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友落戶“浙”裏 背後有怎樣的故事?
苕溪位於(yu) 浙江省北部,流經餘(yu) 杭、德清等地,是浙江八大水係之一,也是太湖的主要支流。就在不久前,苕溪流域發現了一種新的魚類,專(zhuan) 家把這種小魚命名為(wei) 苕溪鱲。這是一種怎樣的魚類,又怎麽(me) 會(hui) 出現在苕溪流域,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近日,一種新的魚類,首次在浙江的苕溪流域被發現。
周佳俊是華東(dong) 地區的魚類專(zhuan) 家,他的工作就是追蹤各類魚群。
經專(zhuan) 家判定,這種以前從(cong) 未發現過的魚屬於(yu) 鱲魚的一種,因此被命名為(wei) 苕溪鱲。那這身形小巧,通體(ti) 閃耀著寶藍色光澤的苕溪鱲又有什麽(me) 特別之處呢?
浙江省森林資源監測中心濕地與(yu) 野生動植物資源監測處工程師 周佳俊:它在遺傳(chuan) 上麵跟其他流域的鱲魚遺傳(chuan) 差距非常大。
苕溪鱲為(wei) 何偏偏現身在苕溪?如今的苕溪跟以前相比又有什麽(me) 不同嗎?帶著這個(ge) 疑問,記者沿著苕溪河流域做了一番探訪。
東(dong) 苕溪的奉口段是杭州餘(yu) 杭區的主要水源地。
河對岸是德清縣,他們(men) 並不在東(dong) 苕溪取水,正因為(wei) 如此,多年來同一段河的不同功能定位,曾讓兩(liang) 地對河流保護的力度有差異。
德清縣下渚湖街道的青蝦養(yang) 殖專(zhuan) 業(ye) 戶胡錦煥,養(yang) 了二十多年蝦。說起從(cong) 前,胡錦煥對養(yang) 蝦造成的水汙染記憶猶新。
浙江德清縣下渚湖青蝦養(yang) 殖戶 胡錦煥:那時候養(yang) 蝦的尾水直接排到河裏,後來汙染越來越嚴(yan) 重。
下渚湖街道被稱為(wei) “中國青蝦之鄉(xiang) ”,青蝦養(yang) 殖麵積有1.4萬(wan) 畝(mu) 。除了青蝦,下渚湖的生豬養(yang) 殖規模也很大。計德明當年就是一個(ge) 養(yang) 豬大戶,他家每年出欄生豬4000多頭。
浙江德清縣下渚湖街道辦事處副主任 沈全播:以前老百姓都是以養(yang) 殖業(ye) 為(wei) 主,主要養(yang) 生豬、河蚌、龜鱉以及一些高密度的魚類,汙染非常嚴(yan) 重。
下渚湖距離東(dong) 苕溪隻有幾百米遠,這裏的水係和東(dong) 苕溪直接相通,是東(dong) 苕溪的水源地之一。養(yang) 殖業(ye) 的汙水,也就直接排到了東(dong) 苕溪,這讓對岸從(cong) 河裏取水的餘(yu) 杭區深受其苦。
浙江杭州餘(yu) 杭製水有限公司負責人 徐忠華:十年前東(dong) 苕溪水質相對來說較差,水環境汙染事件也偶有發生,特別是在汛期和枯水期尤為(wei) 嚴(yan) 重,對自來水廠的製水工藝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衝(chong) 擊。
德清縣東(dong) 苕溪流域水質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餘(yu) 杭區飲用水源的安全。然而按照當年的水源保護地劃分,德清縣並不在水源保護地範圍之內(nei) ,餘(yu) 杭區光自己著急也沒用,怎麽(me) 辦?
浙江杭州市生態環境局餘(yu) 杭分局副局長 張麗(li) 莉:餘(yu) 杭區政府積極向上呼籲,把東(dong) 苕溪奉口段對岸的德清縣範圍也劃定為(wei) 飲用水源保護區。
2013年,東(dong) 苕溪的德清縣相關(guan) 區域,被浙江省劃為(wei) 飲用水保護區。德清縣開始了治水行動,先後投入近10億(yi) 元,對東(dong) 苕溪進行全麵治理。首先是從(cong) 源頭上截汙,關(guan) 停了汙染企業(ye) 、礦山和小養(yang) 豬場。
浙江湖州市生態環境局德清分局副局長 王平:整治最開始我們(men) 關(guan) 停了一部分,有一部分有能力改造的就上環保設施,進行改造,確保達標排放,盡量減少老百姓的損失。
計德明的養(yang) 豬場規模比較大,所以當時被列入環保改造的行列,他花錢上了環保設施,進行汙水處理。
浙江德清縣下渚湖街道辦事處副主任 沈全播:後來環保要求進一步提高,有的養(yang) 殖場環保設施也達不到技術要求,所以2016年,我們(men) 徹底關(guan) 停了養(yang) 殖場,開始退養(yang) 還田,鼓勵老百姓種莊稼,這中間確實是一個(ge) 摸索的過程。
2016年,計德明的養(yang) 豬場再一次麵臨(lin) 被關(guan) 停。
計德明關(guan) 掉了養(yang) 豬場,承包了近百畝(mu) 山地,種起了果樹。
劃定了飲用水源保護地後,德清縣搬遷工業(ye) 企業(ye) 、治理水汙染,經濟發展受到一定限製。當地政府的收入減少,對水域治理的投入也就很難充足;而沿岸居民收入受到影響,對恢複河流生態自然也就不是特別積極。東(dong) 苕溪流域治理工作似乎進入了一個(ge) 瓶頸。
浙江湖州市生態環境局德清分局副局長 王平:環境治理、水治理需要大量投入,當地一些產(chan) 業(ye) 的發展,也需要環保治理項目、設施的投入,但經濟發展受到限製、當地收入減少,當時想要持續投入是難以為(wei) 繼的。
如何打破瓶頸?兩(liang) 地一直在想辦法。而在國家層麵,近年來,流域生態補償(chang) 製度被納入《環境保護法》《水汙染防治法》等,成為(wei) 國家法定製度。在研究了其他地區流域補償(chang) 機製的實施情況後,兩(liang) 地經過協商,2018年初終於(yu) 有了一個(ge) 初步想法。
浙江湖州市生態環境局德清分局副局長 王平:以水質是否達到三級標準來作為(wei) 兩(liang) 方的對賭協議,如果全年水質達到三級標準,餘(yu) 杭區每年給我們(men) 德清縣一千萬(wan) ,如果水質超過三級標準,或者說發生了重大汙染事故,我們(men) 德清縣給餘(yu) 杭區500萬(wan) 。
對於(yu) 這樣一個(ge) 協議,在剛剛提出來的時候,也是有人歡喜有人憂。
浙江湖州市生態環境局德清分局副局長 王平:壓力是很大的,這是個(ge) 對賭,如果達標自然是好事,但如果不達標,每年就要掏500萬(wan) 真金白銀。
浙江杭州市生態環境局餘(yu) 杭分局副局長 張麗(li) 莉:餘(yu) 杭區從(cong) 區財政拿出1000萬(wan) 元給德清縣,當時很多人是不理解的,因為(wei) 環境治理是守土有責,德清縣治理水是他們(men) 應該要做好的一件事情。
流域生態補償(chang) 機製更多的是以利益分配為(wei) 手段,依據生態係統服務價(jia) 值、生態保護成本和發展機會(hui) 成本,運用政府和市場手段,調節流域內(nei) 上下遊之間以及與(yu) 其他生態保護利益相關(guan) 者之間利益關(guan) 係。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水生態環境規劃研究所副所長 馬樂(le) 寬:作為(wei) 好的水質的受益方,應該拿出一部分發展的收益來補償(chang) ,體(ti) 現這樣一個(ge) 公平合理的原則。
在形成共識後,2018年9月,餘(yu) 杭區和德清縣兩(liang) 地正式簽訂了東(dong) 苕溪流域生態補償(chang) 協議。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水生態環境規劃研究所副所長 馬樂(le) 寬:流域生態補償(chang) 不隻是簡單給一筆錢,更多的是要體(ti) 現共同保護、共同發展、共同富裕。近年來,各個(ge) 地方在資金補償(chang) 之外,也在積極探索新的補償(chang) 方式,比如人才培養(yang) 。
補償(chang) 協議的簽訂不僅(jin) 讓德清縣有了更多的積極性,也促使兩(liang) 地加強了協作。在補償(chang) 協議的基礎上,德清縣與(yu) 餘(yu) 杭區相關(guan) 部門又簽訂了流域共治框架協議,定期召開聯席會(hui) 議,組織實施聯合巡河、聯合執法等護水活動。
每個(ge) 月,餘(yu) 杭區和德清縣兩(liang) 地的專(zhuan) 業(ye) 人員,都會(hui) 進行聯合水質采樣檢測,檢測的結果不僅(jin) 是兩(liang) 地動態調整協作治理措施的數據參考,也是生態補償(chang) 協議的執行依據。
流域生態補償(chang) 協議實施以來,德清縣的水質都達到了要求,餘(yu) 杭區每年支付德清縣1000萬(wan) 元,德清縣每年也拿出500萬(wan) 元,五年累計7500萬(wan) 資金,這些資金全部用於(yu) 德清縣東(dong) 苕溪沿線的水生態治理和相關(guan) 項目投資。
在生態補償(chang) 資金的支持下,下渚湖建設了多個(ge) 高標準的水處理項目。胡錦煥所在的和睦村也建設了養(yang) 蝦尾水處理項目。
通過“四池二壩”的生態修複處理,不僅(jin) 水體(ti) 中的富營養(yang) 成分得到了充分降解,達標排放的水還可以回到養(yang) 蝦塘裏重複使用。“好水育好蝦”,下渚湖的“水精靈”——青蝦被打造成知名品牌,成為(wei) 村民致富增收的主要增長點。
與(yu) 此同時,德清縣積極推進水生態修複,打造水下森林20餘(yu) 個(ge) ,下渚湖街道是率先實施水下森林的鄉(xiang) 鎮之一。
如今的東(dong) 苕溪跟多年前相比早已是大不同,也就是在這樣清澈見底的小溪流中,苕溪鱲被人們(men) 發現。
生態環境的改善,不僅(jin) 帶來了苕溪鱲,也帶來了當地物種的豐(feng) 富,800多種動植物在此繁衍生息,鳥類中的“東(dong) 方寶石”朱鹮也在下渚湖野外自然繁衍。
東(dong) 苕溪兩(liang) 岸,德清縣與(yu) 餘(yu) 杭區兩(liang) 地之間攜手環保的故事,其實也是我國近些年來開展流域生態補償(chang) 工作的一個(ge) 縮影。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總體(ti) 方案》和《關(guan) 於(yu) 健全生態保護補償(chang) 機製的意見》等文件紛紛出台,對全麵推進生態補償(chang) 機製作出了頂層設計。與(yu) 此同時,從(cong) 新的環境保護法到新的水汙染防治法,再到長江保護法,生態保護補償(chang) 的法律依據也越來越明晰。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水生態環境規劃研究所副所長 馬樂(le) 寬:流域生態補償(chang) 機製建立,首先體(ti) 現了公平原則,共同分擔保護成本,共同分享發展的效益;第二個(ge) 意義(yi) ,促進共同保護流域;第三個(ge) 意義(yi) ,促進共同發展;第四個(ge) 意義(yi) ,促進流域的綠色發展。
如果沒有一個(ge) 優(you) 良的生態環境,苕溪鱲恐怕也不會(hui) 出現在這裏。苕溪治水之所以能取得明顯的成效,離不開生態保護補償(chang) 機製。截止到目前,我國已在15個(ge) 跨省流域建立了生態保護補償(chang) 機製,涉及安徽、浙江、廣東(dong) 、福建、廣西等19個(ge) 省區市。絕大部分省份都建立了省內(nei) 的流域生態保護補償(chang) 機製。長江、黃河等全流域橫向生態補償(chang) 機製也正在建立。通過這一機製創新,水環境的多地共治會(hui) 變得責任更清晰、合作更長效,治水也會(hui) 更有效果。
編輯丨李靜 梁燁 韓雨婷
攝像丨劉文 劉屹
剪輯丨趙雲(yun) 龍 周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