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我國全麵進入汛期,經濟日報:做好農業抗風險“必修課”

發布時間:2023-06-13 14:44:00來源: 經濟日報

  2023年5月27日,江蘇昆山,錦溪錦辰農(nong) 機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智慧噴淋係統在旱地育秧田裏進行補水。人民視覺 資料圖

  農(nong) 業(ye) 天然是弱質產(chan) 業(ye) ,又有公共性特征,需要財政資金優(you) 先投入、公共資源優(you) 先配置、人力物力優(you) 先保障。提升農(nong) 業(ye) 抗風險能力,應強化服務、設施和保險投入,一旦遭遇災害,力求重災區少減產(chan) 、輕災區保穩產(chan) 、無災區多增產(chan) 。

  眼下,我國已全麵進入汛期,農(nong) 業(ye) 防汛抗旱到了關(guan) 鍵階段。氣象部門預計,今年農(nong) 業(ye) 氣象條件一般到偏差,區域性、階段性旱澇災害明顯,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偏多。這提醒我們(men) ,要做好提高農(nong) 業(ye) 抗風險能力“必修課”,毫不放鬆抓好農(nong) 業(ye) 防汛抗旱,持續強化農(nong) 業(ye) 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增強農(nong) 業(ye) 應對自然災害衝(chong) 擊的韌性。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增多,對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構成威脅。氣象信息顯示,今年北方可能出現較重汛情,長江中遊可能再次發生高溫幹旱,登陸台風偏多,還可能有北上台風。經驗告訴我們(men) ,自然災害來得快、影響大,如果沒有較強的農(nong) 業(ye) 抗風險能力,一旦發生流域性的洪災、大範圍的幹旱,就可能影響農(nong) 業(ye) 保供和農(nong) 民增收。因此,要充分認識農(nong) 業(ye) 防災減災的重要性和艱巨性,不可掉以輕心、麻痹大意,要做到有備無患、萬(wan) 無一失。

  農(nong) 業(ye) 麵臨(lin) 的最大風險就是自然災害。盡管農(nong) 業(ye) 科技已取得很大進步,但在相當程度上還是靠天吃飯。千百年來,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過程也是與(yu) 自然災害作鬥爭(zheng) 的過程。去年夏季,長江流域出現罕見的持續高溫少雨天氣,部分地區農(nong) 業(ye) 幹旱和高溫熱害疊加,由於(yu) 采取了有效措施抗旱,減少了災害對農(nong) 業(ye) 的影響。各種人工幹預措施雖然不能消除自然災害,但可以提高應對災害的有效性。近日,北方冬麥區出現大範圍陰雨天氣,部分地區遭遇“爛場雨”,有關(guan) 部門也在積極行動,幫助農(nong) 民降低損失。

  農(nong) 業(ye) 天然是弱質產(chan) 業(ye) ,又有公共性、公益性特征,需要財政資金優(you) 先投入、公共資源優(you) 先配置、人力物力優(you) 先保障。提升農(nong) 業(ye) 抗風險能力,應因地製宜,針對弱項與(yu) 短板,強化服務、設施和保險三方麵投入,一旦遭遇災害,力求做到重災區少減產(chan) 、輕災區保穩產(chan) 、無災區多增產(chan) 。

  強服務。完善農(nong) 業(ye) 氣象服務體(ti) 係,及時提供分區域、分作物、分災種的精細化氣象監測預警服務。氣象、水利、應急、農(nong) 業(ye) 等部門要完善信息共享機製,及時發布預警,加強應急值守,第一時間調度。各地也要結合實際製定預案,儲(chu) 備品種對路、數量充足的苗種等物資,強化應急人員隊伍建設。不同地區應對重點也應有所不同,北方要防汛抗旱兩(liang) 手抓,長江中下遊重點防高溫幹旱,華南華東(dong) 重點防台風,西南重點抓抗旱。

  強設施。對糧食作物來說,要加快建設高標準農(nong) 田。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是抗擊旱澇災情、提高耕地產(chan) 能的有效途徑。加強農(nong) 田建設投資和後期管護,不斷改善生產(chan) 條件至關(guan) 重要。對經濟作物來說,要加快發展設施農(nong) 業(ye) 。設施農(nong) 業(ye) 的抗災能力整體(ti) 優(you) 於(yu) 大田,但不同設施農(nong) 業(ye) 也有顯著差異,這取決(jue) 於(yu) 設施水平的高低。財政資金要增加投入,發揮“四兩(liang) 撥千斤”作用。此外,烘幹設備、倉(cang) 儲(chu) 設施、冷鏈物流也必不可少,要引導相應主體(ti) 麵向小農(nong) 戶開展社會(hui) 化服務。

  強保險。自然災害影響常常與(yu) 市場波動和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波動相伴。自然災害很大程度上不可避免,但要最大程度減少其對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和經營主體(ti) 的影響。農(nong) 業(ye) 保險要擴大覆蓋範圍、創新產(chan) 品類型、提高保額標準,對糧食作物探索農(nong) 業(ye) 巨災保險機製。加快發展政策性農(nong) 業(ye) 保險,並結合商業(ye) 性農(nong) 業(ye) 保險,完善農(nong) 業(ye) 風險分擔機製,有效彌補因自然災害給經營主體(ti) 帶來的經濟損失,為(wei) 農(nong) 戶吃下“定心丸”。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