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上升為國家戰略5年來,發生了哪些變化?
經濟總量占全國近1/4,“萬(wan) 億(yi) 城市”占全國1/3,長三角上升為(wei) 國家戰略5年來,發生了哪些變化?占全國1/24的人口,貢獻全國1/15的GDP,“G60科創走廊”的9個(ge) 城市又在如何影響長三角?長三角一體(ti) 化的發展,未來還需在哪些方麵發力?《新聞1+1》邀請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陸銘,共同關(guan) 注:長三角,五年之變!
回顧長三角一體(ti) 化的這五年
6月5日至6日,連續兩(liang) 天,滬、蘇、浙、皖,一市三省的黨(dang) 政一把手,相聚安徽合肥,共謀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並在6日上午,發布了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成果。作為(wei) 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長三角在上升為(wei) 國家戰略的5年來,具體(ti) 取得了哪些成果?又發生了哪些改變?點擊視頻,一起了解。
產(chan) 業(ye) 鏈向外轉移,給長三角地區帶來哪些提醒?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 陸銘: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像長三角經濟相對比較發達的地區,如果它的生產(chan) 要素價(jia) 格有所上漲,一些勞動密集型的產(chan) 業(ye) 、更麵向國內(nei) 市場的產(chan) 業(ye) 、服務內(nei) 需且運輸不需要借助海運來出口到別國市場的產(chan) 業(ye) ,會(hui) 逐漸向中國中西部地區,尤其中西部產(chan) 業(ye) 集群發展比較好的大城市周圍轉移。但是對於(yu) 長三角城市群來講,要發揮統一大市場對穩鏈固鏈的作用,還要進一步在一體(ti) 化進程當中降低物流、人口流動、商品流動的成本。通過成本的下降,能夠提升整個(ge) 長三角城市群的國際競爭(zheng) 力,來更好地穩鏈固鏈,這一點非常重要。
打造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集群,長三角的優(you) 勢是什麽(me) ?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 陸銘:通過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製造業(ye) 升級換代中,中國整個(ge) 汽車產(chan) 業(ye) 在國際市場上開始彎道超車。在國際上,美國和中國成為(wei) 行業(ye) 中的兩(liang) 個(ge) 巨頭。在國內(nei) ,長三角有多個(ge) 企業(ye) 多個(ge) 品牌同時在布局新能源車,好處是長三角的市場比較大,一些新的技術、品牌、設計,借助於(yu) 比較大的市場,能夠迅速回收成本,攤薄前期投入,這對提升整個(ge) 長三角新能源車產(chan) 業(ye) 的競爭(zheng) 力,有極大優(you) 勢。但從(cong) 另一方麵來講,長三角要避免不同的城市之間的不同企業(ye) ,在同樣一個(ge) 賽道裏惡性競爭(zheng) 。這也需要市場和政府良性的互動,來避免相互重複建設、相互拆台的局麵出現。
G60科創走廊,如何串聯長三角?
如果說,長三角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推進器,那麽(me) ,G60科創走廊,則是長三角區域一體(ti) 化發展的重要引擎。從(cong) 集成電路、智能駕駛,到人工智能、生物醫藥,G60科創走廊,不僅(jin) 串聯起上海鬆江,浙江嘉興(xing) 、湖州、杭州、金華,江蘇蘇州,安徽宣城、蕪湖、合肥等九座城市,而且也成為(wei) 信息、人才、技術等創新要素的產(chan) 業(ye) 集聚帶。G60科創走廊,對長三角的一體(ti) 化發展,有著怎樣的推動作用?點擊視頻,了解更多信息。
為(wei) 什麽(me) 長三角未來把“科創”發展放在極為(wei) 重要的位置上?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 陸銘:科創對於(yu) 長三角來講是重要的,但這種重要性更加體(ti) 現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未來方麵。當前我國人均GDP水平已經接近13000美元,這樣一個(ge) 發展階段使得經濟的整體(ti) 競爭(zheng) 力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依賴於(yu) 資源的投入。如果要實現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一定要提高整個(ge) 中國經濟的全要素生產(chan) 率。科創,就是促進全要素生產(chan) 率提高的一個(ge) 非常重要的因素。而科創又需要借助長三角不同城市之間、不同企業(ye) 之間的合作。因為(wei) 現代的科創活動不太可能再像以前那樣一個(ge) 企業(ye) 單打獨鬥,而是需要不同的城市、不同的企業(ye) 之間加強合作,也包括不同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之間的合作。這個(ge) 時候在長三角重視科創,也有利於(yu) 長三角發揮自己的人力資源、科研基礎等各方麵優(you) 勢,來引領整個(ge) 中國經濟現代化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