。通過實施混改,也打通了企業(ye) 機製改革的“最後一公裏”。集團全麵推行兩(liang) 級職業(ye) 經理人市場化選聘,原班子成員全部辭去市管幹部身份,實現由“幹部”到“經理人”的轉變。

  “契約化管理、市場化聘任和解聘。”在啟動內(nei) 部競聘之後,管理層的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得到進一步優(you) 化。集團通過實施“三年任期聘任”製度,對經理層實施契約化考核和管理,以結果為(wei) 標準,以業(ye) 績論英雄,強化價(jia) 值創造考核,根據業(ye) 績完成情況發放薪酬,充分激發了經理層高管幹事創業(ye) 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我們(men) 所有高管績效考核與(yu) 經營業(ye) 績‘掛鉤’,真正做到憑能力任職務、靠成績定去留。”沈鼓集團董事會(hui) 秘書(shu) 金娜說。

  值得一提的是,集團還積極探索建立子公司超額利潤分享機製,將子公司超出利潤指標的20%作為(wei) 幹部員工額外嘉獎。政策實施以來,70名管理人員績效年薪上浮10%;59名管理人員績效年薪下浮20%—70%;15家子企業(ye) 中的核心業(ye) 務骨幹獲得超額利潤獎勵;2727名員工獲得13薪嘉獎。

  危機意識+創業(ye) 精神,激發企業(ye) 內(nei) 生動力與(yu) 創造力

  為(wei) 進一步突出主業(ye) ,提高效率,通過三項製度改革,沈鼓集團所有中層幹部競聘重新上崗,通過構建職務調整、薪酬發放與(yu) 經營業(ye) 績考核結果緊密“掛鉤”的強激勵和硬約束機製,徹底激活了各級幹部的危機意識和幹事創業(ye) 精神,樹立起積極正向的選人用人導向。

  “通過健全‘以崗定薪、因能差異、按績取酬’的工資決(jue) 定機製,實現員工的工資收入與(yu) 崗位職責、工作業(ye) 績直接掛鉤,員工的思想從(cong) ‘為(wei) 企業(ye) 幹’徹底轉向了‘為(wei) 企業(ye) 幹就是為(wei) 自己幹’。”以產(chan) 品設計人員為(wei) 例,同一崗位員工,能力工資遵循因能差異的原則,最低檔與(yu) 最高檔差距可達8倍,真正實現了員工收入與(yu) 公司、部門和個(ge) 人績效緊密相連。

  據金娜介紹,通過實施員工持股及未來股權激勵辦法,讓員工與(yu) 企業(ye) 在價(jia) 值創造緊密結合在一起,共享企業(ye) 發展的成果,進而提升獲得感與(yu) 價(jia) 值感。

  據統計,集團總部崗位由原來的1094個(ge) 減少到604個(ge) ,人數減少438人,員工主動告別“辦公桌”來到“生產(chan) 線”,動力和壓力同時倍增,勞動效率同比提高35.8%。

  改革風勁鼓征帆!

  相比2019年,沈鼓利潤總額增長了9倍,淨資產(chan) 收益率增長了15倍。“去年我們(men) 實施了200多個(ge) 科研項目,當年完成146個(ge) ,創下曆史新高!”沈鼓集團科技管理部部長伊洪麗(li) 形象地說,“現在沈鼓的每一個(ge) 細胞都在動!”

  目前,沈鼓集團已經具備年產(chan) 180萬(wan) 噸乙烯、140萬(wan) 噸PTA、2000萬(wan) 噸煉油,以及500萬(wan) 方LNG、天然氣長輸管線、15萬(wan) 空分,300MW空氣儲(chu) 能、大型清潔煤化工、大型航空航天試驗風洞等裝置用壓縮機組、EVA超高壓往複壓縮機,國核一號、華龍一號核主泵等重大裝備的研製能力,沈鼓集團以自主知識產(chan) 權為(wei) 特征的重大技術裝備研製能力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實現了我國壓縮機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安全、自主、可控,為(wei) 避免中國能源化工產(chan) 業(ye) 被“卡脖子”提供了有力的裝備支撐。

  談到沈鼓的高質量發展,沈鼓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兼CEO戴繼雙表示,沈鼓集團將按照遼寧全麵振興(xing) 新突破三年行動部署,建設市場全球覆蓋、技術全球領先、品牌全球公認的世界一流企業(ye) ,為(wei) 加快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chan) 品向中國品牌轉變貢獻更大力量。

  前不久,國務院國資委將沈鼓集團選樹為(wei) 全國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綜合典型,納入創建世界一流專(zhuan) 精特新示範企業(ye) 名單。據了解,沈陽市國資委正梳理總結沈鼓集團改革經驗,以高水平製度性創新為(wei) 引領,增強改革的係統性、整體(ti) 性和協同性,激發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活力動力。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