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最高檢:青少年群體易因獵奇、從眾等原因吸食毒品

發布時間:2023-06-26 11:21:00來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6月2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韓颺)最高人民檢察院今天舉(ju) 行“依法嚴(yan) 懲毒品犯罪 強化禁毒綜合治理”新聞發布會(hui) ,通報近年來檢察機關(guan) 依法嚴(yan) 懲毒品犯罪、強化禁毒綜合治理工作情況。

  最高檢第二檢察廳廳長元明介紹,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全國檢察機關(guan) 共批捕毒品犯罪37.3萬(wan) 人,占全部刑事案件的8%,同比下降40%;起訴毒品犯罪46.7萬(wan) 人,占全部刑事案件的5%,同比下降33%。

  “批捕起訴數據的下降,說明禁毒工作穩中有進、趨勢向好、成效顯現,毒品犯罪高發勢頭得到有效遏製。”元明分析,從(cong) 辦案情況來看,當前毒品犯罪案件呈現以下特點:

  新型毒品層出不窮。新型合成毒品名稱、種類不斷翻新,更具偽(wei) 裝性、隱蔽性和迷惑性,青少年群體(ti) 容易因獵奇、從(cong) 眾(zhong) 等原因吸食毒品,社會(hui) 危害大。國家逐步列管了合成大麻素等多種新型毒品,檢察機關(guan) 起訴的新型毒品犯罪案件逆勢上升,相關(guan) 案件量增長較快。

  犯罪網絡化明顯。犯罪分子普遍使用互聯網進行毒品交易,采用電子支付等非接觸方式結算,交易流程“人、毒、財”分離,“網絡+寄遞”的形式成為(wei) 販運毒品的重要方式。在交付環節,犯罪分子多使用虛假寄件人、收件人身份和地址,利用“跑腿”“同城直送”等方式寄遞毒品;在聯係交易環節,犯罪分子除使用大眾(zhong) 化的即時通訊社交軟件外,還使用“閱後即焚”等新型通訊軟件,采用代號、暗語進行聯係,犯罪手段隱蔽,證據收集、審查難度大。

  傳(chuan) 統毒品以外的麻醉藥品、精神藥品涉毒犯罪量呈上升態勢。隨著國家禁毒工作力度持續加大,不法分子將麻醉藥品、精神藥品作為(wei) 傳(chuan) 統毒品的替代物進行販賣、吸食。部分醫療從(cong) 業(ye) 人員在管理、使用麻醉藥品、精神藥品過程中違法犯罪,導致麻醉藥品、精神藥品管理失控,甚至流入製販毒渠道,社會(hui) 危害嚴(yan) 重。

  犯罪呈現年輕化趨勢。涉案人員構成累犯、再犯較多,青少年容易成為(wei) 毒品特別是新型毒品濫用的高危人群,並參與(yu) 毒品犯罪,值得警惕。

  元明還介紹,近年來,全國檢察機關(guan) 依法履行法律監督職能,不斷加大對毒品犯罪案件的監督力度,高質效辦好每一個(ge) 案件,切實維護司法公正和權威。

  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全國檢察機關(guan) 對重大毒品犯罪案件提前介入3000餘(yu) 件,監督立案8000餘(yu) 件9000餘(yu) 人;糾正漏捕8000餘(yu) 人,糾正後起訴7000餘(yu) 人,其中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的1600餘(yu) 人;糾正移送起訴遺漏罪行1.5萬(wan) 餘(yu) 人次,糾正遺漏同案犯8000餘(yu) 人,其中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的800餘(yu) 人。如湖南檢察機關(guan) 在辦理李某軍(jun) 非法持有毒品案時,深挖徹查,將被遺漏的郭某平等4名製造、販賣毒品犯罪分子及時追訴,後法院依法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六年不等。

  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全國檢察機關(guan) 對毒品犯罪案件提出二審和再審抗訴1100餘(yu) 件,已改判287件。經檢察機關(guan) 抗訴,對249人改判加重了刑罰,對14人改判減輕了刑罰。通過檢察長列席審判委員會(hui) 製度,監督辦理重大疑難複雜毒品犯罪案件。如雲(yun) 南檢察機關(guan) 指控的鄧某運輸毒品案,鄧某運輸毒品海洛因3536克被一審法院判決(jue) 無罪,檢察機關(guan) 抗訴後,二審法院依法改判其有期徒刑十五年。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