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獻血者日:科學認識輸血,保障血液安全
新華社北京6月13日電 題:世界獻血者日:科學認識輸血,保障血液安全
新華社記者 李恒
血液是一種無法人工合成、也不能長期保存的無法替代的寶貴資源。2023年6月14日是第20個(ge) 世界獻血者日。專(zhuan) 家提示,科學認識輸血,適量獻血,是無損健康的。希望更多公眾(zhong) 能夠加入無償(chang) 獻血者隊伍,保障臨(lin) 床血液安全供應。
無償(chang) 獻血是關(guan) 係人民群眾(zhong) 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社會(hui) 公益事業(ye) 。1998年,我國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hui) 支持、公眾(zhong) 參與(yu) ”的無償(chang) 獻血工作格局。25年來,無償(chang) 獻血事業(ye) 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全球血液安全報告》顯示,我國在無償(chang) 獻血總量、血液安全水平和臨(lin) 床合理用血等方麵位居全球前列。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活動口號,結合我國無償(chang) 獻血發展情況,2023年我國世界獻血者日的活動口號是:捐獻血液,分享生命。活動主題是:匯聚青春正能量,無償(chang) 獻血傳(chuan) 愛心。國家衛生健康委醫療應急司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世界獻血者日旨在頌揚無償(chang) 獻血者通過獻血拯救他人生命、改善他人健康的奉獻行為(wei) ,也呼籲更多人特別是青年人能夠定期參加無償(chang) 獻血。
“一個(ge) 健康成年人獻血不超過自身總血量的13%,對身體(ti) 沒有不良影響。”北京協和醫院輸血科主任甘佳介紹,一個(ge) 健康成年人的總血量約占體(ti) 重的8%,以一個(ge) 體(ti) 重50公斤的成年人為(wei) 例,其體(ti) 內(nei) 的血液為(wei) 4000至5000毫升,一次獻血200至400毫升,即占人體(ti) 總血量的5%至10%,失去的血容量可以很快從(cong) 組織間液和飲用水中得到補充,血細胞在一個(ge) 月內(nei) 就可恢複到原有水平。
足量、安全、持續地血液供應,是開展臨(lin) 床醫療救治和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甘佳介紹,輸血治療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臨(lin) 床治療手段,主要應用於(yu) 創傷(shang) 、產(chan) 科圍產(chan) 期出血和手術出血、其他出血性疾病等。此外,輸血治療也用於(yu) 血液係統疾病以及腫瘤放化療之後的骨髓抑製患者。
如何避免經輸血傳(chuan) 播疾病?專(zhuan) 家表示,在醫療過程中,除必須接受輸血救治外,應盡量避免異體(ti) 輸血。同時,一些病原微生物的傳(chuan) 播還會(hui) 通過不潔淨的針刺過程發生,所以針刺、注射治療以及打耳洞等要選擇正規機構。這些病原微生物還可能通過性接觸和體(ti) 液傳(chuan) 播,要避免不潔的性行為(wei) 。
此外,要保持合理飲食、充足休息和適量運動,養(yang) 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擁有健康的體(ti) 魄,才能擁有健康的血液。
為(wei) 加強全國血站服務體(ti) 係能力建設,進一步提升我國血液安全供應水平,2021年12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全國血站服務體(ti) 係建設發展規劃(2021—2025年)》明確,到2025年,全國血站服務體(ti) 係進一步完善,各級血站規模和服務體(ti) 係顯著提升,無償(chang) 獻血采集量進一步增加,建立血液安全風險監測預警機製,完善血液聯動保障機製,血液供應保障公平性和可及性持續提升,血液質量安全水平穩居全球前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