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中國地震局: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已完成主體建設任務

發布時間:2023-06-08 15:41:00來源: 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6月8日上午,國新辦就“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重大決(jue) 策部署 推進應急管理體(ti) 係和能力現代化”舉(ju) 行發布會(hui) 。中國地震局局長閔宜仁在會(hui) 上介紹,目前,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yu) 預警工程已完成主體(ti) 建設任務,建成15391個(ge) 地震預警站,3個(ge) 國家級中心、31個(ge) 省級中心、173個(ge) 地市級信息發布中心,形成了由台站觀測、數據處理、信息服務、通訊網絡、技術支持保障五大係統構成的中國地震預警網,並在京津冀、川滇閩等地區開展試點服務。預計今年年底全部竣工驗收。工程投入運行後,將在以下幾個(ge) 方麵發揮減災作用:

  一是為(wei) 抗震救災和減少地震人員傷(shang) 亡築牢“第一道防線”。破壞性地震發生後,中國地震預警網將通過應急廣播、手機、電視、專(zhuan) 用終端等多種渠道發布地震預警信息,為(wei) 目標區域用戶緊急避險提供數秒至數十秒的預警時間;震後數分鍾通過實測地震烈度測定,快速研判重災區分布,為(wei) 抗震救災決(jue) 策部署提供科學依據。2022年9月5日四川瀘定6.8級地震發生後6.2秒,中國地震預警網成功發布了預警信息,實現了對震中及其周邊地區150萬(wan) 人口的秒級預警全覆蓋。

  二是為(wei) 生命線工程和重大基礎設施應急處置“保駕護航“。依托地震預警終端、應急廣播以及通訊專(zhuan) 線等為(wei) 高速鐵路、核電站、油氣管網、高壩水庫等重大戰略基礎設施和高層建築、地下設施、大型綜合體(ti) 等民生基礎設施自動應急響應提供地震預警信息,填補跨行業(ye) 地震緊急聯動處置服務空白,推動地震監測向地震災害風險監測防控拓展,強化全社會(hui) 防震減災能力。

  三是為(wei) 地球科學進步和國際減災合作提供有力支持。發揮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實時傳(chuan) 輸地震監測站網優(you) 勢,為(wei) 推動實時地震學、實時災害學、地震工程學的創新發展提供高質量的科學數據信息,助力地球科學發展進步。目前,我國地震預警技術已走出國門,應用於(yu) 印尼雅萬(wan) 高鐵建設。中國地震局將發揮專(zhuan) 業(ye) 技術優(you) 勢,更好服務國家總體(ti) 外交,強化防震減災國際合作,共同致力於(yu) 減輕地震災害風險。

  下一步,中國地震局將繼續完善中國地震預警網建設,持續提升地震預警服務的安全性、可靠性、規範性,拓展服務領域和效能,為(wei) 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地震安全保障。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