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勳模範 | 他們,為祖國的花朵保駕護航
含苞的花朵,有賴陽光的照耀和雨露的滋養(yang) ;美好的少年,在社會(hui) 各界的關(guan) 懷中茁壯成長。
他們(men) 白衣執甲,打跑名為(wei) 疾病的“怪獸(shou) ”;他們(men) 言語諄諄,提燈立於(yu) 三尺講台;他們(men) 堅定公理和正義(yi) ,竭誠捍衛少年兒(er) 童的權益;他們(men) 傾(qing) 力奉獻,匯聚社會(hui) 愛心澆灌幼小的心靈……
六一兒(er) 童節到來之際,讓我們(men) 走近這些嗬護少年兒(er) 童身心的人們(men) 。
他,守護孩子的健康
也許,許多人並不了解什麽(me) 是中國脊髓灰質炎疫苗,但卻對兒(er) 時吃過的白色小“糖丸”印象深刻。這粒小“糖丸”,包裹著“人民科學家”顧方舟一生的故事。
脊髓灰質炎俗稱小兒(er) 麻痹症,生病的對象主要是7歲以下的兒(er) 童,一旦患病就無法治愈。
1955年,小兒(er) 麻痹症在青島、上海等地暴發蔓延,麵對被家長抱到眼前的一個(ge) 個(ge) 患兒(er) ,無數醫生陷入束手無策的煎熬。
1957年,以顧方舟為(wei) 組長的一支脊灰活疫苗研究協作組在昆明遠郊的山洞搭起了疫苗實驗室。
他曾冒著癱瘓的危險喝下了一瓶疫苗溶液,也曾瞞著妻子,讓自己的孩子試服疫苗……
曆經千難萬(wan) 險,1960年底,首批500萬(wan) 人份疫苗在全國11個(ge) 城市推廣開來,遏製脊髓灰質炎流行高峰。
1990年,全國消滅脊髓灰質炎規劃開始實施。
2000年,“中國消滅脊髓灰質炎證實報告簽字儀(yi) 式”舉(ju) 行,74歲的顧方舟作為(wei) 代表,鄭重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醫路雨兼風,仁心佑孩童,從(cong) 無疫苗可用到消滅脊髓灰質炎,顧方舟用一生的奉獻,讓中國兒(er) 童遠離了小兒(er) 麻痹症。
她,照亮孩子的未來
“我們(men) 不僅(jin) 要讓每一個(ge) 孩子都閃閃發光,還要讓他們(men) 成為(wei) 更好的自己。”這是重慶市人民小學校長、黨(dang) 委書(shu) 記楊浪浪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從(cong) 1993年畢業(ye) 後走上人民小學的講台,成為(wei) 當時學校裏唯一的英語老師開始,楊浪浪就在思考,什麽(me) 樣的教育能讓孩子受用一生?
她利用重慶的紅色資源,上好“行走的思政課”,為(wei) 孩子們(men) 扣好人生的第一顆扣子;她堅持德育並重,提出“勞動最美”理念,率先發起成立全國大中小學勞動教育聯盟;她送課下鄉(xiang) 、精準幫扶的足跡走遍重慶的各個(ge) 區縣,讓優(you) 質的教育教學影響更多師生,助力更多孩子成長成才……
“教育要為(wei) 國家計深遠,為(wei) 民族計深遠,為(wei) 未來計深遠,可教育的實踐是在細微處點燈。”一線從(cong) 教近30年,楊浪浪求索的身影,映照著新時代教師的育人初心。
在大江南北,無數優(you) 秀教師長久佇(zhu) 立在方寸講台上,提著燈,努力照亮孩子們(men) 走出校園後的人生之路。
她,捍衛孩子的權益
未成年人保護,是全國人大代表、陝西省女法律工作者協會(hui) 會(hui) 長方燕一直關(guan) 注的重點領域。
第十三屆、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履職期間,方燕深入各地的福利院、兒(er) 童醫院,針對未成年人群體(ti) 和相關(guan) 領域開展專(zhuan) 題調研,從(cong) 包含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等領域,累計提出40項議案、193項建議。
建議鼓勵收養(yang) 病殘兒(er) 童,對收養(yang) 家庭予以支持、加強關(guan) 注、建立關(guan) 愛回訪製度;建議強化學校、家長、群團組織與(yu) 司法部門的協同支持體(ti) 係,及時發現並堅決(jue) 打擊侵害青少年身心安全的新型犯罪;建議規範未成年人網絡直播現象……
在她的努力下,一條條建議被采納吸收,讓未成年人的權益得到了更有力的保障。
作為(wei) 一名律師,方燕始終在基層普法一線。通過線上線下方式,為(wei) 企業(ye) 、社區、機關(guan) 單位宣講民法典,為(wei) 學校、學生、家長宣傳(chuan) 未成年人保護法,為(wei) 參加法律援助的律師宣講法律援助法。
“法治建設對未成年人健康成長至關(guan) 重要,多年的努力讓我愈發堅定用法治力量為(wei) 少年兒(er) 童撐起一片藍天的信念與(yu) 初心。”方燕說。
他,溫暖孩子的心田
“親(qin) 愛的誌願者哥哥:我的鞋破了,爸爸媽媽好多年沒回來,下雪的時候,我冷……”
2007年,在一次上海捐髓誌願者到孤兒(er) 院送關(guan) 愛的公益服務中,孩子渴望的眼神和單純的心願,讓雲(yun) 南省紅十字人道誌願服務隊隊長楊海龍下定決(jue) 心,要給孩子們(men) 圓夢。
而後,楊海龍召集誌願者,創立了雲(yun) 南省紅十字微公益項目,將各界人士的點滴愛心匯集起來,11年來籌款3.1億(yi) 元,其中1.1億(yi) 元用於(yu) 需要幫助的少年兒(er) 童。
致力於(yu) 公益事業(ye) 18年,少年兒(er) 童始終是楊海龍關(guan) 注的重點。僅(jin) 近三年,楊海龍就先後統籌參與(yu) 了97個(ge) 少年兒(er) 童相關(guan) 的公益服務項目。
“很多孩子最缺的不是錢,是關(guan) 注和愛。”長期致力於(yu) 兒(er) 童公益項目,楊海龍不斷發掘孩子所需,盡力滿足孩子所求。
他會(hui) 跑40多公裏路給參加助學夏令營的12歲哈尼族男孩買(mai) 生命中第一個(ge) 生日蛋糕;會(hui) 和團隊一起一次又一次通過走訪勸回輟學的學生;會(hui) 常年組織大學生誌願者與(yu) 接受滇苗助學項目資助的孩子相互通信,幫助孩子敞開心扉……
“通過我們(men) 無數誌願者和愛心人士的奉獻,越來越多的孩子得到了救助,過程中我也收獲了很多感動和能量,激勵著我永不停步。”楊海龍說。
記者:董博婷、許祖華、柯高陽
編輯:初杭、劉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