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中國現存唯一隋代官家園林:“繪製”千年山水畫卷
【解說】柏槐端莊偉(wei) 丈夫,蒼顏鬱鬱老不枯。靚容新麗(li) 一何姝,清池翠蓋擁紅蕖。千年前,“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在絳守居園池有感而發。盛夏時節,走進山西省新絳縣絳守居園池,園內(nei) 草木如織,蟲鳥啁啾,仿佛置身於(yu) 山水圖畫之中。
絳守居園池是中國現存唯一的隋代官家園林,始建於(yu) 隋代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距今已經有1400多年曆史,2009年入選國家重點公園。
【同期】新絳縣博物館 館長 劉媛媛
最早它是由於(yu) 興(xing) 修水利而建起來的。在隋代的時候,當時的縣令梁軌,他來這上任的時候,正好大旱三年,百姓顆粒無收,他看到這個(ge) 情況之後,從(cong) 古堆泉沿路開鑿12條水渠,用來解決(jue) 老百姓的吃水和灌溉,剩下一小部分水就由絳州大堂的西北角形成一個(ge) 小瀑布,流經絳州大堂的後麵,形成一個(ge) 小水池,曆代的知州在此小水池上加一些亭台樓榭,逐步擴建,才有了今天絳守居園池的樣貌。
【解說】根據植物花卉的不同,絳守居園池劃分為(wei) 春、夏、秋、冬四景。春季迎春花,夏季荷花,秋季柿子樹、楓葉,冬季翠竹鬆柏,三季有花,四季常青。
【同期】新絳縣博物館 館長 劉媛媛
在我身後,我們(men) 看到的這座亭子,這是建於(yu) 明代的洄蓮亭。洄蓮亭呈正方形,四周是隔扇門,四周飾以圍廊。它是半個(ge) 在水裏,半個(ge) 在陸地上,這種建築稱為(wei) 榭。在洄蓮亭的北側(ce) 有一座洄蓮池,夏季的時候,洄蓮亭的倒影,倒映在洄蓮池中,在池子的北側(ce) ,有古人留下來“動與(yu) 天遊”的石匾。
【解說】順著甬道前行,假山旁,一座磚砌影壁引人注目,六角門洞上方,四個(ge) 大字奇古怪異,人皆不識,至今仍尚無定論。
【同期】新絳縣博物館 館長 劉媛媛
這座六角影壁,它是造園手法中經常用到的透景、漏景的一種建築形式,這四個(ge) 字,有人說是抽象化的一種文字,它既不是大篆,也不是小篆,在中國書(shu) 法界爭(zheng) 議非常大。郭沫若老師說這四個(ge) 字好像是“紫氣無疆”,也有人說是“絳守無疆”。所以我們(men) 現在,也期待更多研究古文字的專(zhuan) 家學者可以到絳守居園池裏來一探究竟。
【解說】2003年,香港以絳守居園池為(wei) 藍本,興(xing) 建南蓮園池。作為(wei) 中國現存唯一隋代園林,近年來,絳守居園池正在推進智慧景區建設,配備導遊無線講解設備、完善智能語音講解係統、啟動智慧景區平台項目。
【同期】新絳縣博物館 館長 劉媛媛
絳守居園池其實也見證了我國園林史上三個(ge) 曆史時期的重大變革,隋唐時期的自然山水園林,到宋代的建築山水園林,以及到了明清時期的寫(xie) 意山水園林,絳守居園池都一脈傳(chuan) 承,對研究中國園林史的演變具有珍貴的研究價(jia) 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