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量子”求變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海涵 見習(xi) 記者 袁潔)在合肥市高新區,有一條路被稱作“量子大道”,馬路兩(liang) 旁坐落著量子領域上下遊關(guan) 聯企業(ye) 20餘(yu) 家,他們(men) 支撐了合肥市乃至安徽省打造“量子科技”和“量子產(chan) 業(ye) ”雙高地的夢想。
5月31日,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盾量子”)攜手合作夥(huo) 伴發布新一代量子計算雲(yun) 平台,並接入“祖衝(chong) 之號”同款176比特超導量子計算機。這刷新了我國雲(yun) 平台的超導量子計算機比特數記錄,將進一步推動量子計算軟硬件生態建設。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祖衝(chong) 之號”量子計算總師朱曉波解釋說,比特數是衡量量子計算機可實現的計算能力的重要指標。前期,中國科大“祖衝(chong) 之號”研發團隊在原“祖衝(chong) 之號”66比特的芯片基礎上做出提升,使用戶可操縱的量子比特數達到176比特。除了比特規模,在涉及量子計算機性能的連通性、保真度、相幹時間等關(guan) 鍵指標上,“祖衝(chong) 之號”雲(yun) 平台接入的新一代量子計算機的設計指標也瞄準國際最高水平。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近年來,量子科技發展突飛猛進,成為(wei)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前沿領域。加快發展量子科技,對促進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國盾量子技術發源於(yu) 中國科大潘建偉(wei) 院士團隊,從(cong) 產(chan) 業(ye) “無人區”出發,公司已經掌握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實用化量子保密通信核心技術等,擁有國內(nei) 外量子技術相關(guan) 專(zhuan) 利194項及多項非專(zhuan) 利技術。
由於(yu) 量子計算機研發門檻極高、運行環境嚴(yan) 苛、輔助設備複雜等,目前全球接入量子計算真機的雲(yun) 平台很少。“祖衝(chong) 之號”量子計算常務副總指揮、國盾量子董事長彭承誌說,量子計算未來可為(wei) 密碼分析、人工智能、氣象預報、資源勘探、藥物設計等所需的大規模計算難題提供解決(jue) 方案,量子計算雲(yun) 平台則是量子計算走向應用的重要一步。
曾經,國盾量子也麵臨(lin) 核心器件小型化、元器件短缺等技術難題。除了自身科研奮鬥,政府也給予支持和幫扶。近年來,合肥市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為(wei) 契機,製定了《合肥市量子信息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2020-2030年)》,在創新支持、成果轉化、試點工程、場景建設方麵多管齊下,加速量子科技成果從(cong) “落地生根”到“開花結果”。
2022年,合肥市更是打出一套量子產(chan) 業(ye) 扶持“組合拳”:編寫(xie) 量子產(chan) 業(ye) 發展報告,梳理全市量子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斷點環節招引目標企業(ye) ,常態化開展量子產(chan) 業(ye) 重點項目調度會(hui) ,主動對接量子國家實驗室等單位,建立招商對接機製;完成量子產(chan) 業(ye) 鏈企業(ye) 認定和產(chan) 業(ye) 鏈調庫工作,為(wei) 企業(ye) 申請高層次人才保駕護航,推動龍頭企業(ye) 儀(yi) 器設備盡快完成國產(chan) 化替代;常態化開展雙需對接會(hui) ,為(wei) 企業(ye) 對接科技局等市直部門,解決(jue) 創新產(chan) 品和場景需求等問題。
“量子科技在科研方麵具有多學科交叉的特點,需要物理、計算機、數學、工程等不同背景的工作者通力合作。”5月31日,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國盾量子總裁應勇感慨,量子計算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正麵臨(lin) 研發人才短缺等新挑戰。這需要更多針對性的支持政策來鼓勵創新人才向企業(ye) 流動。
“社會(hui) 大眾(zhong) 可以利用量子計算雲(yun) 平台進行科普,親(qin) 身體(ti) 驗簡易的量子計算編程和圖像實驗等。”彭承誌呼籲,量子計算現階段正處於(yu) 從(cong) 原型機到專(zhuan) 用機的攻堅時期,需要集合產(chan) 學研各方力量培養(yang) 具有跨學科潛力的人才,最終探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通用量子計算道路,推進更多科技成果轉化“沿途下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