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推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跑出“加速度”

發布時間:2023-05-18 16:08:00來源: 學習時報

  作者:王琛(習(xi) 近平經濟思想研究中心)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等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我國製度型開放穩步推進,外貿新業(ye) 態新模式快速發展,成為(wei) 我國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力量。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特別強調“要更大力度推動外貿穩規模、優(you) 結構,更大力度促進外資穩存量、擴增量,培育國際經貿合作新增長點”。新業(ye) 態新模式是我國外貿發展的有生力量,也是國際貿易發展的重要趨勢。因此,要更大力度推動外貿穩規模、優(you) 結構尤其需要加快發展跨境電商、海外倉(cang) 、市場采購貿易、外貿綜合服務企業(ye) 、保稅維修和離岸貿易六種新業(ye) 態新模式。

  外貿新業(ye) 態新模式的發展態勢

  外貿新業(ye) 態新模式是當前全球貿易發展的重要趨勢。當前,我國外貿新業(ye) 態新模式蓬勃發展,經營主體(ti) 和平台載體(ti) 數量持續提升,業(ye) 務範圍更加精細,對外貿發展發揮了重要推動作用。

  各方麵經營主體(ti) 不斷湧現。近年來,我國外貿新業(ye) 態新模式相關(guan) 企業(ye) 數量不斷增加,尤其在2020年以後大幅上升。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跨境電商相關(guan) 企業(ye) 數量2957家,同比增長99.93%。2021年我國跨境電商相關(guan) 企業(ye) 數量4727家,同比增長59.86%。更多領域不具備傳(chuan) 統外貿業(ye) 務能力的中小微企業(ye) 有機會(hui) 通過外貿新業(ye) 態新模式“走出去”參與(yu) 國際貿易往來,同時也催生了一批服務範圍更廣、專(zhuan) 業(ye) 化程度更高的新型外貿服務企業(ye) 。目前,外貿綜合服務企業(ye) 超2000家,在海關(guan) 備案的跨境電商相關(guan) 企業(ye) 1.4萬(wan) 餘(yu) 家,其中電商海外倉(cang) 企業(ye) 已經達到1713家,2022年1—10月新增注冊(ce) 3250餘(yu) 家。

  業(ye) 務範圍向專(zhuan) 業(ye) 細分領域發展。隨著行業(ye) 發展不斷成熟,外貿新業(ye) 態新模式各方麵持續創新,不斷湧現新理念、新產(chan) 品、新技術、新模式,業(ye) 務專(zhuan) 業(ye) 化、精細化、多樣化水平不斷提升。2021年跨境電商滲透率從(cong) 2017年的29%提升到36.32%,業(ye) 態更趨豐(feng) 富,倉(cang) 、運、配物流全產(chan) 業(ye) 鏈覆蓋領域持續擴大。海外倉(cang) 企業(ye) 更加側(ce) 重“庫內(nei) 精細化管理”,市場采購貿易體(ti) 製機製創新不斷向專(zhuan) 業(ye) 市場小商品出口領域延伸。保稅維修業(ye) 務範圍進一步擴展,包含航空器內(nei) 燃引擎、飛機用起落架、無人機、B型超聲波診斷儀(yi) 等高技術儀(yi) 器維修。離岸貿易深度對接國際高標準貿易規則要求,新型離岸國際貿易客戶分類更加精準,貿易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渠道不斷拓展。

  平台載體(ti) 布局不斷深化優(you) 化。目前,我國已設立165個(ge) 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已達43個(ge) 。海外倉(cang) 數量超過2000個(ge) ,總麵積超1600萬(wan) 平方米,分布在俄羅斯、日本、美國、韓國等國家和地區,業(ye) 務範圍輻射全球。39個(ge) 市場采購貿易試點分布在全國21個(ge) 省份、38個(ge) 城市,21個(ge) 自貿試驗區和海南自貿港承載了離岸貿易發展,全國31個(ge) 省區市的156個(ge) 綜合保稅區和臨(lin) 港新片區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加快推動保稅維修發展。

  對外貿發展支持帶動作用不斷增強。近年來,在國際環境深刻變化、超預期因素衝(chong) 擊造成外部不確定性陡增的背景下,跨境電商等新業(ye) 態新模式逆勢而上、蓬勃發展,跑出我國外貿發展“加速度”。2022年,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貿易方式等外貿新業(ye) 態進出口規模超過3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占外貿的比重超過7%。其中,跨境電商進出口(含B2B)2.11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9.8%。其中,出口同比增長11.7%,進口同比增長4.9%,越來越多的“中國製造”通過跨境電商進入國際消費品市場。特別是2023年1—2月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增長15.8%,在整體(ti) 進出口同比下降8.3%的情況下表現出強大的活力和後勁。

  加快發展外貿新業(ye) 態新模式的重要方向

  加快發展外貿新業(ye) 態新模式,要著眼於(yu) 提升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提升經營主體(ti) 創新能力、推進外貿基礎設施建設和優(you) 化平台載體(ti) 布局等方麵,推動外貿新業(ye) 態新模式穩定、健康、高質量發展。

  以提升數字化智能化水平賦能外貿高質量發展。運用新技術新工具,充分發揮新業(ye) 態新模式對外貿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升級的帶動作用,將技術創新和應用優(you) 化作為(wei) 主要著力點,提升外貿全流程各環節,推動建立線上線下融合、境內(nei) 境外聯動的營銷體(ti) 係。持續推動傳(chuan) 統外貿轉型升級,支持傳(chuan) 統外貿企業(ye) 提升數字化水平。探索建設外貿新業(ye) 態新模式大數據基地、海外物流智慧平台等重大數字平台載體(ti) ,鼓勵企業(ye) 利用線上展會(hui) 、大數據平台等渠道開拓國際市場和開展自主品牌推廣,引導中小微企業(ye) 借船出海實現數字轉型。

  提升經營主體(ti) 自主創新能力。在外貿新業(ye) 態新模式各試點地區和相關(guan) 領域開展創新探索,加快推動外貿新業(ye) 態融合發展。持續深化市場采購與(yu) 外貿綜合服務、跨境電商融合發展,探索“跨境電商+海外倉(cang) ”“跨境電商+產(chan) 業(ye) 集群”等新模式,打造一批具有競爭(zheng) 力的內(nei) 外貿一體(ti) 化區域品牌。持續推動外貿新業(ye) 態新模式製度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協同發展,緊跟國際貿易發展新趨勢,優(you) 化體(ti) 製機製和管理模式,增強各方麵集成性,放大對周邊地區和上下遊產(chan) 業(ye) 的帶動效應。加強專(zhuan) 業(ye) 人才培育,鼓勵中高等院校加快設置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加強相關(guan) 領域的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積極培養(yang) 和引進符合外貿新業(ye) 態新模式發展需要的管理人才和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推進新型外貿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外貿企業(ye) 數字化營銷國際互聯網專(zhuan) 用通道,打造與(yu) 跨境電商等新業(ye) 態新模式相適應的公海鐵空立體(ti) 式物流通道,開辟更多跨境電商專(zhuan) 線。加快國際物聯網基站建設,推進國際郵件互換局建設,提升郵快件集散能力。鼓勵企業(ye) 在境外建立零售網點、售後服務網點、批發展示中心。發揮駐外經商機構作用,支持引導中小微外貿企業(ye) 赴外對接洽談,自主建設跨境電商平台和物流網絡。

  優(you) 化新業(ye) 態新模式平台載體(ti) 布局。構建更加科學合理的新業(ye) 態試點體(ti) 係,探索利用新業(ye) 態新模式物流營銷體(ti) 係承接國內(nei) 外產(chan) 業(ye) 轉移的體(ti) 製機製。以保稅維修、離岸貿易等為(wei) 抓手提升自貿試驗區利用兩(liang) 個(ge) 市場、兩(liang) 種資源的樞紐作用,推動在重要領域積極對接國際高標準貿易規則。在傳(chuan) 統貿易合作地區加快貿易新業(ye) 態新模式布局,依托海陸大通道,麵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歐班列重要節點城市和地區建設海外倉(cang) ,積極拓展新興(xing) 國際貿易市場。

  為(wei) 發展外貿新業(ye) 態新模式提供保障

  新業(ye) 態新模式作為(wei) 外貿發展的新生力量,對各方麵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從(cong) 當前我國外貿發展內(nei) 外部環境的現實出發,需從(cong) 優(you) 化製度政策,推動製度型開放、國際合作和風險應對等方麵著手,為(wei) 加快外貿新業(ye) 態新模式提供堅實保障。

  優(you) 化外貿新業(ye) 態新模式製度政策體(ti) 係。以“補短板”思路完善相關(guan) 政策體(ti) 係,引導企業(ye) 加速在跨境電商等重點領域海外布局,出台支持性政策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深化體(ti) 製機製改革,推動金融等配套服務及時轉型升級,根據外貿新業(ye) 態新模式經營主體(ti) 提供適應性服務,增強外貿企業(ye) 風險管理能力,同時推動監管方式創新。維護良好的外貿秩序,進一步明確各方麵規則和標準,優(you) 化國內(nei) 營商環境,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zheng) 規製,保護公平競爭(zheng) ,著力預防和製止外貿新業(ye) 態領域壟斷和不正當競爭(zheng) 行為(wei) 。

  穩步推動外貿新業(ye) 態新模式領域製度型開放。依托上海自貿區臨(lin) 港新片區、海南自由貿易港等製度型開放重點平台,在部分重點領域先行先試,從(cong) 製度、規則等方麵打通跨境電商、離岸貿易等新業(ye) 態新模式深度融入國際市場的各種壁壘,探索建立適應和引領外貿新業(ye) 態新模式發展的國際規則。打造中國外貿新業(ye) 態新模式企業(ye) “走出去”綜合服務基地,識別、選拔、培育一批適應國際高水平外貿規則的國內(nei) 企業(ye) ,通過專(zhuan) 業(ye) 對接平台積極向外推廣。同時,以高水平國際貿易準則為(wei) 標準,推動開展符合條件的本土企業(ye) 業(ye) 務轉型,積極提升企業(ye) 國際市場適應性和競爭(zheng) 力。

  持續深化外貿新業(ye) 態新模式國際交流合作。積極營造穩定的外部環境,進一步推動知識產(chan) 權保護、跨國物流等領域與(yu) 世界主要國家和周邊經濟體(ti) 的經貿合作,推動雙向開放。充分利用共建“一帶一路”機遇,加強與(yu) 周邊國家經貿合作,大力發展絲(si) 路電商。引導外貿新業(ye) 態新模式經營主體(ti) 積極拓展南亞(ya) 、中東(dong) 、拉美等新興(xing) 國際市場,支持企業(ye) 用好區域全麵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拓展市場。加強與(yu) 國外新業(ye) 態新模式企業(ye) 交流合作,探索建立國際跨境電商聯合交易所、海外倉(cang) 聯盟協會(hui) 等合作平台,積極推動成員間貿易對接和標準互認。

  增強外貿新業(ye) 態新模式經營主體(ti) 抗風險能力。建立外貿新業(ye) 態新模式重要領域情報收集和風險研判機製,組織專(zhuan) 業(ye) 力量定期開展外貿新業(ye) 態新模式風險評估,並通過相應形式發布。加快出台關(guan) 於(yu) 外貿新業(ye) 態新模式的法律法規和具體(ti) 規劃文件,為(wei) 外貿企業(ye) 提供法律保障,同時明確規定相關(guan) 統計製度、標準認證體(ti) 係和稅收安排,提升對外貿企業(ye) 的法律支持範圍和力度,在貿易摩擦事件中給予外貿企業(ye) 法律援助,在風險應對、規則適應等方麵對外貿企業(ye) 提供基本技術指導。適當提高對企業(ye) 的貿易摩擦案件投入補助,增強外貿企業(ye) 在突發事件和係統性風險發生後的抵禦能力。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