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文化自信的城市樣本|英雄城裏迎知音——解碼江城武漢的文化自信樣本
江漢壯闊,百湖多姿;四方貫通,九省通衢。
浩浩長江水,巍巍黃鶴樓,見證武漢的千年榮光。
這裏大江騰湧,重義(yi) 崇禮顯英雄;這裏弦歌不輟,雅意誠心迎知音。
首義(yi) 之城:“首”當其衝(chong) 敢為(wei) 人先
武昌城頭槍聲一響,拉開了中國完全意義(yi) 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首義(yi) 之城武漢,曆史悠久,文韻綿長。
黃鶴樓,是這座城市最著名的地標。一千多年前,唐代詩人崔顥登高望遠,留下“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yun) 千載空悠悠”絕句;“詩仙”李白經此,寫(xie) 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佳作……“江城”美名,傳(chuan) 揚天下。
南北文化交匯,古今文明交融,孕育武漢“豪氣衝(chong) 天、包容並蓄”的氣魄。近代中國,無數仁人誌士聚集於(yu) 此,探尋民族複興(xing) 之路。
1911年10月9日,革命黨(dang) 人彭楚藩、劉複基、楊洪勝在執行武昌起義(yi) 任務時被捕,他們(men) 堅貞不屈,大義(yi) 凜然,慷慨就義(yi) 。黃鶴樓南,有了一條“彭劉楊路”。相鄰的武昌起義(yi) 軍(jun) 舊址與(yu) 辛亥革命博物館,參觀、追思者絡繹不絕。
首義(yi) 路、首義(yi) 小區、首義(yi) 中學、首義(yi) 廣場……“首義(yi) ”二字,嵌入這座城市每個(ge) 角落;“敢為(wei) 天下先”的精神,融入武漢城市曆史的血脈中。
新中國成立以來,首義(yi) 之城在多個(ge) 領域創下“全國第一”:
建起“飛架南北”的萬(wan) 裏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建成新中國首個(ge) 特大型鋼鐵企業(ye) “武鋼”,漢正街拉開我國城市商品流通體(ti) 製改革序幕,我國第一條光纖在此誕生,中國第一位“洋廠長”在武漢走馬上任、全國第一家技術市場在武漢成立、全國第一家科技企業(ye) 孵化器在武漢誕生……
今日,“拚搏趕超、敢為(wei) 人先”的精神,依然激勵這座城市奮力向前。
晨光熹微,梁子湖畔塔吊林立,機器轟鳴。“時不我待,分秒必爭(zheng) 。”築芯科技產(chan) 業(ye) 園項目經理孟巍巍說,700多名工人三班倒,正不分晝夜地打造世界級科技創新策源地。
這裏地處“世界光穀”,是武漢新城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已集聚億(yi) 元以上項目205個(ge) ,總投資4376.44億(yi) 元。這個(ge) 寄托未來發展動能的夢想之城,正在加速建設中。
英雄之城:大江奔流 盡顯本色
長江、漢水穿城而過,造就武漢“龜蛇鎖大江,煙雨莽蒼蒼”的磅礴氣勢。滔滔江水、悠悠文脈,滋養(yang) 出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
回溯曆史,武漢一直是座激蕩家國情懷、厚植英雄基因的城市。
七雄爭(zheng) 霸、戰亂(luan) 頻仍之際,愛國詩人屈原行吟澤畔、心憂家國,寫(xie) 下“乘鄂渚而反顧兮,欸秋冬之緒風”等名篇,為(wei) 後人傳(chuan) 頌。初夏時節,東(dong) 湖之畔,為(wei) 紀念屈原興(xing) 建的行吟閣中人頭攢動。
長江之濱,黃鶴樓旁,嶽飛雕像迎風矗立。嶽飛曾在江城駐軍(jun) 七載,寫(xie) 有《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中共五大會(hui) 址、武漢農(nong) 民運動講習(xi) 所舊址、八七會(hui) 議會(hui) 址……一處處紅色地標引人探訪、讓人駐足。武漢,是馬克思主義(yi) 最早在中國傳(chuan) 播的主陣地之一。以武漢為(wei) 中心的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將中國第一次工人運動推向高潮;八七會(hui) 議在武漢召開,首次提出“槍杆子裏麵出政權”的著名論斷……
“革命先輩們(men)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精神,感召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er) 女不忘初心,奮勇向前。”八七會(hui) 議會(hui) 址紀念館宣教部青年講解員李嵐說。
成於(yu) 水、興(xing) 於(yu) 江,武漢的城市發展史,是一部依托江河發展的曆史,也是一部與(yu) 洪水搏擊的曆史。
1998年,特大洪水襲擊武漢,漢江、長江匯合處的龍王廟閘口前,16位武漢守堤人立起“生死牌”,寫(xie) 下“誓與(yu) 大堤共存亡”的誓詞。那一年,在百萬(wan) 軍(jun) 民日夜嚴(yan) 防死守之下,武漢又一次經受住了嚴(yan) 峻考驗。
隔一座城,護一國人。新冠肺炎疫情突襲之際,武漢再度為(wei) 世人所矚目。
身患漸凍症卻堅守一線的醫生張定宇、身上掛滿為(wei) 社區居民代購藥品的“藥袋哥”豐(feng) 楓、組建誌願者服務隊為(wei) 醫護人員提供後勤保障的快遞員汪勇……危難之時,江城處處英雄,他們(men) 舍生忘死,共同築起阻擊病毒的堅固防線。
一座千萬(wan) 級人口的城市關(guan) 閉外出通道,世所未見;76個(ge) 日日夜夜,見證了武漢人民的頑強與(yu) 堅韌、付出與(yu) 犧牲。2020年4月8日,武漢迎來曆史性時刻——離漢通道管控措施正式解除,江城大地恢複往日容顏。
英雄之城更是不斷創造新的奇跡:重大項目接連落戶,重大工程紛紛開工,主要經濟指標加速回升,新產(chan) 業(ye) 與(yu) 新業(ye) 態接連湧現,新舊動能轉換加速……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
在艱辛中淬煉、從(cong) 磨難中奮起,鍛造出武漢這座英雄城市和人民百折不撓、堅韌不拔的品格。
知音之城:和合共生 攜手發展
武漢龜山腳下,有一處雅致的“古琴台”,是後人為(wei) 紀念春秋戰國時期的俞伯牙、鍾子期而建。這兩(liang) 人,一人寄心誌於(yu) 彈奏,一人聞琴音而會(hui) 心。一曲《高山流水》,演繹出這段千古流傳(chuan) 的知音佳話。
兩(liang) 千餘(yu) 年過去,故事發源地武漢形成了知情重義(yi) 、崇禮守信的“知音文化”,成為(wei) 武漢對外交往的精神標識。
知音者,誌合也。誌合者,不以山海為(wei) 遠。
近年來,武漢相繼參與(yu) 承辦了《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hui) 、中國國際友好城市大會(hui) 、上海合作組織民間友好論壇等重要外事活動。時任法國總理貝爾納·卡澤納夫、時任英國首相特蕾莎·梅、時任德國總理默克爾接連造訪,武漢的國際影響力與(yu) 日俱增。
今年4月21日,第二屆中國(武漢)文化旅遊博覽會(hui) 開幕,15個(ge) 國家文旅主管部門及國際旅遊機構、22家文旅行業(ye) 龍頭企業(ye) 和2000餘(yu) 家文旅參展商參會(hui) 參展。
今年5月30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故事——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在湖北的實踐”專(zhuan) 題對外宣介會(hui) 在武漢舉(ju) 行,來自近30個(ge) 國家的170餘(yu) 名政黨(dang) 領導人或代表出席會(hui) 議。
……
文化,自古以來就是溝通人類心靈的橋梁。在心息相通、相互認同中,武漢向四海賓朋敞開大門。
目前,武漢已與(yu) 五大洲61個(ge) 國家的118個(ge) 城市締結友好關(guan) 係,友城之間的實質性合作不斷加強:中法生態示範城落戶武漢,與(yu) 曼徹斯特在海綿城市及氣候變化領域的交流合作有序開展……
來自危地馬拉的塞莉婭任教於(yu) 武漢大學,在武漢生活了12年,平日喜愛用西班牙語進行網上直播。最近一次直播時,她走進一家菜市場,發現市場裏的屏幕上清晰顯示出所售菜品的生產(chan) 日期、產(chan) 地、檢驗合格等信息。這讓她和直播間的粉絲(si) 們(men) 都感到十分驚訝。“我想讓更多人愛上這座‘每天不一樣’的城市。”塞莉婭說。
相知相交,和合共生。在敞開胸懷、攜手發展中,武漢的全球“共贏力”不斷增強。
今年5月1日,6列返程中歐班列滿載木材、新聞紙等進口物資抵達武漢。吳家山站貨運負責人劉宏濤說:“如今,不僅(jin) 運往歐洲的列數不斷創紀錄,從(cong) 歐洲返回的單日列數也創下新紀錄。”
目前,在武漢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ye) 總數由2012年的101家上升到309家。麵向未來,武漢正努力建設麵向全球的內(nei) 陸對外開放高地。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穿越武昌首義(yi) 的硝煙與(yu) 戰火,肩負英雄之城的不屈與(yu) 堅強,秉持“知音文化”的積澱與(yu) 傳(chuan) 承,美麗(li) 江城以無比的自信,昂首走向明天。
文字記者:惠小勇、李鵬翔、梁建強、熊琦
視頻記者:餘(yu) 國慶、方亞(ya) 東(dong) 、喻珮
報道員:陳田浩
編輯:王曙暉、廖翊、傑文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