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東北大鼓”傳承人邱淑華:創新表演 讓“鼓點”一直響下去

發布時間:2023-06-15 14:3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解說】視頻中的人叫邱淑華,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東(dong) 北大鼓的傳(chuan) 承人,幾十年來,從(cong) 東(dong) 北大鼓愛好者到非遺傳(chuan) 承人,再到將東(dong) 北大鼓帶入學生課堂,無論人生哪個(ge) 階段,她對東(dong) 北大鼓的熱愛始終未變。如今,她依舊為(wei) 東(dong) 北大鼓的傳(chuan) 承、發展、創新不斷地思考著。

  【同期】東(dong) 北大鼓傳(chuan) 承人 邱淑華

  東(dong) 北大鼓是流行於(yu) 我國東(dong) 北地區的一門曲藝鼓書(shu) 即古曲說唱藝術形式,流傳(chuan) 至今有近300年的曆史了,它曲調豐(feng) 富、唱腔柔美,既適於(yu) 演唱金戈鐵馬的長篇大書(shu) ,又適於(yu) 演唱婉轉柔情的悲傷(shang) 曲段。東(dong) 北大鼓的表演形式也比較多樣,有一個(ge) 人表演,也有多人表演的,像一個(ge) 人表演的時候,是左手持木板,右手持鼓鍵,然後主要伴奏樂(le) 器是三弦。我們(men) 唱的時候比如說“隻見她頭上的青絲(si) 塞墨餿”,這個(ge) 尾音就滑下去了。

  【解說】邱淑華說,作為(wei) 民間藝術的東(dong) 北大鼓,曾經是很多百姓的精神食糧,可如今,非遺文化東(dong) 北大鼓卻麵臨(lin) 著發展的困境,正是這份擔憂,邱淑華不斷地發揮自己所能,對東(dong) 北大鼓的表演形式和曲調積極創新,希望讓更多人認識並喜愛它。

  【同期】東(dong) 北大鼓傳(chuan) 承人 邱淑華

  首先在表演形式上要創新。比如說我們(men) 原來就是一個(ge) 人,最多就兩(liang) 個(ge) 人,這兩(liang) 個(ge) 人叫對口,這樣的表演形式,那現在我們(men) 在台上增加了七八個(ge) 人,甚至到十多個(ge) 人,這樣去創新。這十多個(ge) 人在台上不僅(jin) 是伴舞,他們(men) 都要會(hui) 打鼓板的,而且鼓板也要非常精,然後都能夠表演,都能夠唱。再有一點就是我們(men) 曲調上的創新,在東(dong) 北大鼓原有曲調的基礎上,我們(men) 給它稍微變化,在這個(ge) 上有創新,讓大家一聽感覺耳目一新,我覺得這樣就達到創新的目的了。

  【解說】 “要把民間藝術還原到民間” 除了堅持作品創新,邱淑華更將東(dong) 北大鼓帶入小學、大學等課堂,讓更多人在耳濡目染中傳(chuan) 承非遺文化。

  【同期】東(dong) 北大鼓的傳(chuan) 承人 邱淑華

  東(dong) 北大鼓關(guan) 於(yu) 它的普及和傳(chuan) 承要在娃娃抓起。所以我這次進校園選擇的是一年級的孩子,得啟蒙,給他們(men) 耳濡目染,首先讓他們(men) 了解,然後再進入學習(xi) 的階段。所以說從(cong) 一年級教起來,然後他學到五年級畢業(ye) ,在這樣一個(ge) 班級當中,我覺得這是一種普及。說起這個(ge) 授徒傳(chuan) 承確實是不一樣的,學生和徒弟是有區別的,徒弟相對來說負責的要多一些,比如說,徒弟的生活方麵,得告訴徒弟,學藝先學德,先學做人,這個(ge) 是老前輩從(cong) 古至今流傳(chuan) 下來的,這是永遠也不能變的。

  【解說】未來,邱淑華還要通過展演、巡演、大篷車、網絡直播等多種方式去傳(chuan) 播東(dong) 北大鼓,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將東(dong) 北大鼓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更好地傳(chuan) 承下去,讓古老的民間藝術散發新的光芒。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