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中石化鎮海煉化為世界級石化基地擦亮綠色發展底色 青春接力繪就綠色畫卷

發布時間:2023-05-24 11:24: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在東(dong) 海之濱,白鷺的遷徙之路勾勒出一條石化企業(ye) 的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

  今年“五一”期間,中國石化鎮海煉化公司(以下簡稱“鎮海煉化”)公用工程二部青年員工褚鵬飛在去值班的途中看到,煉油裝置上方群鷺翱翔。每年3月至9月,上千隻鷺鳥在與(yu) 廠區航煤儲(chu) 罐僅(jin) 一路之隔的鎮海煉化白鷺園裏繁衍生息,一幅工業(ye) 文明與(yu) 生態文明交相輝映的綠色畫卷,在這裏徐徐展開。

  更讓褚鵬飛激動的是,4月12日5時許,伴著當日的第一縷朝陽,廠區白鷺園裏,一個(ge) 新生命破殼而出。這是2023年鷺鳥春歸還巢後,全國首個(ge) 石化廠區裏的白鷺自然保護地迎來的第一個(ge) 新生命。

  白鷺被稱為(wei) “生態體(ti) 驗師”,對自然環境要求較高。白鷺園裏的美景也有褚鵬飛他們(men) 的功勞,他們(men) 研發的百萬(wan) 噸級乙烯含硫廢堿液濕式氧化裝置,365天不間斷地處置著具有揮發性異味的高濃度廢堿液——這是鎮海煉化打造“無廢無異味綠色示範基地”的一項基礎工作。“不用別人來誇,小動物會(hui) 說話。”談起團隊的工作,褚鵬飛自豪地說。

  “綠色發展是石化企業(ye) 做強做優(you) 做大的根基。”中國石化鎮海煉化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莫鼎革介紹,作為(wei) 央企,要擔起綠色發展的責任,鎮海煉化通過實施從(cong) “治綠”到“創綠”再到“共綠”3個(ge) 層麵的策略,以實際行動守護綠水青山、助力美麗(li) 中國建設。

  從(cong) 播下一顆“種子”到“枝繁葉茂”

  乙烯主要用於(yu) 製造塑料。鎮海煉化研發的以乙烯為(wei) 代表的化工新材料在生活中被廣泛應用,例如薯片外包裝、真空壓縮袋、塑料餐盒等,同時也被廣泛應用於(yu) 洗衣機、空氣炸鍋等家電產(chan) 品。然而,曾幾何時,我國的乙烯隻能大量依賴國外進口。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對鎮海煉化提出“世界級、高科技、一體(ti) 化”的殷切期望。在莫鼎革看來,總書(shu) 記對鎮海煉化提出的殷切期望播下了乙烯工業(ye) 高質量發展的“種子”,鎮海煉化就此拉開了從(cong) “單一煉油”向“煉化一體(ti) 化”轉型升級的序幕。

  能源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裏。為(wei) 此,鎮海煉化專(zhuan) 門成立了一個(ge) 由跨專(zhuan) 業(ye) 人員協同參與(yu) 的“東(dong) 海爐王”團隊。團隊經曆了大大小小百餘(yu) 次創新,攻克了乙烯生產(chan) 工藝國產(chan) 化、大型化道路上的一個(ge) 又一個(ge) 難題。

  2010年4月20日,鎮海煉化100萬(wan) 噸/年乙烯工程龍頭裝置——乙烯裂解裝置,產(chan) 出了合格乙烯,自此,浙江省結束了沒有乙烯工業(ye) 的曆史。2021年,鎮海煉化參與(yu) 完成的“複雜原料百萬(wan) 噸級乙烯成套技術研發及工業(ye) 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這意味著鎮海煉化乙烯技術發展的“大跨步”,從(cong) “一個(ge) 螺絲(si) 釘都是引進的”躍升到百萬(wan) 噸乙烯成套技術100%實現國產(chan) 化。

  乙烯裝置高效平穩運行,使得鎮海煉化連續6次在所羅門全球乙烯績效評價(jia) 中,位列世界第一群組。作為(wei) 我國百萬(wan) 噸級乙烯成套技術工業(ye) 應用裝置中,運行最平穩、最有效益的裝置,鎮海煉化首套乙烯項目代表了我國乙烯創新的最高水平。

  在此基礎上,被列為(wei) 國務院國資委“2021年度央企十大超級工程”的鎮海基地一期項目,以第二套大乙烯為(wei) 主體(ti) 於(yu) 2022年1月投產(chan) 運行。當前,中國石化鎮海基地原油加工能力達到每年2700萬(wan) 噸,乙烯生產(chan) 能力達到每年220萬(wan) 噸,碼頭年吞吐能力達1.2億(yi) 噸,罐儲(chu) 能力約達1700萬(wan) 立方米,資產(chan) 總額近1000億(yi) 元,已初步建成“世界級、高科技、一體(ti) 化”的綠色石化基地。

  創新的“接力棒”一直在傳(chuan) 遞

  一流的企業(ye) 不僅(jin) 要創造一流的效益,還要有一流的生態。

  “老百姓用‘鼻子’投票。不管石化企業(ye) 指標達不達標,老百姓覺得有異味,那就不行。”莫鼎革表示,這對石化企業(ye)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於(yu) 是,鎮海煉化大力推進“無廢無異味綠色示範基地”建設,努力實現“廢氣不上天、固廢不落地、廢水不出廠”。

  鎮海煉化是國家首批8家環境友好企業(ye) 之一。但石化行業(ye) 想要撕掉“高汙染”的標簽,實現無廢無異味可謂難上加難。需要持續進行核心技術攻關(guan) ,創新的“接力棒”不能掉。

  對此,鎮海煉化生產(chan) 工藝、科技研發、公用工程等各相關(guan) 崗位的青年們(men) 紛紛接過創新的“接力棒”,其中就包括褚鵬飛和其隊友。身在公用工程部門,廠區汙水處理是重要環節,他們(men) 需要從(cong) 處理乙烯生產(chan) 產(chan) 生的含硫廢堿液入手,為(wei) 工廠“淨味”。

  當時,褚鵬飛發現,國內(nei) 的乙烯含硫廢堿液處理裝置的處理能力跟不上。2019年12月,鎮海煉化與(yu) 合作單位共同啟動了百萬(wan) 噸級乙烯含硫廢堿液濕式氧化裝置的研發工作,這也是中石化公司“十條龍”科技攻關(guan) 項目之一。

  項目剛啟動,難題就來了。新裝置基於(yu) 原國內(nei) 處理裝置的技術基礎,放大廢堿液處理能力,然而,這種放大並非簡單的物理放大,而是一個(ge) 複雜的係統工程。一個(ge) 流程上微小的參數變化,可能就需要對反應器的處理能力、反應流程等進行顛覆性設計。因此,團隊隻能不停地試驗。隨著反應器的反應能力問題被解決(jue) ,他們(men) 又在新裝置的反應流程設計上發現了新問題,這一問題會(hui) 導致反應裝置能耗過大。

  “我們(men) 既然決(jue) 定自己做一套東(dong) 西,就肯定要做好,至少不能差於(yu) 別人。”褚鵬飛與(yu) 團隊希望研發出自己的專(zhuan) 利技術。於(yu) 是,他們(men) 鑽研了很久,最終取得了突破。通過他們(men) 研發的裝置,高壓蒸汽每小時的用量從(cong) 4噸降為(wei) 1.7噸,1年可節省高壓蒸汽超兩(liang) 萬(wan) 噸。

  隨著一個(ge) 個(ge) 難題被攻克,2021年10月30日,這套裝置成功建成。令褚鵬飛更加自豪的是,這套自主研發的技術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甚至還在不少環節超越了國外的技術。通過這套技術建設的裝置處理廢堿更為(wei) 徹底,運行周期也更長。

  近年來,鎮海煉化擔起了綠色石化產(chan) 業(ye) “鏈長”的責任,持續攻關(guan) 潔淨能源、綠色石化與(yu) 先進材料領域內(nei) 的前沿技術。鎮海煉化是亞(ya) 洲第一家、世界第四家擁有自主研發生物航煤技術的企業(ye) ,建設運行了亞(ya) 洲首套10萬(wan) 噸/年生物航煤工業(ye) 裝置,滿負荷運行1年即可消化掉1座千萬(wan) 級人口城市1年回收的“地溝油”。

  “新兵”打綠色技術攻關(guan) 的硬仗

  隨著新技術持續誕生,鎮海煉化的生態環境也在不斷改善。鷺鳥每年向白鷺園遷徙,新生命也在這裏不斷誕生。4月14日,新一批的白鷺寶寶破殼而出。

  與(yu) 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湧向鎮海煉化,為(wei) 這裏帶來新活力。“要給年輕人一個(ge) 公平的舞台。年輕人自己來唱戲,唱得好,就能成功。”莫鼎革說。

  鎮海煉化的年輕人占比較高,且正在快速成長。在這裏,“老兵”帶“新兵”,“新兵”打硬仗,一批年輕人正在石化行業(ye) 的高科技領域持續攻關(guan) ,為(wei) 行業(ye) “造血”。

  90後王崧合就是其中之一。作為(wei) 中石化寧波新材料研究院博士,他目前正在進行新材料攻關(guan) 。王崧合有一個(ge) 遠大的目標:自己研究的材料要通過創新立足世界,也要通過低成本造福於(yu) 民。

  從(cong) 2019年開始,王崧合開始研究超潤濕聚合物材料的開發及應用。這款材料具有超親(qin) 水、超親(qin) 油等特性,一旦研發成功,進行規模化應用,對於(yu) 鎮海煉化這樣的大型石化企業(ye) 的綠色化轉型之路來說,將會(hui) 是一個(ge) 重要的注腳,未來在民用企業(ye) 的應用或將更加廣泛。

  “3年的研發,每一步都很難。”王崧合每天都“泡”在實驗室與(yu) 現場,他把實驗室、現場和生活“連”在了一起。用他的話說,調整新材料的配方就像做飯一樣,加哪種料,會(hui) 做出什麽(me) 效果,他在腦海裏預演了一萬(wan) 種可能後,再從(cong) 其中選擇幾種最有可能性的“配方”進行實驗。

  新材料是化工領域的未來,也是競爭(zheng) 的熱點,年輕人在中石化寧波新材料研究院頂起了“半邊天”。在這裏,像王崧合這樣的年輕人還有很多。據統計,該研究院35歲以下的年輕人占比達80%。

  “十四五”期間,鎮海煉化將繼續朝著“世界級、高科技、一體(ti) 化”的目標前進,奮力推進高質量發展建設,成為(wei) 支撐寧波萬(wan) 億(yi) 級綠色石化產(chan) 業(ye) 集群的“硬核擔當”。這幾年,莫鼎革有一個(ge) 明顯的感受:進入鎮海基地的年輕人充滿了活力,鎮海煉化也充滿了希望。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趙麗(li) 梅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