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著花兒看新疆】新疆策勒昔日戈壁結出幸福果 特色農業讓百姓生活煥新顏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範琪妍):5月17日,“追著花兒(er) 看新疆”采訪團來到新疆和田地區策勒縣,昔日的戈壁縣城如今搖身一變,依托農(nong) 業(ye) 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園區,譜寫(xie) 民族團結友愛、農(nong) 旅融合和諧發展新故事。
“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麥麥提熱伊木·買(mai) 買(mai) 提明是策勒縣策勒鄉(xiang) 巴什玉吉買(mai) 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2017年曾被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兩(liang) 次接見。“總書(shu) 記問我‘你們(men) 村種植什麽(me) ?’我說‘種的石榴’,總書(shu) 記說‘各民族就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談起與(yu)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對話,麥麥提熱伊木·買(mai) 買(mai) 提明依舊難掩激動的神情。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囑托深深地刻在了麥麥提熱伊木·買(mai) 買(mai) 提明心裏,之後,他做了一百餘(yu) 場宣講,把總書(shu) 記的囑托傳(chuan) 遞到基層群眾(zhong) 中。這幾年,他帶領全村積極發展石榴產(chan) 業(ye) ,每家每戶都種植石榴,全村種植兩(liang) 千餘(yu) 畝(mu) ,並開辦石榴加工廠,帶動了當地村民就業(ye) 。與(yu) 此同時,設立石榴籽民族團結教育基地,通過身邊人、身邊事,引領各民族同胞團結友愛、互幫互助。
如今,石榴的產(chan) 量越來越高,老百姓的收入也越來越高。村裏的路修好了,房子也蓋好了。麥麥提熱伊木·買(mai) 買(mai) 提明用流利的普通話說到:“老百姓的日子會(hui) 越過越紅火”。
昔日戈壁化身瓜果基地 百姓生活笑開顏
策勒縣津南新村是天津援疆項目在策勒縣實施的以示範小城鎮建設為(wei) 龍頭,推動農(nong) 村居住社區、示範工業(ye) 園區和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區統籌聯動發展的試驗區。
據策勒縣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副局長賈雷飛介紹,曾經的這裏是一望無垠的戈壁灘,百姓收入單一。天津援疆項目到這裏後,先是做產(chan) 業(ye) 引導,因地製宜地發展起溫室大棚;同時,統一建造房屋、幼兒(er) 園等基礎設施,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條件。目前,全村共有401座標準化溫室大棚,全村371戶中有211戶從(cong) 事相關(guan) 工作,平均收入2萬(wan) 元左右。
50歲的如則麥麥提·阿卜杜拉就是搬遷到新村的村民之一,種植了三個(ge) 大棚的瓜果蔬菜。“以前我是靠遊牧為(wei) 生,居住條件簡陋,生活很不穩定。2018年,我和妻子搬到新村後,生活條件有了明顯的提升,喝的水像礦泉水一樣,吃住都特別方便,收入也提高了。”阿卜杜拉臉上洋溢著幸福說到。
津南新村還成立了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幫助培訓當地村民種植技術,陸續發展了采摘園、體(ti) 驗農(nong) 業(ye) 、特色餐飲等增收項目,吸引各地遊客前來旅遊觀光,形成了農(nong) 旅結合的良好產(chan) 業(ye) 發展模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