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賡續中華文脈 澤被千秋後世——走進中國國家版本館

發布時間:2023-06-07 16:41: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北京中軸線北延、燕山腳下,一片大氣恢弘的建築群掩映在青山茂林之中,彰顯中華文化神韻。

  6月1日下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考察。

  建設中國國家版本館,是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作出的重大決(jue) 策,是文明大國建設的基礎工程,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標誌性文化工程,充分體(ti) 現了我們(men) 黨(dang) 傳(chuan) 承發展中華文化的高度自覺、汲取曆史智慧更好走向未來的曆史主動。

  中央總館(文瀚閣)、西安分館(文濟閣)、杭州分館(文潤閣)、廣州分館(文沁閣)組成的中國國家版本館,分布在神州大地的東(dong) 西南北,既各有側(ce) 重、各具特色,又遙相呼應、渾然一體(ti) ,集中保藏展示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成為(wei) 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時代表達。

  賡續千年文脈,共襄千秋偉(wei) 業(ye) 。新時代的國家文化殿堂,彰顯泱泱大國氣象,凝聚民族複興(xing) 力量。

  高瞻遠矚、擘畫引領

  ——打造彰顯文化自信、展現時代氣度的新標識

  “盛世修文,我們(men) 這個(ge) 時代,國家繁榮、社會(hui) 平安穩定,有傳(chuan) 承民族文化的意願和能力,要把這件大事辦好。”

  在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考察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一番話飽含深情,讓人們(men) 深刻感受到總書(shu) 記傳(chuan) 承民族文化、賡續中華文脈的堅定決(jue) 心。

  文運與(yu) 國運相牽,文脈與(yu) 國脈相連。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在領導黨(dang) 和人民推進治國理政的實踐中,把文化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斷深化對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提出一係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

  “讓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chan) 、書(shu) 寫(xie) 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2014年3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演講時指出,每一種文明都延續著一個(ge) 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chuan) 、代代守護,更需要與(yu) 時俱進、勇於(yu) 創新。

  “堅定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016年5月,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講話擲地有聲,將文化自信置於(yu) 前所未有的高度,深刻揭示了中華文化的獨有特質和獨特作用。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當代中國文化的根基,是維係全世界華人的精神紐帶,也是中國文化創新的寶藏。”2022年5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主持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體(ti) 學習(xi) 時強調,要深入了解中華文明五千多年發展史,把中國文明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動全黨(dang) 全社會(hui) 增強曆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

  ……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重視中華文化傳(chuan) 承、中華文明永續。站在增強曆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實現民族複興(xing) 的高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就中華文化傳(chuan) 承發展作出一係列重要指示,深刻闡明了新時代傳(chuan) 承發展中華文化、中華文明的一係列方向性、根本性、戰略性問題,為(wei) 賡續中華文脈注入固本培元、立根鑄魂的思想力量,也為(wei) 中國國家版本館建設指明方向、注入強大信心和動力。

  2020年10月,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從(cong)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ye) 和文化產(chan) 業(ye)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戰略高度,要求“加強國家重大文化設施和文化項目建設”,國家版本館列入其中。

  2021年3月,國家版本館等重大文化設施建設作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繁榮發展工程的重要內(nei) 容,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第十四個(ge) 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2022年7月23日,中國國家版本館“一總三分”同時落成揭牌。

  植根於(yu) 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擔負著賡續文脈、發展文化的神聖使命,中國國家版本館主要承擔國家版本資源規劃協調、普查征集、典藏展示、研究交流和宣傳(chuan) 使用職責。

  “我十分關(guan) 心中華文明曆經滄桑流傳(chuan) 下來的這些寶貴的典籍版本。建設中國國家版本館是我非常關(guan) 注、親(qin) 自批準的項目,初心宗旨是在我們(men) 這個(ge) 曆史階段,把自古以來能收集到的典籍資料收集全、保護好,把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繼續傳(chuan) 承下去。”

  開館將近一年之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這次實地考察時,強調了建館初衷。他說,國家版本館的主要任務就是收藏,要以收藏為(wei) 主業(ye) ,加強曆史典籍版本的收集,分級分類保護好。同時,要加強對收藏的研究,以便更好地做好典籍版本收藏工作。

  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典籍版本,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智慧、精神、文化,更蘊含著生生不息的力量。

  6月2日,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出席並發表重要講話,從(cong) 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全局戰略高度,對中華文化傳(chuan) 承發展的一係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作出全麵係統深入闡述,發出振奮人心的號召——

  “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men) 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wei) ,共同努力創造屬於(yu) 我們(men) 這個(ge) 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藏之名山、傳(chuan) 之後世

  ——構築傳(chuan) 承悠久文明、賡續中華文脈的種子庫

  作為(wei) 文明發展的結晶和文化傳(chuan) 承的金種子,版本銘記著中華民族誕生、發展、壯大的演進曆程,承載著厚重的曆史和燦爛的文化。在中華文明發展的曆史長河中,版本的載體(ti) 千變萬(wan) 化,不論是不可多得的典籍古卷,還是燦若星河的藝術珍品,每一件留存至今的版本,都是中國人的底氣和驕傲,彰顯著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軟實力。

  我國曆朝曆代都把版本保藏傳(chuan) 承放在重要位置,從(cong) 周朝的守藏室到漢代的天祿閣,從(cong) 唐代的弘文館到宋代的崇文院,從(cong) 明代的文淵閣到清代的四庫七閣,專(zhuan) 藏機構一直承擔著培根續脈的文化功能。

  進入新時代,如何進一步保藏好我們(men) 民族的版本?如何更好傳(chuan) 承這一民族文化根脈?

  中國國家版本館,正是國家版本資源總庫和中華文化種子基因庫。

  這是著眼未來的深遠考量——

  護文明之火種,傳(chuan) 永續之文脈。實現中華文明載體(ti) 的永久安全保藏,中國國家版本館應建在何處?

  立足文化種子“藏之名山、傳(chuan) 之後世”主旨,在經過多次現場考察後,最終確定中央總館選址於(yu) 北京城中軸線北延長線上、燕山腳下的青山綠水間。這裏原是一處廢棄的采石場,經過生態修複,一片氣勢恢弘的仿古建築群依山就勢興(xing) 建起來。三個(ge) 分館也都依山而建,分別位於(yu) 西安秦嶺圭峰山、杭州良渚和廣州鳳凰山。各館均設置了展示區、保藏區、洞藏區、交流區等,規模和條件在版本保藏史上達到新高度,確保中華版本免遭各類災害損毀。

  建設國家版本館,是集中展示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精華、反映當代文化發展成果的創造性舉(ju) 措,在新時代樹立起嶄新的文化豐(feng) 碑。

  這是國風國韻的集中彰顯——

  中央總館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莊惟敏領銜設計,秉承中國傳(chuan) 統建築風格;西安分館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築西北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張錦秋領銜設計,體(ti) 現漢唐雄風;杭州分館由普利茲(zi) 克建築獎獲得者、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院長王澍團隊設計,呈現江南宋韻;廣州分館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何鏡堂主持設計,展現嶺南新韻。

  各館凸顯山水交融、露隱相間、館園結合的特色,將國家版本館獨特的地理環境、恢弘的建築設計、雅致的展廳環境和珍貴的精品版本有機結合,以美的風景吸引人、美的建築打動人、美的版本感染人、美的文化熏陶人。

  “園林景觀因地製宜,建築區域方正雅致,突出典藏文化特色,充分體(ti) 現中華文化特征和新時代特點。”中央總館園林景觀總設計師、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景觀學係教授朱育帆說,在設計上,國家版本館力求凸顯文化性、傳(chuan) 承性、標識性。

  這是版本文化的獨特魅力——

  版本是高段位的文化載體(ti) ,反映和見證著一個(ge) 時代的文明成就,也推動著一個(ge) 民族的發展進步。“藏什麽(me) ”“藏多少”“怎麽(me) 征”“怎麽(me) 藏”“怎麽(me) 展”,成為(wei) 國家版本館內(nei) 容建設的關(guan) 鍵。

  國家版本館建設始終突出版本文化的獨特風格,經過多次專(zhuan) 家研究論證,確定將古今中外載有中華文明印記、文化符號、文脈信息的十大類版本資源納入保藏範圍,力求構建豐(feng) 富權威的中華版本資源庫。藏品展品遴選時,堅持以文化價(jia) 值含量為(wei) 標尺,甄選具備曆史價(jia) 值、思想價(jia) 值、社會(hui) 價(jia) 值與(yu) 審美價(jia) 值的版本,以求“收百世之闕文,采千載之遺韻”。

  卷帙浩繁,坐擁百城。全國近900家收藏單位、580餘(yu) 家圖書(shu) 出版社、1萬(wan) 餘(yu) 家報刊社以及眾(zhong) 多民間藏家,認真開展古籍版本資源調查,積極奉獻珍貴版本資源。截至目前,總分館共入藏2500餘(yu) 萬(wan) 件(冊(ce) )版本,其中不乏具有傳(chuan) 世價(jia) 值的經典版本。

  中央總館文華堂南廣場,一座石雕巍然矗立,這一印麵邊長1.6米的石印章,上麵鐫刻四個(ge) 大字:“賡續文脈”,向世人宣告著這座嶄新文化殿堂的職責使命!

  這是新時代的國家文化殿堂,也是傳(chuan) 給後世的文化寶藏。

  以文載道、以文傳(chuan) 聲

  ——塑造展示良好國家形象、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的金名片

  走進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掩映在山水園林中的文瀚閣典雅莊嚴(yan) ,池畔古亭匾額點以“匯流澄鑒”四字,寓意“匯集知識之源,洞悉古今之理”。

  漫步其中,從(cong) 詮釋藏書(shu) 文化的“文瀚八景”到國家書(shu) 房內(nei) 源於(yu) 宋代天文石刻圖的星空穹頂,從(cong) 呈現中國曆代書(shu) 法繪畫經典的文化長廊到洞庫拱頂獨具東(dong) 方美學韻味的飛天壁畫,富含中國文化元素的設計隨處可見。

  “繪製天頂時,我們(men) 選取了敦煌壁畫中最有代表性的飛天形象主題,既承襲悠久燦爛的敦煌文化,又加入現代美學元素,希望呈現給觀眾(zhong) 一種兼具傳(chuan) 統與(yu) 創新的時代藝術魅力。”洞庫飛天壁畫主創、敦煌研究院藝術研究部部長婁婕說。

  與(yu) 空間環境相協調、與(yu) 展陳主題相呼應,全國知名藝術家和團隊精心創作了雕漆屏風、閣亭匾額、敦煌壁畫、人物雕塑、蘇繡雙麵繡等各類藝術作品。

  文興(xing) 樓序廳內(nei) ,大型重彩壁畫《山河攬勝》氣勢磅礴。巍峨雄壯的三山五嶽在雲(yun) 霧繚繞中綿延千裏,象征著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這一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程向軍(jun) 創作的總館建築群麵積最大的公共藝術單品,取材於(yu) 中國傳(chuan) 統山水畫的意境,在表達形式上賦予了新時代的特點,彰顯了國家版本館對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承和弘揚。

  新中國成立以來各類出版物版本全部入藏,同時吸納具有曆史文化傳(chuan) 承價(jia) 值的中華古籍、革命文獻、宗教文獻、雕版拓片、碑帖家譜、錢幣郵票、影視劇數字版和外國精品版本……涵蓋十大類版本類型的上萬(wan) 件展品,以中國曆史發展與(yu) 中華文明演進為(wei) 主線,奠定“1個(ge) 主題展覽+2個(ge) 基本陳列+4個(ge) 專(zhuan) 題展覽”格局。同時,設置國家書(shu) 房和文瀚廳2個(ge) 精品陳列,北區庫房和洞庫5個(ge) 特色庫展,打造政治性、思想性、曆史性、藝術性相統一的版本展示體(ti) 係,著力發揮見證曆史、以史鑒今、啟迪後人的作用。

  文瀚閣裏,“真理之光——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經典版本展”主題展覽,以馬克思主義(yi) 發展史為(wei) 基本脈絡,薈萃經典著作、手稿手跡、檔案資料,全麵展示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光輝曆程,重點展示300餘(yu) 個(ge) 版本《共產(chan) 黨(dang) 宣言》等珍貴文獻和多語種多卷本的《習(xi) 近平談治國理政》,引領人們(men) 感悟馬克思主義(yi) 的真理偉(wei) 力。

  文華堂內(nei) ,“斯文在茲(zi) ——中華古代文明版本展”“見證偉(wei) 業(ye) ——中華民族複興(xing) 版本展”2個(ge) 基本陳列,展示有明抄本《使琉球錄》、宋刻本《棠湖詩稿》、宋拓本《西樓蘇帖》等古籍善本,通過各類經典版本,引導人們(men) 領略中華民族“斯文在茲(zi) ”的文脈之盛、見證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時代偉(wei) 業(ye) 。

  文興(xing) 樓中,“版本工藝”“中國郵票”“中國貨幣”等專(zhuan) 題展覽,分別展示新石器時代至近現代的版本工藝、中國郵票和中國曆代貨幣的發展變遷,從(cong) 不同角度展現豐(feng) 富厚重的中華版本文化瑰寶。

  作為(wei) 國家版本館的基本庫藏和特色存藏展,“版本琳琅——中國當代出版精品與(yu) 特色版本展”展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出版的文學經典版本及手稿和“年連宣”特色版本以及《複興(xing) 文庫》、“紀錄小康工程”等國家重大出版成果。

  中央總館突出展藏結合,設立“淵溯津瀾——《四庫全書(shu) 》文瀚合璧”古籍庫展,首次同台展示文淵閣、文溯閣、文津閣、文瀾閣四閣部分真本和仿真影印版本;設置“漢藏蒙滿文經版”特藏展,同台展示漢藏蒙滿文大藏經雕版。

  西安、杭州、廣州三個(ge) 分館也根據各自特色,分別推出“賡續文脈 踔厲前行——中華文化經典版本展(西部篇)”“版印江南——中國版畫版刻版本大展”“互鑒千年 融通未來——海上絲(si) 綢之路專(zhuan) 題版本展”等獨具匠心的展覽,與(yu) 總館遙相呼應,共同展示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

  “作為(wei) 國家版本資源總庫和中華版本典藏中心、展示中心、研究中心、交流中心,中國國家版本館將建設成為(wei) 彰顯中華文明、展現盛世氣象、融合古今之美、澤被千秋萬(wan) 代的國家級文化殿堂,以版本的獨特視角厚植中華文化底蘊,涵養(yang) 家國情懷,謳歌民族精神。”中國國家版本館黨(dang) 委書(shu) 記、館長劉成勇說。

  生動述說過去,有力影響當下,深刻昭示未來。

  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新時代的國家文化殿堂高高矗立,在賡續中華文脈、堅定文化自信、展示大國形象、推進文明對話中,不斷凝聚起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精神偉(wei) 力,為(wei) 世界讀懂中國打開又一扇文明之窗。

  新華社北京6月6日電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