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團幹部應做到“六要”
共青團作為(wei) 黨(dang) 的忠實助手和可靠後備軍(jun) ,肩負著為(wei) 黨(dang) 育人的職責使命。而基層團幹部素質的高低直接關(guan) 係著黨(dang) 的青年工作在基層貫徹執行的實際成效。2023年是縣域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攻堅之年,基層團幹部應該做到“六要”。
一要更深一點,把工作基礎打牢。2022年年底,以基層為(wei) 重點的縣域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在我市全麵推開,為(wei) 共青團工作夯實基礎、築牢根基提供堅強保障。改革以幹部來源多元化、組織方式多樣化、引領動員網絡化、工作內(nei) 容項目化、生存資源社會(hui) 化、運行機製扁平化為(wei) 主攻方向,進一步彰顯共青團政治功能和社會(hui) 功能,聚焦拓展工作領域、重構工作架構、創新工作機製、重塑工作力量、延伸工作陣地、不斷拓寬工作覆蓋麵,構築起基層組織體(ti) 係建設的“四梁八柱”,真正讓黨(dang) 有支撐感、讓青年有獲得感,不斷提升團的引領力、組織力、服務力和大局貢獻度。
二要更新一點,把工作方法創新。“青年是常為(wei) 新的,最具創新熱情,最具創新動力”。我們(men) 不斷探索和創新共青團工作新途徑、新思路、新模式,讓創新成為(wei) 工作彎道超車的加速器。在組織方式創新上,立足青年空間分布、區際流動、代際轉換等特點,聚集青年特點,轉變組織觀念,以地緣、業(ye) 緣、趣緣等聯係紐帶設計組織方式和活動載體(ti) ,形成跨地域、跨圈層、跨單位的“團組織+青年社團”的新型青年組織體(ti) 係,有效融入青年生活圈、社交圈、居住圈。在工作手段創新上,打造“互聯網+”工作模式,推動共青團的組織建設、陣地建設、工作載體(ti) 、活動開展等向網絡延伸。在工作機製創新上,從(cong) 青年工作中、青年呼喚中、青年訴求中尋找工作創新點。例如,按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的“如果每個(ge) 團幹部都有二三十名貼心的青年朋友,那做工作就不一樣!”的要求,建立縣域團幹部密切聯係青年製度,推動基層團幹部每周不少於(yu) 兩(liang) 天時間走進青年中間,麵對麵為(wei) 青年服務,不斷增進對青年的感情;提高團幹部、團員來自基層的比率,更廣泛地傾(qing) 聽和吸收青年的呼聲與(yu) 意願。例如,根據青年群體(ti) 的學習(xi) 、工作、生活習(xi) 慣,探索更加靈活的工作模式,充分利用學生的課餘(yu) 時間和職業(ye) 青年的業(ye) 餘(yu) 時間開展教育和實踐活動等,不斷滿足青年的多樣化需求。
三要更活一點,把工作領域拓寬。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團的最大優(you) 勢在於(yu) 遍布基層一線、深入青年身邊。”團的組織不僅(jin) 要“鋪天蓋地”建起來,更要讓基層“毛細血管”活起來。一是要靠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堅持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深入基層、深入群眾(zhong) 開展調查研究,及時了解在上麵難以聽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況新問題,掌握第一手資料,向群眾(zhong) 問計問策。”基層團幹部要經常調查研究,通過調研發現短板不足、找到難點堵點、改進工作方法、優(you) 化工作方案,全力以赴推進改革。二是要靠資源籌集多元化。基層團組織改革要破解“缺編製、缺經費、缺辦公場所、缺工作人員”的問題,基層團幹部要做到探索構建“多元化、多渠道、多層次”的模式,實現生存資源社會(hui) 化,著力破除行政化思維和路徑依賴,通過麵向社會(hui) 找資源,麵向青年找幫手,激發基層組織活力與(yu) 動力。三是要靠工作運行項目化。要提升“項目為(wei) 王”的意識,把做好黨(dang) 的青年工作的“大任務”轉化為(wei) 一個(ge) 個(ge) 具體(ti) 的“小項目”,建立項目清單,健全團內(nei) 外“揭榜領辦”和工作評價(jia) 機製,推動各項工作任務落地看得見、摸得著、抓得住、拎得起、落得實。四是要靠組織動員網絡化。要不斷深化網絡化動員能力,形成牽動支部、直麵青年、通達社會(hui) 的信息傳(chuan) 遞和響應機製,實現在基層團組織的動員下,廣大青年能一呼百應、一往無前。
四要更近一點,把青年團結凝聚。團的最大優(you) 勢在於(yu) 遍布基層一線、深入青年身邊,不斷履行鞏固和擴大黨(dang) 執政的青年群眾(zhong) 基礎這一政治責任。一是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要注重換位思考,自覺擺正位置、放低姿態、放下身段,從(cong) 靈魂深處革除“官”念。二是走進青年、融入青年。努力做到跟青年有共同語言,多和青年交朋友,與(yu) 廣大青年打成一片,用青年易於(yu) 接受的方式開展工作。三是關(guan) 心青年、服務青年。從(cong) 青年最關(guan) 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聚焦廣大青年“急難愁盼”,為(wei) 青年辦實事、解難事。四是引領青年、凝聚青年。要引領青年樹立遠大誌向,早立誌、立大誌,不斷提高朝氣、銳氣、正氣,做一個(ge) 幹淨的人、純粹的人。
五要更快一點,把工作效率提升。要突出一個(ge) “快”字。廣大團幹部要有“開局就奔跑,起步就提速”的工作狀態,要有時不我待、隻爭(zheng) 朝夕的緊迫感,咬定目標、苦幹實幹,克服困難、擔當作為(wei) ,確保改出活力、改進治理、改出發展,以更大的拚勁、闖勁、韌勁,確保在改革中走在前、作表率。要牢記一個(ge) “幹”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河南安陽林州市紅旗渠紀念館考察時指出,“社會(hui) 主義(yi) 是拚出來、幹出來、拿命換來的,不僅(jin) 過去如此,新時代也是如此”。廣大基層團幹部要“繼承和發揚吃苦耐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摒棄驕嬌二氣”,把工作幹實、幹好。要堅持一個(ge) “實”字。堅持目標導向,切實提高基層團組織運行整體(ti) 效能。堅持問題導向,敢於(yu) 正視問題,帶著問題做好調研,找準問題的症結所在。堅持結果導向,堅持用事實說話、用數據說話。
六要更嚴(yan) 一點,把能力作風做實。毛澤東(dong) 同誌指出“政治路線確定以後,幹部就是決(jue) 定的因素”。縣域共青團改革的成效如何,關(guan) 鍵看落實,最終靠幹部,檢驗的是基層團幹部的能力和作風。一是政治上從(cong) “嚴(yan) ”。作為(wei) 新時期團幹部就是要以黨(dang) 的旗幟為(wei) 旗幟、以黨(dang) 的意誌為(wei) 意誌、以黨(dang) 的使命為(wei) 使命,深刻領會(hui) “兩(liang) 個(ge) 確立”的決(jue) 定性意義(yi) ,增強“四個(ge) 意識”、堅定“四個(ge) 自信”、做到“兩(liang) 個(ge) 維護”。二是能力上從(cong) “嚴(yan) ”。要加強學習(xi) ,學習(xi) 不是蜻蜓點水、淺嚐輒止,要掌握方法規律,要堅持問題導向,注重調查研究,向書(shu) 本學習(xi) 、向實踐學習(xi) 、向青年學習(xi) ,把握青年工作規律,指導具體(ti) 實踐,推動改革發展。要錘煉本領,勇於(yu) 到艱苦環境和基層一線去擔苦、擔難、擔重、擔險。三是作風上從(cong) “嚴(yan) ”。要牢記從(cong) 善如登、從(cong) 惡如崩的道理,養(yang) 成慎始、慎獨、慎微的意識,守得住做人、處事、用權、交友的底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