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推動產業迭代升級 “產業大腦”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杭州的產(chan) 業(ye) 大腦係統可以把行業(ye) 信息共享,得益於(yu) 此,我們(men) 發現本地就有與(yu) 我們(men) 強相關(guan) 的企業(ye) 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並與(yu) 對方實現了技術算法方麵的合作,不再需要去省外集采。”日前,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采訪活動中,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的紫光恒越(杭州)技術有限公司高級體(ti) 驗營銷專(zhuan) 員汪東(dong) 潔向記者介紹了杭州的“產(chan) 業(ye) 大腦”給企業(ye) 帶來的便利和益處。
在浙江,產(chan) 業(ye) 數字化發展隨處可見,如今更是在走深走實。2021年年初,浙江省在全省數字化改革大會(hui) 上提出建設“產(chan) 業(ye) 大腦”,即基於(yu) 係統集成和經濟調節智能化的理念,將資源要素數據、產(chan) 業(ye) 鏈數據、創新鏈數據、供應鏈數據、貿易流通鏈數據等匯聚起來,運用雲(yun) 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對數字產(chan) 業(ye) 發展和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進行及時分析、引導、調度、管理,實現產(chan) 業(ye) 鏈和創新鏈雙向融合。
如今,浙江省各地“產(chan) 業(ye) 大腦”的建立,正在推動產(chan) 業(ye) 迭代升級,為(wei) 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助力一、二、三產(chan) 高質量發展。浙江省經信廳副廳長葉健鬆介紹,目前,浙江打造以“產(chan) 業(ye) 大腦+未來工廠”為(wei) 核心的數字經濟係統,已建設細分行業(ye) 產(chan) 業(ye) 大腦96個(ge) ,創新打造產(chan) 業(ye) 大腦能力中心,累計建設未來工廠52家、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601家。
“中國視穀”串起杭州視覺智能核心產(chan) 業(ye)
近年來,杭州正在推進“中國視穀”建設。作為(wei) 杭州產(chan) 業(ye) 生態新地標,“中國視穀”建設已被納入工信部和浙江省合作協議,2022年,杭州視覺智能核心產(chan) 業(ye) 實現營收超2825億(yi) 元,整體(ti) 規模超7000億(yi) 元,基本形成覆蓋上中下遊全產(chan) 業(ye) 鏈的產(chan) 業(ye) 生態圈。
紫光恒越(杭州)技術有限公司是“中國視穀”窗口園區的一家優(you) 勢企業(ye) 。這家公司利用5G、AI、邊緣計算等先進的數字化技術,通過一整套IT應用係統,實現產(chan) 品和解決(jue) 方案的有效結合,達到生產(chan) 設備、生產(chan) 產(chan) 品、人員及生產(chan) 信息化的全麵互聯互通和自動化、智能化、可視化運作。
同樣位於(yu) 杭州蕭山“中國視穀”窗口園區的先臨(lin) 三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在三維視覺領域深耕了18年的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其高精度3D掃描業(ye) 務可為(wei) 用戶提供設計、仿真、製造、檢測等環節應用的3D數字化解決(jue) 方案,廣泛應用於(yu) 汽車工業(ye) 、航空航天、能源重工、電子電器、文博藝術、康複矯治、虛擬現實、教育科研等行業(ye) ,公司產(chan) 品已銷往全球10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國際業(ye) 務占比超過50%。
在先臨(lin) 三維董事長兼CEO李濤看來,杭州的營商環境優(you) 越,政府對企業(ye) 的服務意識強,對公司的發展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作為(wei) 一家生產(chan) 高精度儀(yi) 器的企業(ye) ,我們(men) 對場地的溫度、濕度、防震等條件要求非常高。我們(men) 曾經麵臨(lin) 場地缺乏、產(chan) 品無法生產(chan) 的問題。政府了解後,很快就把附近合適的場地落實給我們(men) 擴容。”他說。
李濤介紹,視覺技術是複合的技術,視覺產(chan) 業(ye) 鏈包括光學、電子、計算、數據傳(chuan) 輸等配套產(chan) 業(ye) ,無法靠一個(ge) 企業(ye) 單打獨鬥去做,要通過集群發展來推動多種器件開發。杭州的產(chan) 業(ye) 大腦恰恰給了企業(ye) 更多機會(hui) 。“政府會(hui) 扶持新型產(chan) 業(ye) 的發展,在杭州濱江,我們(men) 的上遊供應商有十幾個(ge) ,大家距離近,能實現信息溝通,開發商的協作、質量問題的處理效率都會(hui) 高很多。”
先臨(lin) 三維還得到了政府在技術研發和人才合作方麵的支持。李濤說,目前公司擁有研發人員300多名,占總人數的36%,其中碩博研發人才約占40%;建有浙江省省級重點企業(ye) 研究院、浙江省博士後工作站,與(yu) 浙江大學、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等高校開展科研合作。
橫店影視文化產(chan) 業(ye) 進入“虛實結合”時代
如果不是為(wei) 拍《鴉片戰爭(zheng) 》而建造了第一個(ge) 影視拍攝基地——廣州街·香港街,橫店今天或許仍是浙江省中部一座普普通通的小鎮。但眼下,它被稱為(wei) “東(dong) 方好萊塢”,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影視實景拍攝基地。
2004年至2022年,橫店影視文化產(chan) 業(ye) 總營收從(cong) 0.37億(yi) 元增長到220.4億(yi) 元,稅收從(cong) 0.02億(yi) 元增長到10.37億(yi) 元。目前,橫店已建成30餘(yu) 個(ge) 影視實景拍攝基地、130座攝影棚,全國1/4的電影、1/3的電視劇、2/3的古裝劇都曾在這裏拍攝取景。
走進如今的橫店,“科技感”撲麵而來。2021年,橫店開始建設影視文化產(chan) 業(ye) 大腦,實現5G全覆蓋,擁有國內(nei) 較先進的LED虛擬數字技術、VR雲(yun) 勘景平台、“橫影通”等,方便雲(yun) 勘景、雲(yun) 製作、雲(yun) 發行,支持影視作品從(cong) 劇本創作、劇組籌備、影視拍攝、後期製作、宣傳(chuan) 發行、版權交易、衍生品開發及交易等影視全產(chan) 業(ye) 鏈的數字化、標準化、工業(ye) 化。
數字攝影棚的布局,就是影視文化工業(ye) 化的“一著好棋”。記者在橫店影視產(chan) 業(ye) 園1號攝影棚內(nei) 看到,兩(liang) 名演員站在高10米、弧長36米的LED大環屏前,大屏裏是可以隨時切換季節的森林場景,人與(yu) 景虛實結合,鏡頭內(nei) 直接生成了最終圖像畫麵。隨著大環屏畫麵變化,觀眾(zhong) 還可以瞬間“入戲”杭州西湖、上海外灘、法國埃菲爾鐵塔……
這個(ge) 第三代數字虛擬攝影棚由杭州時光坐標影視傳(chuan) 媒股份有限公司與(yu) 橫店影視城聯合打造,於(yu) 2021年正式對外開放。棚內(nei) 所有設備的國產(chan) 化率超過80%。時光坐標商務總監陳璐告訴記者,目前該公司已擁有7000多條數字資產(chan) ,這些素材均由專(zhuan) 門的素材采集小組前往世界各地采集而成。
虛擬拍攝技術的應用,能夠為(wei) 劇組拍攝節約時間及製作成本,提高拍攝效率,降低影視道具汙染。“虛擬拍攝可以突破天氣、時間、地點等因素的限製,大量減少轉場,讓製片計劃更加靈活高效;導演、攝影師可以更專(zhuan) 注於(yu) 演員的表演,因為(wei) 現場工作人員看到的場景、畫麵都是實時且一致的,所有光影反射、透視變化都能達到十分準確;演員可以在虛擬場景裏做到‘真聽真看真感受’。”陳璐說。
橫店影視行業(ye) 的發展,離不開一個(ge) 龐大的“小人物”群體(ti) ——“橫漂”演員。目前,注冊(ce) 的“橫漂”演員已累計近13萬(wan) 人,其中常駐橫店的約有6000至8000人。
在橫店影視城的演員公會(hui) ,影視文化產(chan) 業(ye) 大腦讓“橫漂”演員的生活和工作更便利。2021年,聯通浙江政務服務網一體(ti) 化平台“浙裏辦”的小程序“橫影通”上線,“橫漂”可以在手機上預約辦演員證、報戲、參演、查看工資等,如果遇到問題,還可以給人社局留言提問,後台工作人員會(hui) 予以解答。
“親(qin) 農(nong) 在線”讓楊梅成為(wei) “致富果”
台州市仙居縣是楊梅之鄉(xiang) 。如今,楊梅是老百姓的“致富果”。在每年6月楊梅豐(feng) 收的季節,打開仙居人的“朋友圈”,就相當於(yu) 走進了楊梅市場。2022年,仙居縣楊梅種植麵積達到14萬(wan) 餘(yu) 畝(mu) ,產(chan) 量6.5萬(wan) 噸,鮮果產(chan) 值10.5億(yi) 元,形成了一條集種植、加工、銷售為(wei) 一體(ti) 的楊梅全產(chan) 業(ye) 鏈。
然而,仙居人種楊梅、賣楊梅遇到過不少難題。仙居楊梅種植區域分散,3.15萬(wan) 農(nong) 戶中96%以上為(wei) 散戶,存在以傳(chuan) 統生產(chan) 方式為(wei) 主導的現象。例如,生產(chan) 端存在先進技術使用難、生產(chan) 風險大、標準化商品果率低等問題,導致出現產(chan) 量不均衡、增產(chan) 不增收等現象;銷售端則存在小農(nong) 戶市場預判能力差、商品化處理能力薄弱、銷售渠道不廣等問題。此外,現場辦事難、補貼申領煩、貸款抵押難等問題,也曾是農(nong) 民的煩心事。
仙居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大數據中心幹部暨中一介紹,為(wei) 破解難題,2021年,仙居縣聚焦農(nong) 技指導、涉農(nong) 補貼、政策性保險等關(guan) 鍵點,以楊梅為(wei) 切入口,打造了楊梅產(chan) 業(ye) 大腦——“親(qin) 農(nong) 在線”平台,以楊梅產(chan) 業(ye) 大腦賦能楊梅種植、采摘、存儲(chu) 、銷售等全環節。農(nong) 民通過“浙裏辦”App、微信小程序等平台,就能進入“親(qin) 農(nong) 在線”。
暨中一說,“親(qin) 農(nong) 在線”的“楊梅產(chan) 業(ye) 一張圖”的數據能夠精確到每一個(ge) 農(nong) 戶、每一棵楊梅樹。例如,通過蟲情測報燈采集上傳(chuan) 病蟲害圖片,經過病蟲害識別模型分析後,生成病蟲害報告,為(wei) 農(nong) 戶提供病蟲害防治建議;“采收預測模型”可以幫助農(nong) 戶通過圖片識別來判斷楊梅的成熟度和轉色期,以決(jue) 定何時采收;“共享冷庫”可在楊梅集中采摘的6月為(wei) 農(nong) 戶提供冷庫租賃服務;此外,農(nong) 民還能在線完成貸款、開票、銷售推廣等事項。
“親(qin) 農(nong) 在線”構建了線上產(chan) 供銷一體(ti) 化模式,通過實時掌控交易數據、建立楊梅價(jia) 格指數、共享冷庫等方式,解決(jue) 對接市場“最先一公裏”問題,農(nong) 戶可即時掌握市場最新價(jia) 格走勢,提高了溢價(jia) 權。“親(qin) 農(nong) 在線”還構建了小農(nong) 戶銜接大市場的產(chan) 銷互動機製,通過全麵對接電商平台和全國農(nong) 業(ye) 大市場,開展“村播達人”培育行動,以快遞直達、直采直享等方式,解決(jue) 對接市場“最後一公裏”問題,進而真正解決(jue) 了損耗浪費大、流通環節多、供需匹配不精準等難題。
目前,“親(qin) 農(nong) 在線”應用已有7.4萬(wan) 餘(yu) 人注冊(ce) 。最新數據顯示,較應用上線前,仙居縣楊梅商品果率平均提升60%,生產(chan) 減災52%,產(chan) 值增長23.5%;2022年楊梅收購單價(jia) 平均提升133%,楊梅農(nong) 戶均增收3.32萬(wan) 元。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魏其濛 張均斌 孫慶玲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