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開展形式多樣科普活動迎接“六一”國際兒童節
在三晉大地探尋煤炭的“神奇旅程”,在雪域高原感受冰川科學的無窮魅力,在南海之濱逐夢深藍體(ti) 驗“有趣的海洋”……一係列有趣的科普活動連日來在全國各地“遍地開花”。
今年6月1日是第63個(ge) “六一”國際兒(er) 童節,恰“接棒”第7個(ge) 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各地科技工作者們(men) 走出實驗室,走到廣大青少年兒(er) 童身邊為(wei) 他們(men) 送上精彩的科普大禮。
科技館玩轉花樣點亮少年科技夢
為(wei) 迎接“六一”國際兒(er) 童節,湖北省科技館沉浸式空中影院日前開放試運行,數十米高的漏鬥形造型建築十分吸睛。據悉,該影院建築麵積約2000平方米,影院半空有一座360度環形步道,致力於(yu) 給小朋友們(men) 帶來全新的觀影體(ti) 驗。
科技館、博物館等科普教育基地作為(wei) 青少年兒(er) 童的“第二課堂”,近年來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科學普及作用,點亮少年科技夢。
在今年科技活動周期間,河南自然博物館走進中牟縣晨陽路學校,為(wei) 學生帶來“博物館+數字科技”學習(xi) 新體(ti) 驗,通過智慧化的手段,使館藏藏品“活”起來、“動”起來、“智”起來。
通過AR智能眼鏡,學生們(men) 仿佛插上了翅膀,穿越回遠古的叢(cong) 林秘境,與(yu) 已滅絕的遠古生物虛擬互動,聽它們(men) 講述自己的身世之謎。
這幾天,廈門市科技館啟動了盛夏巡龍季活動,其中國內(nei) 藏品多樣性最高、珍貴標本密度最高的恐龍化石主題展覽——“尋龍記”恐龍化石科考展將展出超百件化石精品。
“我們(men) 希望通過精心布展,激發青少年的興(xing) 趣愛好,關(guan) 注化石的科普價(jia) 值。”廈門科技館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
為(wei) 少年兒(er) 童做有溫度的科普
“這是木棉花、這是稻穗、這是……”在海南三亞(ya) 崖州灣科技城上海世外教育附屬外國語學校,就讀一年級的雷晰然向記者展示她粘貼的玻璃畫。
“六一”兒(er) 童節前夕,海南三亞(ya) 崖州灣科技城結合園區深海、南繁種業(ye) 科研和產(chan) 業(ye) 特色,準備了多項精彩紛呈的親(qin) 子手工主題活動陪孩子們(men) 共度節日。
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liang) 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yu) 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如何才能把科普做到孩子們(men) 的心坎上,如何精準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在甘肅秦州區,中鐵二局天隴鐵路四分部誌願者們(men) 一起走進娘娘壩鎮李子中心學校,將科普教育融入“開學課堂”。
在山西太原市,孩子們(men) 走進中國科學院山西煤化所科學實驗室,用科學儀(yi) 器發現微觀世界,向科學家發問。
在《清潔能源和生態文明》科普講座中,中國科學院山西煤化所研究員、山西煤化工技術國際研發中心主任韓怡卓,從(cong) 能源利用史講起,用豐(feng) 富的案例解釋了身邊為(wei) 何出現越來越多的極端氣候現象,二氧化碳超量排放會(hui) 給環境和生活帶來哪些隱患,為(wei) 大家講述實現“雙碳”目標的緊迫意義(yi) 。
“我們(men) 希望通過開放日的形式讓孩子們(men) 在活動中學到科學知識,利用好身邊的科學知識,將知識融會(hui) 貫通應用到生活中來。”韓怡卓說。
科技工作者變身科普導師
5月31日,廣州市幼兒(er) 園裏,“遙不可及”的科學家來到孩子們(men) 身邊,搖身一變成為(wei) 科普導師,拉近了兒(er) 童與(yu) 科學的距離。
據悉,這是廣東(dong) 省科學院幼兒(er) 園舉(ju) 行的第二屆STEAM科技節暨慶“六一”科普嘉年華活動,活動中將廣東(dong) 省科學院豐(feng) 富的科普資源“搬”進幼兒(er) 園。
“我們(men) 依托廣東(dong) 省科學院20多個(ge) 國家、省、市級的科普基地進行科普教育,形成了自己的科普教育特色。”廣東(dong) 省科學院人力資源部副主任、廣東(dong) 省科學院幼兒(er) 園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符曉雲(yun) 說,此次活動充分發揮科學教育特色,培養(yang) 幼兒(er) 從(cong) 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科技素養(yang) ,探索發現身邊的科學現象和科技奧秘。
在福建廈門,中國科學院院士田中群百忙之中來到廈門市第一中學,與(yu) 同學們(men) 展開了一場關(guan) 於(yu) 新能源領域科技創新的漫談。
“成為(wei) 優(you) 秀的人才不在於(yu) 要追求掌握了多少知識點,而是要培養(yang) 自己具備全局性的知識框架、多元化的視角以及多學科的關(guan) 聯能力。”田中群建議青少年們(men) 要以探索問題和解決(jue) 問題為(wei) 導向,通過學習(xi) 盡量少的知識點,快速建立知識點間的邏輯關(guan) 係,形成全局性的知識框架。
“田老師強調多學科交叉的重要性,讓我對化學這門學科有了全新的理解。”聆聽講座的學生陳域聖在講座之後談起感受。
據悉,當日的講座是廈門2023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係列主題活動之一。結合“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和“六一”國際兒(er) 童節,廈門市科協、廈門市科技局在全市範圍組織開展了一係列精彩紛呈的科普活動,其中“院士大講堂”、青少年科學競賽、科技展等多項活動麵向廣大青少年。
(科技日報 記者韓榮 楊宇航 孫越 頡滿斌 符曉波 吳純新 葉青 王祝華 通訊員吳玉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